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和不安中喘息——影评《八月》

 

“好的电影就是不说教、不批判、不传播、不留结局、不讲道理,用镜头讲故事,说的就是它。“...



知道有一部叫做《八月》的小众电影获得了金马奖,但我绝不是因为金马走进电影院的,仅是因为它小众。

电影讲的是从一个小孩的眼中看九十年代初中国大地那个变革的时代,还没有看电影,就想起了杨德昌。也在那个年代,我刚上大学,青春正在随意的释放,也许电影能够找到一些当年的影子。

滨江保利的观众从来都不多,胖哥电影群做了个活动在旁边那个厅,人不少。而我进的这个厅,一共只来了十三个人,其实也够让我吃惊的了,如果没有热爱电影的人在做口碑宣传,这片子别说是票房,估计排片都很困难。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节奏低沉,色彩暗淡,我才不相信导演说的什么推崇侯孝贤杨德昌,他一定更热爱蔡明亮。蔡明亮从来都不明亮,风格调调就是要把人磨死,《八月》好一点,没那么惨,但感觉同出一辙。不过看着看着,色彩没有改变,味道却渐渐的出来了。

导演说是在讲故事,其实还真找不出来他到底在讲什么?无数个不经意的场景串起来就成了他讲的故事。小场景并不连贯,这样就越发的真实,无论你把这评价为文艺还是朴实,其实这就是生活,真真实实的生活。一个父亲、一个家,一个厂,一个社会,都在变革和不安中喘息,卑微之中见高远,是大智慧。

小演员选的一般,演的尚可;母亲很合适,不像是专业演员,低眉顺目、平淡安分地做着份内的事儿,连正视镜头的机会都没有;父亲应该是专业演员,全片演得最好的,在单车上得意忘形的笑、对未来担忧的迷茫、老友相聚酒后的低沉,举手投足都拿捏的很精准;镜头运用的也相当大胆,不安定的情绪和扑面而来的真实,可以看得出导演对本片的用心和真诚。

最终小孩儿如愿以偿的上了三中,父亲从远方传回了消息,画面终于变成了彩色,无论生活再艰苦,希望终归还是有的。

我们一直坐到最后看完了演职员表,细数了所有老歌名单,突然发现影片竟然没有给崔健同志一个名字?导演在门上贴着“一无所有”的大幅海报;父亲躺在床上,耳机里传出来的音乐连我这个聋耳朵都能听得出是《像一把刀子》,最后能把老崔给忘了?

“好的电影就是不说教、不批判、不传播、不留结局、不讲道理,用镜头讲故事,说的就是它,我也特别喜欢。”簞在我的朋友圈留了言,我很赞同。

我决定把《四百击》翻出来再看一遍。





欢迎关注“来挨我玩”公众号:DXV8810有关云南旅游方面的问题,我会尽力给大家提供帮助。


    关注 来挨我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