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丨承实践热情,续下乡情缘

 

承实践热情,续下乡情缘(通讯员:曾宪旻)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怀揣着质朴的调研热情,湘潭大学201...



承实践热情,续下乡情缘

(通讯员:曾宪旻)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怀揣着质朴的调研热情,湘潭大学2016年“三下乡”百支团队奔赴湖南、陕西、四川、贵州等省,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地区,围绕理论政策宣讲、国情社情观察、教育关爱服务、科技支农帮农服务、精准扶贫政策等主要内容开展活动。承载着满满的心得收获,调研队员们凯旋而归。

(图为湘潭大学201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代表合影)


1教育关爱,温暖你我

一课一交心,一步一家访。湘潭大学志愿者的足迹遍及了湘西、邵阳、湘潭、永州等近十处县市的偏远地区,亦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以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化工学院、湘潭大学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部为代表的43支实践团队奔赴湖南湘潭、湘西、永州等近十余处县市,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教育帮扶、爱心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和孩子们相处,我们收获孩子们的信任和友谊,每次看见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是湘潭大学校青志赴衡阳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团队成员谈及爱心支教时,发自内心的话语。

(图为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和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关爱暖天下,空巢送真情。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开放实验室“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河口镇董泉村村委会的支持下,针对董泉村空巢老人较多的现象,在当地筹划了一场以“扶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我什么都不缺,就希望儿子能多多回家看看我。你们能来,我打心里高兴。”在和河口镇老人们一起聊天、互动的过程中,成员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们对精神世界能被认同的渴求以及对家人的浓浓思念。

这份爱意,将永远延续下去。

 
(图为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开放实验室实践团队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
2“互联网+”,共创辉煌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湘潭大学暑期“三下乡”的调研团队锐意创新,将“互联网+”思维与国情社情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探索新思维下的新常态、发展新路子。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e路同行”‘互联网+’旅游调研团队深入张家界,通过测试团队自主研发的“旅游APP”的查到、发布通知、心率监测、GPS救援等功能,努力推动“互联网+”与张家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的“窗口”和“金钥匙”。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党支部“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团着眼于基层党建的发展模式,奔赴怀化市会同县堡子镇上坊村开展以“互联网+党建”为主题的实践调研。上坊村作为当代新型村庄的一个典型、一个缩影,其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的成功给以湘大学子不小的启发。

互联网方兴未艾,不为人知的美景需要借助它的力量走进公众视野中来。相信在湘潭大学调研团队的不断探索下,“互联网+”势必将掀起巨大的波澜。

(图为湘潭大学调研团队开展问卷调查)
3建言献策,科学扶贫

朴实的话语,饱含热情;重要的政策,深入人心。“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全县减少贫困人口6.6万人。湘潭大学历史系调研团队立足于创新思维下“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就水库移民问题开展调研,使得当地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习总书记提出十六字方针深深地为调研成员们所铭记。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花桓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的同学们基于对花垣县十八洞村“党建促扶贫”新模式的研究,促进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在调研团队的工作开展中,当地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开展的"113"工程与"418"项目进一步得以实施,切实地帮助十八洞村村民实现了收入的提高,同时保证了十八洞村客流量的稳定。

实践的那份热情,便藏在湘大学子积极宣传理论政策、谋划发展、科学扶贫的忙碌身影中。


(图为调研团与大学生村官龚海华座谈)
4历史如歌,声震山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湘潭大学“重走长征路·坚定跟党走·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重走长征路和寻访桂东红色历史社会实践活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革命的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的胜利正是依靠着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实现。重走长征路,勇于担当、奋力开拓的湘大学子正在路上。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长征路上)
5文化拾遗,艺术服务

对传统文化的多一份拾取,便多收获一份沁人心脾的芳香。湘潭大学历史系调研团赴山东青岛倾听现代都市里的传统地方戏“柳腔”;湘潭大学校团委赴凤凰文化拾遗团则试图重拾商业化冲击下古城文化的那一份质朴与美好。
(图为湘潭大学校团委赴凤凰文化拾遗团合影)


探寻织锦故乡,相约最美龙山。在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暑期社会实践团,为当地村民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团队成员们和当地居民手拉手,共同翩翩起舞,其乐融融。众人齐跳摆手舞,学子民众乐不同。在本次的下乡活动中,湘潭大学在原有媒体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微信平台,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跟踪采访、动态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时展示湘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新闻媒体齐助力,为下乡调研的湘大学子发出最强音。本次湘潭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国内的各大媒体平台的见证与记录。截至9月16日,“三下乡”团队有300余篇优秀新闻稿件在湖南学联、湘潭大学三翼校园、湘潭大学公益联盟微信公众号发表;团队累计发表510条腾讯微博,其中部分微博转载量高达100余次,得到广泛传播;共有2100篇湘大学子下乡实践的新闻报道在人民网、搜狐、网易、红网等各大媒体网站发表。


(图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与当地居民共跳摆手舞)
6新兴渠道,有效宣传

在本次的下乡活动中,湘潭大学在原有媒体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微信平台,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跟踪采访、动态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时展示湘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新闻媒体齐助力,为下乡调研的湘大学子发出最强音。本次湘潭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国内的各大媒体平台的见证与记录。截至9月16日,“三下乡”团队有300余篇优秀新闻稿件在湖南学联、湘潭大学三翼校园、湘潭大学公益联盟微信公众号发表;团队累计发表510条腾讯微博,其中部分微博转载量高达100余次,得到广泛传播;共有2100篇湘大学子下乡实践的新闻报道在人民网、搜狐、网易、红网等各大媒体网站发表。

7相聚会有时,相约“三下乡”

下乡启程之刻便犹如种子的播种,此刻的调研团队便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丰厚硕果。实践团队总结材料和调研报告,累计超过20万字,许多调研报告已转化为已转化为“挑战杯”、德育实践项目和创业大赛的优秀课题,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百支团队在近2个月的时间,去省内13个市州扎实开展下乡活动,直接采访农户1000多户,支教3000多人次,收集照片1000余张,发放问卷20000余份,组织文艺演出30余场次,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当地老百姓一致好评。湘大学子们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调研热点事件,将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运用新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摩登繁华,也没有那居家闲适的惬意。陌生的环境,带给调研队员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份思乡的苦念与食寝的艰辛,还有那藏在学子心里关于“三下乡”的独家记忆。这份特殊的情愫联结着调研队员与下乡百姓的美好情谊,加速着调研队员关于国计民生的深度思考,勾勒着调研队员脑海中朦胧的乡村画面。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相聚会有时,今日带着下乡的收获与心得凯旋而归的湘大学子,迎接明年崭新下乡活动的热忱之心将永不停歇。他们,必将把这份下乡情缘续写下去。
                                
排版 / 黎一萱



    关注 湘潭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