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工房:盛开的畸形菊花——冷眼旁观华为手机产品运营

 

序:都说华为手机产品线很混乱,经Kim教授深入研究后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其产品线并不是很混乱,而是极度混...

序:都说华为手机产品线很混乱,经Kim教授深入研究后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其产品线并不是很混乱,而是极度混乱,且看《2016华为手机产品运营年度观察》。

欢迎来到Kim教授MBA培训班,这里是键盘CEO的摇篮,今天要做个产品运营案例分析,给华为手机吹吹冷风。毕竟2016年度对于华为手机而言,注定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根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2016年第三季的统计报告显示,在经历小幅震荡后,华为手机最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牢牢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三位。


同时,从华为公司2015年年报不难看出,消费者BG(Business Group)在集团内部的地位举足轻重,按目前的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将取代运营商BG成为华为头马。这其中的最大功臣,就是华为的终端业务,说白了就是华为(Huawei)和荣耀(Honor)的手机产品。
虽然论出货量华为手机只是“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但在某些领域,要说华为拿第三就没谁敢拿第一第二,那些领域就是“产品运营”。毫不谦虚的说,华为手机的产品运营能力妥妥全球第一,不过是倒着数。当然这里不是吐槽华为的手机产品,就单品而言,华为手机确实不乏精品佳作,但从宏观来看,华为手机的产品线混乱得像五年没整理过的男生宿舍,内涵丰富却杂乱无章。

嗯哼,确实整整五年。Kim教授从2012年开始关注手机市场,对华为手机唯一的印象就是“乱”(子品牌乱,系列乱,命名乱,营销乱),这份成见五年来始终挥之不去,甚至看不到一丝改善的迹象,实在令人忍俊不禁,不吐(槽)不快(乐)。

一、华荣道

众所周知,华为消费者BG推行“华荣道”战略,即把产品细分成“华为”和“荣耀”两个子品牌,涵盖手机、平板、穿戴、盒子、路由等品类。诚然,几乎所有品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品牌交错混乱,尤其是手机产品。

华为?荣耀?傻傻分不清楚,别说大众消费者很迷茫,就连Kim教授都没理清楚两者暧昧的定位。单纯从组织架构上看,荣耀是华为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它成立于2013年底,当时的“荣耀业务部”与“华为终端”同属消费者BG的二级部门,即所谓的独立运作。不过华为公司本质上并非互联网企业,而且随着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华为与荣耀的品牌定位逐渐被雾霾笼罩,已无法简单用线下线上来区分。于是乎在2015年初,华为终端与荣耀事业部又愉快的走到一起(合并),试图整合优势取长补短,解决双品牌左右互搏的问题。但事实证明,此次战略调整并未能从根本改革华荣道的暧昧关系,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品牌分界愈加模糊。

首先在门户网站方面,华为与荣耀仅保留各自品牌官网,至于社区服务与电商平台则统一到花粉俱乐部和华为商城,与其说是两个子品牌,倒更像是两个系列而已。


其次在市场定位方面,华为与荣耀在1000-3000元档次的主流市场内耗严重,高度重叠的产品线基情四射,两者的交集区间远大于独立区间,完全就是相爱相杀的节奏。
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正是五年来消费者BG举棋不定颠三倒四的高层战略,从官方段子手余承东(消费者BG的CEO)的连珠妙语中也可见一斑。例如下面这两条段子(哦不,微博),不但高度概括华为与荣耀的今生前世,更充分展示出前后矛盾的战略逻辑。
下面就深入剖析一下,华为和荣耀两个子品牌(好基友)究竟有多混乱。

