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你却说活该!? 关注

 

所有父母都该看看。...

来源:蓓蕾花开(beileihk)转载已获授权
你怎么就不合群?
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怎么这么没骨气呢!
你不惹别人,别人会打你?
有本事你打回去啊!
你怎么这么笨,打你活该!
上面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当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被欺负,你是怎么做的?


文末写留言,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经验,我们将随机抽取3名幸运读者发放现金红包,留言截止时间:4月19日10:00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能做什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来行动↓↓↓
同时,我们请到了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侯莫易老师给你专业解答。
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校园欺凌中,并非只有受害者才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施暴者、以及其他的孩子同样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是不同。
针对施暴者
1.校园欺凌发生后,家长不要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闯祸了”“犯事了”,而应该在教育的孩子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欺凌现象背后发生的原因,摸清孩子的心理状况,到底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作出欺凌的行为,以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再次出现欺凌他人的情况。

2.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而放任、忽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注,以致于等到校园欺凌出现了才来解决。

家长需要在日常的教育里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及时引导孩子释放宣泄不良情绪,舒缓心理压力等。

3.家长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孩子对于规则的意识。特别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认知自我,避免青春期自我膨胀后,带来的不良效果。
针对被欺凌的孩子
1.从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现象看,被欺凌的孩子,往往性格相对比较内向,懦弱。

针对这种性格的孩子,家长平时应该注意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对外交往,训练、增强孩子的心理力量,让孩子变得开朗、内心强大。

2.如果校园欺凌已经发生了,那么家长需要及时地陪同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面对已经出现的伤害。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支持,陪伴其度过心理创伤期,尤其不要部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比如“你不惹别人,别人会打你?”这类似的话千万不要随便说。

3.家长还需要关注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建,不要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你怎么这么笨,打你活该”类似的语言尤其不能出现。这类似的话语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增加更沉重的负担,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4.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孩子度过校园欺凌伤害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把握一个度。

在安慰、陪伴、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警惕孩子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孩子在心理上形成“施暴者才是强者”的不良心理,进而从被欺凌对象变为潜在施暴者。
学校:慎重而公平地处理
学校面对的孩子是群体,不是个体。面对的家庭也是群体,而非个别。校园欺凌一旦发生,所影响的将不只是欺凌事件中的孩子和家庭,还会辐射影响到其他孩子和家庭。

1.校方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应当慎重,避免由于处理不当,对欺凌事件中涉及的孩子,以及校园中的其他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比如:为了学校名声,对欺凌事件遮掩。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让施暴者心里认为“学校是赞同我的”,让施暴者形成错误的非观念上,影响未来成长。而受害者也会因此忿忿不平,心理上受到二次伤害。其他孩子则可能会“见样学样”,对未来成长形成不良影响。

2.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学校除了需要正确、慎重地处理事件本身,还需要切实加强学校的治安巡逻工作,加强安保工作,形成常态化,避免再次发生。

3.在平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当重视开展心理健康的普适性宣传工作,“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而开展心理健康普适性宣传活动,在针对学生的同时,还要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和教育,以便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和延展。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观影。

4.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展板、视频等多种宣传载体营造“文明校园”,促进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建设。

5.在心理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老师,针对个体进行个案干预。针对群体开展积极的团体辅导活动,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
老师:做孩子的守护神
在学校中,学生最直接面对的是教师。对孩子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在校园中的“守护神”。因此,老师在应对校园欺凌中“责无旁贷”。

老师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1.平复班级其余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孩子们不要对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孩子(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欺凌者)存在歧视。

2.关注受欺凌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了解孩子的需求。

3.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工作。

4.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学习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他人的生命

5.开展情绪课程,让孩子学会正确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合理处理各种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

6.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知道在紧急、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7.对于部分自尊心较强的孩子,老师应该更多关注生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持续关注自己的受伤点(我们要相信部分个体的自我疗愈能力)。
施暴者:掌握正确的成长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恶魔”。

所以,我们也相信,校园欺凌中的“施暴者”,他们也只是在学会成长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只要能掌握正确的成长方法,他们就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什么样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这些孩子又该如何做呢?

1.正确的认知自我,在生活中培养自制力,学会恰当处理与他人关系。

2.参加专业团体辅导活动,通过专业人员的系统课程和方法,学会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冷静思考的能力。

3.培养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情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避免只知道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4.当内心的负面情绪,比如:不满、愤怒等,自己不能解决或者解决效果不佳时,可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避免极端行为产生。

5.培养健全人格,避免偏执性人格障碍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受害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当伤害发生时,当务之急是如何保护自己,让所受伤害最小化;当伤害发生后,最重要的,则是如何避免伤害再次发生,以及如何让自己尽快走出伤害,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在受害当下
1.冷静面对,寻找时机,迅速逃离伤害现场

2.如果对方人数较多,尽量避免再次激怒打人者,最大程度减少伤害,避免硬碰硬。

3.当伤害过大,无法逃离现场,则在保护好头部、心脏、下体等重要身体部位的同时,尽可能地向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
悲剧发生后
1.及时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报告,及时报警,一定不能羞于启齿,每一个被欺凌的孩子,需要明白的是:“悲剧的发生不是你的错”。

2.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3.心理的痛苦情绪要及时处理,比如找自己信任的长辈或专业人员倾诉内心的苦楚。

4.通过参加活动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切不可让自己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一定要告诉自己:“这只是你生活的一次成长考验,度过考验,生活只会更加美好。”
旁观者:面对恶势力,要智取
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成人。重点讲述一下,当孩子是旁观者时,应当如何应对。

1.面对恶势力,要智取。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报告老师和警察。方式要低调、巧妙。以避免事后的打击报复。

2.不纵容恶势力。更不可拍视频,起哄。

3.事后不可嘲笑受害者,更不可模仿施暴者。
--本期专家:侯莫易--


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副主任、成都高新区心能源青少年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兼心理专业部部长,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多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经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对校园暴力说不。
*拒绝校园暴力的庞晓明*


    关注 四川教育手机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