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图像的联觉含义 -熊宁辉在国际音乐图像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第十四届国际音乐图像学会暨第三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于2016年10月27日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作为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一位“跨界”理事、画家熊宁辉应邀参会并发言,对他的音画联觉艺术创作方法论进行了总结。...



2016年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四届国际音乐图像学会暨第三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五号教学楼召开,会议由ICTM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表演艺术图像学分会、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西安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7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一位“跨界”理事、画家熊宁辉应邀参会画家熊宁辉应邀参会并发言,介绍了他的研究课题《音乐图像的联觉含义》,对他的音画联觉艺术创作方法论进行了总结。



何为音乐图像?

台湾音乐学学者韩国鐄先生认为:“音乐图像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补助文字之不足”、“最耐人寻味的音乐图像学研究是音乐象征性之表达……”。著名音乐图像学专家塞巴斯(Tilman Seebass)也说:“音乐图像学是对音乐图像材料所存在的特定文化中的寓意、象征进行解释”。但音乐的象征性是什么?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当年瓦格纳所主张的“综合艺术”(Total Art)美学理想,在他的歌剧制作中将音乐、人物、剧情“高度统一”,后来这种理念被包豪斯学院创始人瓦特库帕斯(Walter Gropius)奉为其办学宗旨,即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综合所有相关学科的高度统一体。什么叫“高度统一体”? 难道这只是作曲家、诗人或画家的任意想象?当然不是,是合理想象?但怎么才算“合理性”或“一致性”?作为艺术家,熊宁辉在他“画音乐”同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指出,这涉及当代的联觉研究。他曾于2013年、2015年在前两届中国音乐图像学研讨会上分别撰文《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一种音乐视觉化的思维模式》、《绘画的音乐性》,对音乐的可视化联觉艺术、对绘画的内在音乐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同时向音乐学者求教,他曾与我专门利用参加2015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五届科学与艺术国际联觉大会机会,与国际联觉研究界的科学家、艺术家进行对话研讨,组织联觉艺术展论坛以及调研活动,收集相关数据,探索音乐图像内容的联觉含义。(熊宁辉、丁同俊在国际联觉大会上的发言: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和艺术中的联觉、“首届联觉艺术展论坛-跨地域的联觉调研”项目在北京一号艺术空间启幕、杭州站活动回顾:东西方的联觉对话)

观念联觉的表述

在这次音乐图像学研讨会上,熊宁辉着重介绍了普遍存在于语言中或社会心理中那种联觉现象,即西方联觉学界经常提到的“观念联觉(Ideaesthesia)”。它首先由德国脑神经科学家丹科教授(Danko Nikolic)提出,针对低强度概念性的联觉(也就是早期研究称为准联觉),99%的人似乎都可以感受到,有别于在西方经常提到的“联觉人”那种“经典联觉”。这个观念可以帮助艺术院校的学生和老师理解我们如何理解潜意识、认识口语和概念中的形状和色彩,在西方,这种教学已经在艺术课程中进行多种尝试。以丹科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收集并分析那些反映人类共同的观念联觉数据,并试图研究其对人脑神经生理的影响。西班牙联觉艺术家、格拉纳达大学美术教授玛彩丽(Maria Jose de Cordoba)告诉我们:“观念联觉是属于联觉范畴,但绝不是幻意想象或移情。观念联觉其实在艺术创作中大量使用,从画家康定斯基、克里,到音乐家凯奇、施特豪森。艺术家有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用他的感官感知自然,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个独特的世界,反映到他的绘画、文学、音乐,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构成他内在的自我,通过多种感官和情感进行转换和升华。这里有联觉成分、也有幻想和移情成分,需要进行区分”。运用联觉经验进行的艺术创作,就叫做“艺术联觉”。在研讨会中,熊宁辉特别提到国内学术界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比较大,有一种叫“同构联觉”概念一直在流行,它虽然与上述所说的“观念联觉”非常相近的,但这种概念表述不够严谨,有人说:“同构联觉是一种具有直觉类比性的事物在人的感觉中发生的联觉”,哪什么叫“直觉类比性的事物”?是形式类似的都可以产生联觉吗?这种解释非常模糊,这与朝着科学地研究联觉成因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于声音的颜色联觉,一般人具有观念联觉可能只停留在音高与亮度、音强与亮度的联觉、音乐与情绪的联系也会明暗。但是,具有高强度的“联觉人”在调性、和声、不同的乐器的音色(发声源)、演奏技法产生的音色,却会通过联觉,看到不同的色彩。



艺术联觉实践在西方

在艺术联觉的实践方面,熊宁辉还介绍了西方近些年开始流行一种典型表述叫做“Bouba-Kiki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拉玛参然(Ramachandran)和胡伯德(Hubbard)提出的(但他们并不是首次提出,类似的说法在100多年已经有心理学家提出,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是用来判断人们对类似短促摩擦发出的声音(Kiki)与类似柔和的长音(Bouba)与图形符号之间的指代的关系。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将它们加以区别。这是研究观念联觉普遍性的一个关键点,也就是说,就声音和形状的联觉为例,人类对声音与形状的联觉是具有存在某种唯一性的方面,这是一个新的认识。至于一般人与“联觉人”的区别究竟有多大?他还在专门介绍“雷铁米-克里斯蒂娜关于声音形状的联觉实验” (Shape of Sound Testing by Timothy B LAYDAN -Christine Soffing),这是两位欧洲的联觉艺术家在音画联觉创意绘画教学研究中进行的一项实验,他们分别将普通人与联觉人对各种音响的形状的速写进行收集和分析。(音画联觉你有吗?  精彩回顾第五届科学与艺术国际联觉大会、 什么是艺术联觉?)





熊宁辉的音画联觉方法论

与雷铁米、克里斯蒂娜研究的纯音响的视觉联觉表达不同,熊宁辉这些年探索的是音乐与视觉表达之间复杂联觉,也包括人的情感与意念。在研究中将音乐或视觉艺术给予的联想与联觉进行有效的区别,也是他探索联觉的科学性的方面。他关注了两种过程中的联觉现象:

第一、音乐艺术的视觉化的过程:从音乐的感受看其视觉化表现,包括情绪感受,速度、明暗、形状、冷热、流线、色彩、触感、嗅觉、味觉的联觉。以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收集,为音乐的视觉表现的绘画创作进行准备。(详见熊宁辉:《音乐联觉鱼骨图分析法一种音乐视觉化的思维模式》,载于《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乐图像学:2013年首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369-379页)。

第二、视觉艺术的音乐化过程:从绘画构成看其音乐性的表现:包括音强、音高、韵律、节奏、速度、旋律、调性、音色、和声、织体的联觉,也包括了其他感官(如嗅觉、味觉)的联觉反应,情绪与联想带来的反应,以芬奇装置+音画联觉构成法进行构思和组织,让绘画的内在音乐性彰显出来,(详见


    关注 音画联觉艺术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