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以来,他始终聚焦细微之物,用黑白极简几何构图抽象现实 时尚

 

拉尔夫·吉布森酷爱拍摄女性人体,不愿为框架所束缚,钟情于黑白作品。...

▲ 选自《象限》系列,1975 年

影艺家按: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摄影师之一。他之所以享誉全球,大概是他所出版的那些摄影书。他的书中往往蕴含着情欲和神秘的气息,作品精致却毫不晦涩,也一点都不卖弄。

吉布森专注于画面的琐碎与细节,他向来都是凭感觉来拍照,从不追求宏大叙事,对于拍摄名人或重要事件也不感兴趣。

你可称他为“微物之神”——不过,由于终生爱好哲学、艺术史和批评理论,他在对待这些不起眼的事物时,态度都非常严肃。



1939 年,吉布森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得益于父亲是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助理导演,小时候,他经常到片场观看影片的拍摄过程,偶尔还会出演一些小角色。当时片场神奇的镜头和强烈的灯光都令他印象极深。

不过直到 1956 年,17 岁的他到美国海军服役之后,才开始考虑将摄影作为事业。“我被派去学习摄影,但第一次的考试却没能通过。”他回忆道,“长官同意再给我一次机会,当时提出的唯一一个条件是我要清理 6 个星期供 600 人使用的公共厕所。虽然学习的过程十分艰苦,但那是我第一次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决心闯出一点名堂。一天夜里,在狂风暴雨之中,我对天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摄影师。”


退伍之后,吉布森回到家乡洛杉矶,没过多久便来到旧金山艺术学院求学。“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参加化装舞会。去过之后,我便决定来这里上学。”他说,“当时是 1960 年,《生活》杂志和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等作品所代表的纪实摄影风头正盛。社会纪实摄影被视为摄影的最佳表现形式,在这一领域之外,只有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能得到认可。由于在军队里接受过严格训练,我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所以多萝西娅·兰格请我的导师帮忙找个助理的时候,他们就推荐了我。”


跟随兰格一同工作的经历,着实让吉布森大开眼界。“大萧条时期,多萝西娅为农业安全局工作。但他们一点都不爱惜她的底片,我便抓住机会,帮她整理那些后来非常著名的作品。

其中有张照片,拍的是一个有黑眼圈的女孩靠墙站着。有一天我问起多萝西娅这张照片,她说这个姑娘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经常被人欺负和虐待。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于是我意识到,即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摄影仍然能给她带来情感上的冲击。”


1967 年,吉布森结识了罗伯特·弗兰克,这是他第二次为摄影大师担任助理。“我们相遇时,弗兰克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他邀请我帮忙制作他的电影。弗兰克和兰格都给我上过非常重要的一课:你必须竭尽所能,让自己与众不同,不要模仿别人。当然了,我受到过各种各样的影响,但你从我的作品里是感觉不出来的。

其实我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绘画、建筑、批评理论、哲学等等,再往后还能列举更多。但我的地位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挣来的,我至今仍在不断学习。”吉布森说道。


对吉布森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始终都是“我还能再进步吗?”他说:“一个人很容易被限定在某种框架之中。我非常警惕人们所谓的‘早期作品的诅咒’。没有成名作,你便一无是处。一提起罗伯特·弗兰克,人们便会想到他的《美国人》;一提起多萝西娅·兰格,便会想到她大萧条时期的作品。”

按理说,有兰格和弗兰克这样的名师指导,吉布森完全可以成为一位纪实摄影师,但他却选择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多萝西娅以摄影为媒介,展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处境。她所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弗兰克在拍摄《美国人》的时候,也有一些关于美国现状的看法想要十分明确地表达出来。

我自己则决定用摄影来纪念那些最不起眼的事物和碎片,我更关心如何让自己的感觉成为作品的主题。对我来说,拍摄主旨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管去到哪里都能获得灵感,我从来不需要等到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再到现场去拍照。


谈到拍摄技术与构图时,吉布森表现出了他对紧凑构图的苛刻要求:“我希望我的构图能像鼓皮那样紧。”他偏爱使用 50mm 的标准镜头,以便于接近拍摄对象,而这也正是他拍摄手法的另一个关键之处:“我拍摄时挨得很近,不会出现任何‘意外的惊喜’。”这样的拍摄确保了他能掌控一切。


60 年来,吉布森一共出过 40 多本书,他还在 1970 年创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拉斯特鲁姆(Lustrum)。他近年来的作品,包括《人体》(Nude)在内,均由塔森出版社出版,并且有限量版发售。“有位摄影师曾经讲过,女性的美是无穷的,”他若有所思地回忆道,“这句话也有可能是我自己讲的。但至少艺术史证明了这一点:据说,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就是公元前 25000 年的产物。我喜欢拍摄女性。可以说,女性的躯体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粹、最完美的形体。”

如此看来,吉布森拍摄的一些人体作品,与其它艺术摄影师的此类作品共同出现在 2014 年的《花花公子》特刊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吉布森整个摄影生涯的重中之重,便是探索自己对拍摄对象的感受,以及观者如何将其与自身的感受相比较。他不愿谈论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我更关心一幅作品如何启示接下来的拍摄项目,更期待拍摄下一张照片。”

但他承认自己非常偏爱他给一位牧师拍摄的照片。乍看上去,这只是一张没裁好的肖像,但沿着对角线仔细玩味之后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吉布森标志性的几何形严谨构图。他一直钟情于黑白作品,将其视为对现实的抽象化,他认为,“黑白摄影面对的其实只是三样东西——黑、白,以及颜色的缺失。”


40 年来,吉布森的摄影一直保持着很大的自由度。“从 1970 年到 2010 年,我没有拍摄过任何商业作品。我可能接受过一些邀约,到不同的国家去拍照,但拍摄内容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我有不少朋友接受过拍摄任务,但我就是不想让别人来告诉我应该拍摄什么,再由他们品评作品的好坏。”

但是几年前,他却接受了《纽约时报杂志》的一次时尚摄影拍摄任务。对此,他解释道“我这样做是为了致敬不久前亡故的好友赫尔穆特·纽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比自己的工作容易多了,酬劳也很可观。所以现在我愿意接受有趣的拍摄任务了,我觉得偶尔接点奇怪的工作也挺有意思的。”
拉尔夫·吉布森

(Ralph Gibson, 1969~)

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摄影师之一


摄影 → Ralph Gibson

翻译 
→ 钱卫
编辑 → 帕逻
影艺家微刊是杂志《影艺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艺术中心(CDPC)主办




    关注 影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