二、华为.乱

结果不剖不知道,华为子品牌近五年的机型迭代真是亮瞎眼,其混乱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当然,考虑到Kim教授能力和经验有限,下表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作为曾经背靠运营商渠道好乘凉的关系户,华为直到2012年才开始真心做机(真正用心做手机),在MWC2012上余承东正式发布Ascend产品家族,包括D(Diamond-钻石)、P(Platinum-铂金)、G(Gold-黄金)和Y(Young-年轻)四个系列,俗称大苹果园(DPGY)。Ascend代表攀登、上升之意,四个系列分别对应旗舰、高端、中端和入门市场,显然这就是华为手机产品线最清晰明确的一年,也仅此一年,之后便一乱不可收拾。

备注:2012那年,苹果发布iPhone 5,三星发布Galaxy S III和Galaxy Note II。

2013年,余承东果然说打脸就打脸,不但借Galaxy Note的东风推出全新的Mate系列,而且把定位相近的D系列和P系列逐渐整合,说好的DPGY最终变成MPGY。或许是为了搭配这份朝令夕改的气质,P系列直接从P2跳到P6,顺利开启“华为式”命名模式。

2014年,无论Mate2直接跳到Mate7,还是G6从石头里蹦出来,甚至G7转身另起炉灶(尺寸变大),似乎都那么的水到渠成见怪不怪。

2015年,Ascend家族巨变。华为突然抛弃日渐成熟的Ascend前缀,并对Mate系列和P系列放开二胎,让原本泾渭(尺寸)分明的两个旗舰系列忽然暧昧起来。G系列的命名彻底凌乱,小尺寸G6的接班人叫P8青春版,大尺寸G7的接班人叫G7 Plus,它还有个孪生兄弟叫麦芒4。就连低端的Y系列也未能幸免,干脆改名叫畅享系列(为啥从5起步?),乍听还以为是荣耀畅玩系列的亲戚,好吧还真算表亲……

2016年,华为家族再添新系列nova,至此五个系列的定位暂时确定,Mate和P仍然是旗舰二胎系列,G定位为P的青春版坚守中端,讽刺的是,当这三个系列好不容易把序号同步的时候,序号已经到“9”,后面怎么玩?nova来得莫名其妙,它身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农药(荣耀)的味道,不过都是亲戚还能说啥。

我的天呐,从2012年至今,华为居然每年都在对产品线进行整容,DPGY——MDPGY——MPGY——MPG畅——MPnG畅,可为啥整来整去还是这么累赘?

三、荣耀.乱

用脚趾头都能估到,既然本是亲戚,又都在余承东的英明领导之下,荣耀家族自然一脉相承乱象丛生。虽然荣耀子品牌的历史只有短短四年,但它在机型迭代上的造诣,绝对没给华为“丢份儿”。
好吧我承认,为了让华为家族看起来不那么乱(已经够乱啦),Kim教授特地的把华为的“荣耀”系列挪到荣耀家族史里面,够贴心吧。老司机都懂的,“荣耀”原本只是华为手机的一个中端系列,2011至2013年度它在运营商渠道闯出一片天,由于名声响亮在2013年被提升为子品牌,因此并未纳入华为Ascend家族。

事实上,华为初次触电(接触电商销售)与荣耀无关,而是在2012年以华为G500为探路石,与奇虎(360)合作推出首款互联网手机“闪耀”。然而机如其名,由于余承东与周鸿祎在闪耀手机的定位(定价)上存在分歧,闪耀最终一闪而过,未能成就系列。
2013年底,华为将荣耀系列的产品与闪耀手机的营销进行整合,正式推出“荣耀”子品牌,首发机型为荣耀3X与荣耀3C(借鉴iPhone 5c的命名),大小尺寸包圆。

