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文】:村中马祖坟的由来

 

村中马祖坟的由来文/吉广旭我的老家,在建昌县的东北,距县城约50公里的谷杖子乡吉杖子村。从吉杖子村屯北边向东...



村中马祖坟的由来
文/吉广旭


我的老家,在建昌县的东北,距县城约50公里的谷杖子乡吉杖子村。从吉杖子村屯北边向东穿过茂密的树林,面对的山脉,习惯上按方位称为东山。东山又分为东西两座主峰,在西部纵深处连绵起伏,南北相对,有阴阳两坡之说。两侧山间,构筑梯田,中间沟口地带,也早已垦荒屯田。就在东西两山相夹的沟谷岔口,一处坡土下,却埋着一匹白马的忠魂烈骨,距今有逾二百年以上的历史,屯中族人称其为“马祖坟”。所埋白马,虽不是真正的祖宗,却在其身后,享有着屯中始祖一样的荣耀和尊宠,世代景仰。更有脍炙人口的感人事迹和美丽传说在村野流传至今,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族人。



在我小时候,吉杖子屯几无外姓,同祖同宗,全部是吉姓后人,包括如今市县各地以及朝阳喀左等地开枝散叶的吉氏子孙,归根溯源,基本都是从吉杖子屯迁移而出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叫吉燕龙,也是吉杖子屯最初的建立者。而所埋白马,便是他的坐骑。

吉杖子屯的历史,并非久远。据后人编辑家谱所载,约是淸朝年间。始祖吉燕龙身骑白马,从山东省莱州府大槐树底下迁徙而来,开地拓土,打下基业,繁衍生息,从此安居下来。

听念过私塾的大伯父生前描述,老祖宗当年用白马垦荒,出行随骑,在本地育有二子多孙。据血缘远近,屯中有近枝远枝论股之说,我便是始祖嫡孙吉美之后。并向下排出文、学、孔、孟、广,尚、志、事、永、成十辈,以族谱相论,到我这辈尚不过十代。据说当时祖辈几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垦荒屯田,曾把吉氏地业向西南越过现在的红旗水库至头道河子,向东北拓展到柳杖子,沃野千里。建屯立业之初,白马也自是功不可没。



听孔字辈老者言及,祖宗安居乐业以后,便一心惦记故土,思家心切;另外山东原籍也有着原配子嗣,一念之下便身骑白马,纵马扬鞭,只身返回故籍探家省亲,更有协商搬迁共享天伦之意。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可惜在往返途中,路遇大雨,染了风寒。又兼之路途遥远,劳累奔波过度,孤身远行,无人悉心照料,急火攻心;终至病卧榻上,客死他乡,驾鹤西游。因当时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音讯不通,族人自是不得而知,鞭长莫及。先祖便于奄奄一息中修书一封,托白马传音。

古代春秋管仲曾用老马识途,后金也有努尔哈赤义犬救主的故事,而族中更有白马的可歌可泣。白马对先祖自是忠心耿耿、生死相依、殒身不恤。通人性的白马见主人病重,心急如焚,终曰嘶鸣,狂躁不安;更在受托后胸怀忠烈,不顾生死。于是昼夜兼程、披星戴月、风驰电掣般一路奔袭。一路不吃不喝、悲嘶不止,更是疲于奔命,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不会倒下。及至赶到家中,完成使命,眼含热泪,悲嚎嘶鸣之后,再也无法支撑,瘁身倒地,一命呜呼!



先祖子孙初闻噩耗,呼天抢地,悲恸无所其极!悲伤之余,寻得先祖遗体,按遗训葬于山东祖籍,使其叶落归根。更感于白马忠烈,于东山丘陵所在,择一风水宝地,掘土而挖,幡旗招展,焚冥礼敬,掩埋尸骨,与人冢无异。并告诫子孙虔诚礼遇,不得亵渎,不得践土掘挖,视同先祖遗冢,马祖坟便由此而生。

东山两脉,松柏长青,草木萧萧。山脚西麓,少时起源于上柳杖子的六股河潺潺而流,溪水淙淙,一路西南而去。温热时节,百花竞相逐艳,芳香馥郁,更有梨园杏树、野果飘香。马祖坟四面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四周果园田地相拢相生,独是-丘未平。马祖也同样身披沃土,各类野蔬、生根发芽,山花烂漫、野菜成簇。山川秀丽之中更透着庄严肃穆与人们的无限缅怀和敬仰!即便是困苦年代,挖菜摘果,不论如何饥饿艳羡,人们也只在四周逡巡寻觅,不踏马祖坟凸起之陵。

分田到户后,随着年代的久远,祖辈的渐行渐去,一些意识的淡薄。田地的主人为了便于耕种,先是伐去了果树,渐渐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祖坟已不再明显凸起,没有了明显的遗迹,但亦无人敢于触及其尸骨。马祖坟上同样种植了庄稼,收获着希望,滋养着族人后裔。但它的位置,我依然能记忆清晰,烙记心中;它的忠烈故事,依旧为吉氏子孙所歌颂赞扬;更让一代又一代吉氏族人铭记古训,以仁为本,孔孟传袭,不忘忠义!

――吉广旭于2017年3月14日下午申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投稿

公众号:jpwh2016   微信号:zhao459611024

邮  箱:zhao125329@163.com


    关注 建昌学习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