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通寶背『利』折十型大銅錢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於寧宗開禧元年(1205)所作。此時的辛棄疾已是垂老暮年,是懷著深重的懮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前半段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吳大帝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宋武帝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後半段借諷刺宋文帝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而詞中所言的人正是冒進北伐金國,最後導致身首異處,函首安邊的南宋權臣韓侂冑。

韓侂冑(1152—1207),字節夫,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南宋宰相、權臣、外戚,北宋名臣韓琦的曾孫。韓侂冑以恩蔭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門事。紹熙五年(1194),與宗親趙汝愚等人策劃紹熙內禪,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

韓侂冑職掌軍政大權達十餘年,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凡與黨人有牽連的,不得任官職,不得應科舉,稱道學為『偽學』,朱熹門生對其深惡痛絕。他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在主戰派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的支持下,力主北伐金國。開禧元年(1205)宋寧宗加封韓侂冑為平章軍國事兼國用使,集軍、政、財大權於一身,權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隨即發動了一場進取中原、收復失地、以雪國恥的討伐戰爭,史稱『開禧北伐』。

這場戰役在發動之初就頗受爭議,以辛棄疾、葉適等人為首的主戰派將領認為輕率北伐『至險至危』,應做好充分准備再行北伐之事。但韓侂冑力排眾議,極力建功,貿然發動北伐。由於宋軍未作充分准備,師出無名便紛紛出擊,進攻淮西等地,而金軍早有防備,致使前線屢戰屢敗。加之南宋將帥乏人,致使前線功虧一簣。川陝一線,又因四川宣撫副使吳曦通敵叛國,投降金朝,導致戰情急轉直下。

是品為一枚折十型開禧通寶,直徑40.72毫米,面文旋讀,真書,書體挺拔勁健,承襲徽廟遺風,狹緣狹郭,背文鑄有紀地『利』字,傳世品,屬南宋珍泉之一,為上海博物館所藏。紀地『利』為利州,今屬四川。開禧(1205—1207)是南宋皇帝宋寧宗的年號,開禧二字取自宋太祖開寶和宋真宗天禧的年號,有不忘祖先之盛世,繼承祖業之寓意,庇佑北伐功成。

開禧三年(1207),韓侂冑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時任禮部侍郎的史彌遠與楊皇後等密謀,於玉津園槌殺韓侂冑,後函其首級送金請和。韓侂冑被殺後,南宋朝廷內部對此議論不休,多數大臣都認為此舉有失國體,俱言:『韓侂冑頭不足惜,但國體足惜!』

馬定祥在其批注《歷代古錢圖說》中說:『曾得開禧通寶背利折十型大銅錢,共見二、三枚,珍。』據悉,2006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上,一枚南宋開禧通寶背利折十型『鐵母』以11萬元高價成交,馬氏批注中所言大銅錢應正是此枚,孫仲匯著作《簡明錢幣辭典》亦稱其為大銅錢,但拍賣圖錄中卻稱此枚錢幣為鐵母,按理未見鐵錢存世應為試鑄大錢或鎮庫錢,此錢究竟作為何種用途尚待研究。

溫馨提示:本文來源於網絡,图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关注 艺术消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