2014年,荣耀家族疯狂扩编,首先推出超大尺寸(7英寸)的X1系列,其次将大尺寸的荣耀3X一分为二(Pro版走中端,畅玩版走低端),小尺寸则交给招牌荣耀6(荣耀4和荣耀5去哪儿?)和档次继续下探的荣耀3C畅玩版。老实说,这五个系列定位还算清晰,但命名实在不敢恭维,且不说“3X”和“X1”很容易混淆,也不谈3X Pro的接班人会叫6 Plus,定位走低的畅玩版突然变脸“畅玩”系列,就足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2015年,荣耀系列迎来一款试水机型荣耀7i,结果你懂的,反正后继无机。畅玩系列则继续折腾,首先沿用华为P8青春版的套路,把畅玩4的接班人命名为荣耀4A;然后为填补畅玩5X与荣耀4A之间的空档,硬生生加入一款畅玩4C。且慢!按照“荣耀3-荣耀3C”的关系,畅玩4C不应该定位在畅玩4之下么?厄……Kim教授无法解释。

2016年,荣耀系列继续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甩出三条8,尺寸从小到大的荣耀8、荣耀V8和荣耀NOTE 8,分别属于什么产品线自己看吧,Kim教授很吃鲸,说不出话……定位低端的畅玩系列还真不嫌拥挤,愣是在畅玩5C和畅玩5之间再加一款畅玩5A,至于命名自己掰手指算算吧,真心吐槽无力。

哦,好像还有个荣耀Magic,这款来自未来(定位不低)的机型,无论放在华为家族还是荣耀家族都毫无违和感,反正这两家的产品线都一样混乱。

四、华为荣耀一锅粥

华为P9发布时,有这么一句广告语“双摄像头的组合,一加一远大于二”,当然P9的双摄究竟在什么场合能发挥大于二的威力Kim教授不得而知,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华为与荣耀双子品牌的混乱程度,已然展示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实力。
在分别领略过华为与荣耀的机型混乱史之后,再回过头来审视这张“2016年华为在售手机列表”,其中的味道不言而喻。2016年度的中国区,华为家族共发布10款机型,荣耀家族共发布8款机型,这种打群架的机海战术让三星都自叹不如。诚然,在智能手机的发展期,机海战术不失为一种笨办法,但是在市场成熟化硬件同质化的今天,还玩这招,与其说是为了对市场进行微细分,不如说是没有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所以只能不自信的进行广撒网。
当Kim教授耗费几天的时间,把“华为”和“荣耀”的手机产品线基本梳理完毕之后,惊讶的发现:华为?荣耀?依然傻傻分不清楚!在这个线上线下渠道互通的年代,面对华为与荣耀产品线高度重叠(内耗)的窘境,奔跑中的华为或许应该放慢脚步静静,重新思考两个子品牌的关系与定位,比如把华为G系列和nova系列整合到荣耀系列,比如把华为畅享系列与荣耀畅玩系列合并……

五、华荣乱象示例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栗子多了不饿”,下面针对具体机型,举几个产品运营混乱的栗子,敬请畅享。

A:同系列设计语言不同

华为最新旗舰Mate 9(左)和Mate 9 Pro(右),作为同期发布的同系列产品,且不说尺寸和曲面屏,两台手机从正面到背面,唯一相似的就只有摄像头而已。
再看华为手机历史最悠久的P系列,近三代的面板设计语言缺乏统一性,摄像头、光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每年一变,P8还是华为家族极其罕见正面无logo的机型。
虽说人艰不拆,nova(左)与G9 Plus(右)在国内明明分属两个系列,到海外却变成“亲密”的nova和nova Plus,好吧,只能说它俩“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
B:跨系列设计语言雷同

同系列设计语言不同,其实很常见。跨系列设计语言雷同,也没啥特别。跨子品牌设计语言还能雷同,你们见过么?2014年,金属机身搭配全新设计的华为Mate 7(旗舰机)让人眼前一亮,这套设计语言居然第二年就被滥用到荣耀7(中端机)和荣耀畅玩5X(低端机)上,此策略不但让华为与荣耀暧昧加深,而且还提前透支Mate系列的品牌价值。


