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穆迪 香港这次出手了

 



点击标题下「中国金融新闻网」可快速关注



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3月31日做出终审裁决,决定对国际信用评级巨头穆迪公司处以1100万港元罚款,理由是穆迪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刻意对49家中国公司表示担忧,认为这些公司受到政府的管制,致使这些公司股价大幅下跌。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认为,美国穆迪公司该行为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穆迪公司虽然表示接受处罚,但仍然坚持他们发布的报告不存在服务程序上的瑕疵。

部分投资者或许有些纳闷,为什么美国这家评估公司多年前提供的评级服务,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到现在才做出违法终审裁决?道理非常简单,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司法机构,它只不过是根据香港证券期货条例公开审理香港证券期货交易当事人提出的指控的机构。在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需专家听证。如果被裁决当事人不服,那么,当事人还可提出抗辩意见。在旷日持久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当事人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对于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庭的裁决,当事人一般都会表示接受。

香港资本市场是世界上管制相对严格的资本市场。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香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和投资时机时,须借助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香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出评估。包括美国穆迪公司在内的评级机构发布的评估报告,将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评级公司提供的服务报告虽在法律上属于咨询报告,但由于其行为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而须接受香港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如果其行为违反香港的法律,那么,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评级机构为了配合西方国家的投资银行在亚洲从事投机对冲交易,在提供评级报告的过程中大失水准,一些结论已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正如中国财政部长所指出的那样,当年希腊已面临严重的债务支付危机,可美国评级机构仍给出相对较高评级。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各项经济指标都表明经济可持续发展。可包括美国标准普尔在内的评级机构却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华尔街投资银行准备做空中国,而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只不过是华尔街投资银行阻击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环节而已。

现代国际金融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华尔街投资银行不仅包装华尔街投资银行发行的债券,生成各种金融产品或者金融衍生产品,而且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淡化金融产品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交易链条中,主权信用评级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没有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结论,那么,一些主权国家发行的债券可能无人问津。反过来,如果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结论是正面的,那么,主权基金的发行价格就会提高,主权基金的投资者就会增多。所以,主权信用评级类似于金融市场的“上帝之手”,它可以让垃圾债券变成炙手可热的金融产品,也可以让投资前景良好的主权基金变成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华尔街对冲基金发起对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的总攻,一些对冲基金不但筹措资金,做空东南亚国家资本市场,而且唆使华尔街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火上浇油,不断降低东南亚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使这些国家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可以这样说,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和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使东南亚国家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现在华尔街信用评级机构唱衰中国经济,不仅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而且对中国资本市场包括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信用评级动手脚。中国政府特别是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应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揭穿国际评级机构配合华尔街对冲基金阻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真实面目。

中国已建立了自己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并定期发布有关主权信用评级报告。只是,由于国际评级市场话语权和主导权仍掌握在西方国家企业手中,因此,中国政府设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要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还有个较长的过程。但不管怎么说,对西方国家信用评级机构发布的经济报告,决策者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发布的报告,在国际金融领域影响巨大,即使这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不直接介入中国资本市场,他们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的判断发布报告。所以,对付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这些声音,我们不能沉默,更不能漠视,而应该积极应对。笔者的建议是,中央政府可借鉴香港证券期货的管理规则,尽快将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纳入监管范围。这样做,既可确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法制轨道下开展业务;也能有效防止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滥用其权威,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肆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必须揭露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操纵资本市场价格的行为,严厉打击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本文转自上海证券报,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文章不代表本报本网观点)

金融时报原创文章转载请于文首
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追究责任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



    关注 中国金融新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