延迟孩子的满足感,你做对了吗?

 

“人生苦难重重,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M.斯科特.派克...



第一次接触到延迟满足这个概念,是在中央卫视的一档叫做《超级育儿师》的节目中。很多的儿童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这关键的一步。小孩看电视成瘾,怎么解决?父母需要把小孩想看时间的电视延迟,让他先做作业或者先玩一会儿其他玩具,再看电视。问题往往能得到缓解甚至解决,我很赞同这样的做法,但却不知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后来,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开始泛滥于各种育儿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文章中,一些生硬地运用开始让我产生疑惑。难道延迟满足就只是在孩子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不去满足他/她?延迟满足是为了戒掉孩子的某些坏习惯?还是为了避免孩子为所欲为?延迟满足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M.斯科特.派克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解开了我的疑惑。这是一本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近20年时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其作者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我在两三年前读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从那时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为人母之后重读这本书,心灵还是时时受到震动。很开心身边的人读了公众号的文章,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如果让我推荐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这本书是我的第一选择。这本书是我心理学学习的启蒙老师,我也希望它能引领更多的人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去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言归正传,派克认为,“人生苦难重重,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新年伊始的时候,壮志踌躇地定下新的一年的计划,郑重其事地列下下诸如早起、读XX本书、通过XX考试的目标,然后继续自己贪图享乐的生活,美其名曰活在当下。在下一年伊始的时候,把上一年的计划又重新列一遍。

在列这些计划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人生苦难重重,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渴望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却不愿意推迟对生活的享受、承受努力带来的痛苦。拖延症其实也是不肯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这件事情非做不可,一旦完成会让我们如释重负。但这件事非常的棘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我们就先做其他简单的舒服的事情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获得满足感。延迟满足,忍受痛苦,先完成这件有多重要就有多艰难的事情或许就是唯一能够治疗拖延症和懒癌的灵丹妙药了。

派克还指出,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关键。并且自律的培养应该在青春期之前。比如要求孩子在做完作业之后再游戏或者在玩滑梯的时候,要求孩子遵守秩序,排队等待。家长如果从小就注重培养,到他们青春期的时候延迟满足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相反的,缺乏延迟满足的家庭教育往往培养出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商不低于其他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不能够延迟满足。这些问题如果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再来解决为时已晚,因为处于叛逆期的他们难以听从父母的建议。



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深有体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课程刚刚开始,他们就会一再追问,“是不是上完这个课程,我就能够达到理想中的分数?”。如果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会如释重负,轻松得仿佛他们已经达到了这个分数。可我心里清楚,作为教师,我只能提供学习的方法、思路,我只能尽我所能让学生的路走得更顺畅,但这条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更大的问题是,当我这么回答的时候,学生会把考出好成绩的责任嫁接到老师身上,他们不需要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会告诉他们,能不能达到理想分数,关键在他们自己。有些学生觉得难以接受,他们想要达到理想的分数,却不想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他们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未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关于如何延迟满足,派克认为爱是背后的源动力。我也经常接触到家教很严,但孩子依然缺乏自律的例子。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这种严厉的家教背后往往是对孩子缺乏关爱和温情的父母。父母通过辱骂、殴打、冷暴力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威胁当中,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自律的培养无从谈起。

还有一类父母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他们自己本身就不自律,却要求孩子“照我的话做,但不要学我”。这种做法显而易见是难以培养起孩子的自律的,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行为模范。



而另一类父母,他们可能是教师、医生或者企业家,他们自己生活严谨自律却也培养出了散漫无度,为所欲为的孩子。这类父母常常不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陪伴和爱。父母的爱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进而觉得自己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值得认真对待不能随意挥霍。而缺爱的孩子难以对自己、对自己的时间产生价值感

说到企业家,我之前接触过这么一位父亲。像其他父母一样,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过上比他更快乐的生活。为了送孩子出国,他给孩子报了英语培训课程。但没过两天,孩子觉得学习很累准备放弃。这个兢兢业业的企业家父亲,没有说服孩子坚持学习,反而同意他放弃。我表示不解,他真诚地告诉我,“我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就是为了孩子长大以后不吃苦,现在为什么还要逼他吃苦呢?”当时的我无言以对。但或许现在我能给他更好的回答:人生苦难重重,孩子总有独立面对自己生活的一天

关于爱,这本书也有很好的诠释。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简单来讲,只有促进自己和他们成长的才是真爱。那些以爱之名对爱人、亲人、朋友进行绑架的都是伪爱。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以自己为榜样,花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学会延迟满足感,去面对属于他们的充满痛苦的人生。


    关注 懂妈爱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