华为手机区别于其他国产品牌的标志,就是坚守谷歌倡导的虚拟导航键(即将Home、返回、多任务等按键放到屏幕中),即使在指纹识别试图给物理Home键续命的时刻,也是华为Mate 7站出来向谷歌表忠心(把指纹识别放置在背面),可谓安卓手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位老忠臣竟然在2016年底起了异心,荣耀Magic和华为Mate 9 Pro不约而同的启用物理Home键,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Kim教授深表遗憾。要知道,就连固执如小米,都开始在MIX上首次采用虚拟导航键,向谷歌积极表态……
C:同系列不同后盖材质

另外,通过材质也能感受到华为的善变,以荣耀招牌系列的后盖为栗,荣耀6采用复合材质(其实就是塑料),荣耀7采用铝合金,荣耀8采用玻璃。关键这三代机型的后盖材质宣传语,都展示出舍我其谁的霸气,仿佛采用某某材质都是命运的选择,好吧,它们真的是同一系列么?
D:档次错乱

尽管在价位上,华为P9与荣耀8仿佛高端与中端的存在,但实际上它们的定位(尺寸、配置)非常接近,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后盖材质,至于P9处理器略强且有徕卡加持,比荣耀8贵800多块也能理解。然而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国行版P9居然不支持NFC,而海外版却支持,这让手机支付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就凭这一点国行P9显然溢价过高。
E:同一袋盐

华为nova(左)与荣耀8(右)居然采用同门(EXO)师兄弟代言,如此营销败笔甚至发生在2016年底,不难预见,华为与荣耀的家族混乱史还将继续畅玩下去。
F:旗舰满天飞

尽管本质上华为公司并非互联网企业,但在手机产品营销方面,华为却完全照搬国内友商浮夸的互联网营销陋习,甚至如鱼得水青出于蓝。简而言之,只要能吸引眼球,牛皮猛吹,脸皮加厚。诸如“华为P9世界最窄的1.7mm边框”以及“双摄像头一加一远大于二”之类,堪称下流的营销手法,实在与华为公司的国际地位相去甚远。

无论如何,这些都无法动摇华为手机世界之最的稳固地位,那就是“每年发布旗舰最多的品牌”。不管产品定位如何,高端也好,中端也罢,低端也行,但凡新机发布言必称“旗舰”,脸面无所谓,眼球才重要。下面就以2016年的营销文案为栗子,看看华为&荣耀如何把海量旗舰管理得井井有条。

除真旗舰(华为Mate和华为P)之外,新热机型大多也被扣上“旗舰”帽子,区别仅在于定语不同。首先,定位中高端的荣耀三条8叫“超人气”旗舰,好歹情有可原。
既然农药三条8都以旗舰自居,定位相似的华为nova怎能自降身价,索性叫做“精致轻”旗舰。
定位低端的华为畅享6S也不能亏待,毕竟是刚刚发布的机型,气势不能输,就叫“千元高颜值”旗舰。
原来低端也能叫旗舰,隔壁又捉急了,荣耀畅玩6X不能甘居人后,必须分享“千元”旗舰的美名。
千万别以为畅玩6X已经是“旗舰”的下限,就连千元以内的荣耀畅玩5C,都尽可能跟“旗舰”沾亲带故,精神可嘉令人感动。

备注:以上营销文案均来自华为官网或官微,更多旗舰,等你发现~



末、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承东雾语(余承东梦话汇编)》如是说:华为手机,三年做到全球第二,五年做到全球第一。Kim教授以为,这个目标很远大,这个目标也很短浅。

目标远大无需多言,把苹果和三星作为追赶目标的手机厂家,不止华为一家。但余承东所追求的第一、第二,仅仅是苹果和三星的手机出货量排位,并非它们科学的产品运营理念和严谨的产品营销态度,而恰恰是这些因素成就了第一和第二。

我并不怀疑,依靠打群架的机海战术,华为手机或许真能登顶出货量世界第一,但只要运营能力和营销水平跟不上,那么就不会是世界最好的手机。下课~


    关注 SiTi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