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甜蜜就有几许哀愁--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
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
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
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
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
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
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
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
新娘名叫李清照,
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
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

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

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

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

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

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

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

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

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

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

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

“我就喜欢你那些

‘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

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

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

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说道:

“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

‘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

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

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

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古人云:言为心声。

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

情景交融。或吟或唱,

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

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

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

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

李清照说道:

“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

就说我们大宋吧,

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

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

受命于危难之际;

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

弥留之际高呼渡河;

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

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

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赵明诚续道:

“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

还日夜思念故国,

化为啼血的子规。

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

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

七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

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

“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

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

如今已所剩无几了。

今后,我活一日,

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

你就放心吧!

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

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

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

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
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
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
三十四年之间,
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
乃理之常。人亡了,
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

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读书堂帮你读书,读尽天下好书。

长按二维码,了解最新读书信息,免费参加活动。



长按上方二维码,每天免费阅读精品图书,精彩书摘、读书笔记、最新政策、历史人文、诗歌小说、想你所想,读你所读,你的贴身书童。


    关注 北京读书堂书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