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曾梵志之四:“天价专业户”身后的那些推手们

 

1993年初到北京的曾梵志没有和其他很多艺术家一样将工作室选择在圆明园附近,而是在三里屯租了一间20平米的平房,由于家住在使馆附近,经常有外国使馆工作人员下班到他的工作室看他画画,和他聊天。...



撰文 | 文一刀

排版 | 安亮霓
相关阅读
解码曾梵志之一:四次美院高考落榜与“八五新潮”

解码曾梵志之二:“无法驾驭力量”下诞生的《面具》

解码曾梵志之三:艺术市场崛起与“天价专业户”诞生

1993年初到北京的曾梵志没有和其他很多艺术家一样将工作室选择在圆明园附近,而是在三里屯租了一间20平米的平房,由于家住在使馆附近,经常有外国使馆工作人员下班到他的工作室看他画画,和他聊天。吃完饭他还和朋友一起去当时很少的酒吧喝酒,听崔健唱歌。曾梵志通过这些外国人了解了国外的艺术状况,而他们也花钱收藏艺术家的作品。
1990年代中期,曾梵志结识了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画廊把他的作品挂进了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1998年,一位美国游客看上了这里的两幅曾梵志画作,并以1.6万美元每幅的价格买下了这位当时默默无闻的画家的作品;同样是1998年,佳士得拍卖行以尝试的心态在伦敦拍卖会上推出了曾梵志的两幅油画。虽然价格均低于8000美元,这两幅作品仍然遭遇流拍。“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买我的作品。”曾梵志说。
香格纳画廊曾在伦敦弗里兹雕塑公园
(2016.10.5-2017.1.8)
展出曾梵志迄今以来
最宏大的雕塑作品系列之
《无题(树枝)No.2》


自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开始升温,曾梵志的作品价格也从这一时期开始迅速上涨。2003年至2006年,曾梵志作品的最高价格记录上升至550万左右,2007年首次突破千万,而一幅《协和医院》系列作品同年10月在伦敦拍出了276.4万英镑(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高价。在创下08年7400万的记录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当代艺术市场价格整体下挫,曾梵志的作品仍稳步上涨,平均维持在3000万至4000万。

2011年前后,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繁盛的黄金年代。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因贫穷而少有人关心艺术的中国,资本的迅速累积涌现出一大批新富阶层,《面具》作品中所描绘的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资本主义冲击的迷茫已经被心安理得的物质享乐主义和炫耀性消费取代,热钱纷纷涌入拍卖场,收藏艺术品也成为了新的流行和资本与阶级的象征。除了嘉德、保利等率先进入行业并迅速壮大的国内拍卖行,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和佳士得也相继进驻中国。2013年,共有100多件曾梵志的作品出现在市场上,成交率达82%。
《面具系列-No.1》
《面具系列No.6》


谈及2003年之后的职业生涯,曾梵志坦言感谢香港汉雅轩画廊张颂仁和香格纳画廊劳伦斯、以及后来合作过的国际画廊阿奎维拉,正是这几家画廊在他崭露头角之时把他的作品带到了国际上,参加展览并介绍给外国藏家,曾梵志称这几家画廊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

而在曾梵志作品近年的市场转折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则是其目前的国际代理画廊高古轩。曾梵志与高古轩画廊的合作始于2009年前后,当时一批西方的画廊登陆香港和中国大陆寻求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曾梵志再次被选中,获得了更好的平台。如果说曾梵志与张颂仁、何浦林之间的关系带有知遇之恩的色彩,其与高古轩的合作则可以被称做强强联合。

2011年,高古轩画廊在香港举办了“曾梵志肖像作品回顾展”,这是曾梵志作品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同一年,曾梵志成为了高古轩代理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
高古轩画廊的老板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是当代国际艺术市场不可忽视的人物,有着超凡的运作能力和遍布全球的关系网,而其画廊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传统画廊。在全球拥有13家画廊的高古轩代理全球超过100位著名艺术家,包括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等。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长埃里克·辛纳曾在2013年接受《纽约杂志》采访时评价道:“在众多层面上,一位艺术家得到在高古轩画廊的展览机会和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或泰特现代艺术馆办展具有相同意义。”

但伴随这家画廊声望与实力的是其颇具争议的操作手法:挖角成熟艺术家、哄抬艺术品价格、操纵市场的行为在在业内藏家与同行间招致诸多争议,其屡次将收藏家无意转手的作品率先许给买家的行为也让画廊几度陷入法律纠纷。2012年底,画廊曾经代理的最耀眼的明星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在与其合作17年后宣布解约。之后不久,近几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回顾展的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与高古轩的合作也走到尽头。
曾梵志的个展

《油画、纸上作品及雕塑》

在高古轩纽约展出


2013年初发表于《纽约杂志》的一篇长篇报道记录了在2009年苏富比伦敦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前犹太裔藏家阿尔伯多·穆格拉比(Albrto Mugrabi)与拉里·高古轩共同协作、策略性地防止两幅即将拍卖的沃霍尔作品流拍的电话交流过程,让人们得以一窥高古轩如何塑造及“管理”艺术市场,并揭示了拍卖不仅是售卖作品的平台,也是建立和稳定艺术品价格的机制。

对于曾梵志与高古轩之间的合作,评论家波拉克则认为存在市场方面的考量。她介绍到,曾梵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直接与买家沟通的画家之一。“曾梵志是个很好的商人。”波拉克说。

不知是有意的轻描淡写,还是出于自负,曾梵志在谈到与高古轩的合作时显得漫不经心,他不认为这给他的创作和生活带来了改变,“它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画廊。没有跟它合作的时候,我的作品也通过香格纳画廊拿到巴塞尔(艺术展),也可以展示和销售。”
《昨天》(2015)


对于曾梵志作品屡创天价的现象,许多评论也认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与市场格局的变化: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收藏艺术不再只关乎于欣赏,而是成为了一种投资的方式。很多天价作品的背后都有金融的原因,因为这种艺术品有了拍卖的公开价格之后,很容易被银行接受作为银行的财产抵押,慢慢就变成金融衍生的一个部分。
艺术品金融化让中国富豪们看到了投资的价值,国际各大拍卖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与很多国际藏家的世袭身份与深厚的艺术底蕴相对,中国藏家严格意义上都属于新富。2013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1.72亿元的价格在纽约佳士得购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也成为年度热点事件。对于中国富豪来说,收藏艺术品“一半是炫耀,一半是资产配置。”

如今,面对中国当代艺术价格屡创新高的情况,已经成为“天价作品专业户”的曾梵志评价说:“你作为艺术家你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控制它,所以我也不敢去对它有什么样的一个预测。当然我从内心是希望它越来越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兰台新观察编辑部

凤凰陕西书画频道编辑部



兰台艺术新观察

微信:lantaiart
泛艺术领域最佳洞见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兰台艺术新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