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家长,赶紧把它看了!

 

这部纪录片,一定要赶紧把它看完。...



最近央视重磅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纪录片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有问题的通常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庭。
需要改正的不是孩子,是孩子的父母。


这部只有三集,共90分钟的纪录片说出了当下孩子的心声:我是无“罪”的,为什么要我改?有“罪”的是你们。
纪录片讲述了家长的哪些“罪行”?
“罪状”一:孩子出了问题希望借第三方解决


在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17岁的高三学生张钊,辍学四个月在家,父母想把他送去一所特殊的学校“改造”。他见到“教育机构”的人反应激烈,直接往门上撞
被制止后,他对父母大骂。但是,撇开孩子的激烈反应,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一些家长会把叛逆的孩子送去特殊学校“改造”?
家长们总会说:“这孩子我管不了,只能这样了。”可是被送去管教的孩子回来后可能“乖”了,却目光呆滞,内心充满畏惧,这难道是家长们想要的效果吗?

把孩子交给学校,寄希望于老师,没有问题。但是与此同时,父母显然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身份——影响孩子最深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罪状”二:父母强加个人意志给孩子
片中佳明的父亲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本科学历,某家企业的管理层。按理说家境良好的佳明可以在这个年纪多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佳明有很多理想,他想去当流浪歌手、想去做背包客,想用自己的双脚去体验这个未知的世界。
但是,在他父亲眼中,这都是不对的,是玩物丧志,必须“纠正过来”。

父亲在片中感慨自己的奋斗经历:读大学前后,一瓶牛奶都没喝过,但一直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想要自己的孩子也和他一样,体验艰苦然后做一个和他一样“成功”的人。

可是,家长们或许没有看见这样一个现实:

以前大家能够选择的路很少,学习好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现在的社会选择更多元,挑战更大,机会或许也更多。世界变化太快,甚至连你也不会知道,将来的世界会看重什么。

要让孩子“艰苦”、“奋斗”并没有错,可是孩子或许更该在他们认定的有价值的方向上去“艰苦”和“奋斗”。
“罪状”三,经常告诉孩子你很“穷”
片中泽清父母出场时,纪录片有专门说明:他们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专门说出这句话想必是想告诉观众,泽清家庭条件也不差。

但是,泽清的父母却经常告诉他:我们很穷、没钱;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找不到工作!
△泽清认为需要上课的是家长

这不也是家长们常爱和孩子讲的话吗?我们很穷,你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以后可能什么也做不成。因为家长们大多就是在“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家长们也非常感谢这样的“穷”环境给了他们锻炼,所以他们也想让孩子体会。

所谓“卧薪尝胆”不就是这样的吗?

殊不知,这样的哭穷教育,除了让孩子感受到巨大压力、我不行之外,并无任何其他作用

这样“穷”出来的孩子可能在失败时候没心思总结,更多的是怀疑自己能力,因为从小被灌输“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未来”,现在他面临的问题是,我学习不好,那么我一定没有出路了!
“罪状”四:让孩子没有存在感
14岁的泽清明显和家明、张钊不同,表现得很平静,让他接受去那所特殊的“教育机构”的原因是:他知道了有央视会跟拍,这样会比较有“存在感”
这是一个无厘头却又真实存在的案例。

他想去一家不曾了解的“教育机构”接受培训,不是因为这家“教育机构”有多好,他发现自身多少不足想去改变自我,仅仅是因为如果去了就会有媒体跟拍,这样好像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让孩子没有存在感,孩子便会拼命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片中的泽清就从骂母亲“贱”开始,升级到了把母亲逼到墙角打,甚至还动过刀子。其实就是因为不受到父母重视,才会拼命采取这些举动,哪怕是“哗众取宠”,但是至少让你开始关注他了

想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家长们必须要正视孩子的每一个诉求,哪怕是很微小的诉求。如果要拒绝孩子,也要加以引导和给孩子一个正当的理由,不能敷衍。
“罪状”五:不愿和孩子一同成长
片中家明父亲被记者告知必须用6天时间和孩子一起在培训机构学习时,而且半天都不能耽误。家明父亲不屑地笑了,反问了记者:“半天都不能耽误?”随后说出自己忙不能去学校之类的话。
坐在去训练营的火车上,泽清父亲望着窗外时说了这样的话:“我认为我不需要改变,我这次去上课,也只是因为学校要求,家长要一起陪同上课。因为我认为,这个家庭要改变,我不需要改变,至少不需要改变太多。”

这两个不同家庭的父亲能够折射出来一个问题,家长们不愿和孩子一起成长,也不觉得需要改变,孩子出了问题一定不是自己的责任。

这样长久下去,家长和孩子的隔阂会越来越大,孩子会认为家长愈发不了解自己,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动,最后也就变成了大人眼中的“叛逆少年”。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部纪录片《镜子》
(建议在wifi下观看)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

而你,对此是否也有所感触,
是否也审视过自身?


这么重要的内容

一定要分享给朋友们看看
数学提升热线
028-86511359


    关注 极客与数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