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税的正确姿势——从财税库银说起

 

关注债市,关注债券圈。...





来源: 债券圈

作者: 李冠宇

在资金面分析时,经常可以看到研报里会提到受缴税、缴准的影响,比如这次8月中旬又紧了一波,各位市场大咖们也对最近的资金面紧张原因做了分析,财政存款超增,银行超储水平下降至低点,导火索来自于中旬缴税缴准,对于每月例行的缴税,企业日常的缴税环节是怎样的,它大概会影响资金面一天还是几天,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问题如果从微观细节行为入手,可能也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结论。

我查阅了一些财政税收的资料,初看还是比较懵逼的,比如请说清以下几个名词概念的区别:财政专户,财政汇缴专户,非税收入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不过后来我发现税收财政这些概念,有时容易乱,特别是一开始那些名称相近概念就开始乱的原因在于整个环节涉及四大主体,即财税库银,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人行国库、商业银行,他们各自的核算或者说名称存在不一致,第二就是财政是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银行是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这个容易混淆。

1
企业如何缴税之财税库银的特点
目前缴税,大部分就是企业通过银行渠道缴税,银行把资金上缴国库,资金从商业银行体系脱离进入人行的国库,就是回收了基础货币,反之就是释放了基础货币。
如果我们现在成立一家新企业,需要先去银行办一个基本户,银行在为这些新企业服务时,还会让企业签订一个纳税人、银行、税务的三方协议,这就是为以后企业缴税所准备的,具体来说,现在企业缴税都是通过一个财税库银系统(TIPS)来进行,这个系统最早启动于2006年,它是说企业在缴税期内发起缴税操作后,资金可以及时从企业的银行账户上缴国库,实现税收收入的零在途,也就是说我们打开税务局的征期日历,企业在每月上半月任何一天,即截止日期前,只要进行了缴税相关操作,这个税款就脱离了银行体系,进入到了国库,而不受银行的控制。
按照如下纳税时间表,1、4、5、7、10几个月相较其他月的缴税要多,因为有按季缴纳的所得税,此外增值税也有按季缴纳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七条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纳税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也就是说增值税、所得税这两个最大的税种,都有季度缴纳的因素,而5月份是企业所得税的汇缴清算。这也是大部分研报所说的这五个月份会有月度层面的税收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

关于财政支出,一般就是11-12月份的集中下放(平衡预算决算的突击花钱)和3月两会后,通过预算审批进入拨款程序,6、9月办理财政存款下降有报告提到说是财政支出,但我看到人行的员工关于库款论文中提到这两月会有国库退库,无论是什么反正就是国库要流出。
那这个所谓的财税库银系统普及率有多高呢,查看《人民银行经理国库30年中》,截至2014年底,系统已在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税务、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推广运行,有263家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中国银联接入系统。全年通过TIPS办理的税收业务已接近全国税收收入总量的80%。 另外根据财库[2015]89号《关于2015年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中所提到的,2014年,全国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业务量达到2.48亿笔,电子缴税金额达到8.5万亿元,(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9158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14年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103768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这些多口径数据互相印证了这个系统的普及率的确已经超过八成,而且这还是2014年的情况,普及率目前还在逐年提升。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理论是倾向于晚缴税,甚至最后1天才缴税,而实操环节中,可能会把缴税放在缴税放在截止日所在的工作周内进行,而不会拖到最后1天(因为一旦缴税失败也是比较麻烦的,还需要交滞纳金),由于财税库银系统的这种功能,银行也需要在相应缴税高峰时段内备足相应的资金,减少资金融出等,所以资金从商业银行进入国库的过程可能是每月初就开始有零星离散的税款进入国库,到临近截止日时,就开始出现增量集中缴税,所以缴税这个因素通常会影响截止日前几天的时间,特别是截止日所在的工作周,当然如果缴税过后,没有其他渠道补充基础货币,可能就会一直紧平衡。 
2
除了税收的国库其他收支


刚才只说了缴税,因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就是税收收入(超九成),那有的同学说非税呢、发债呢、卖地呢、财政支出呢、国库定存呢?其实就是国库收支每天在国库与商业银行之间上划下拨,两者轧差的净额对基础货币来说是财政影响因素。那么我们盯住国库余额就知道了财政影响因素的大小啊,由于财政国库余额=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政府存款(应该基本一致,如果略有差别,应该是细微概念造成的,影响不大)。比较准确的国库数据来源应该是人民银行有一个国库统计分析的口径,可以及时了解国库库款余额变化,但我们外界也看不到,只能看每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国库收支大部分就是财政收支,那哪些是政府的财政收支科目呢,看一下权威文件:财政部《201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里面提到了四大预算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下面的子科目都写得很清楚,这就明确了财政收支这两条线都包括了哪些内容,非常全面,这其中由于转移性收入为内部转移,这里不再讨论;债务收入也是预算会计的概念,对应于企业财务会计的负债,属于两者的永久性差异。财政收支与国库收支两者之间大数差一个国库定存的变化,财政收支净额加上国库定存的净变化大概就是国库库存余额每日增减的情况,这些收支要依托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账户进行,如下图所示。
3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这些账户组合在一起,就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这个体系未来也是为了逐渐实现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入这块(以前的预算外,现在没有预算外概念了)虽然相对量比较小,但也在逐渐规范化。按照之前国库单一账户的设定,里面有一个账户叫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部(财办[2006]12号)《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里要求合并预算外资金专户和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现在就是非税的概念了;非税收入上缴国库,财政部财库〔2014〕17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通知》中要求“积极推行非税收入电子缴款,优化非税收入收缴流程,实时匹配非税收入资金和信息,创造条件实现应上缴国库的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提高非税收入缴库效率。暂未实现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入国库的,应当将先入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足额从财政专户缴入国库,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不缴。坚决杜绝调节财政收入行为”。

从具体实操环节看,各省规定不太一样,基本是每月定期数次将非税收入上划国库,总结起来也就是绝对占比较低的非税收入每月定期先进入银行过渡账户,再统一上缴国库。这个账户体系内所有有专门用途的账户,统称为财政专户(《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13〕46号))。
4
账户与存款的关系


账户里面的收支沉淀就是存款,说完上面的账户,对应的就是存款的关系,具体结合一下《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这个有2016新版的了,我在网上没找到)、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科目说明》进行归类。如下图:



用信贷收支表财政性存款减去蓝色部分的国库存款和划缴财政存款,剩下的就是在商业银行的财政存款,这其中的大头是国库定期存款。目前信贷收支表有中资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财政存款数据,除去大中小性银行,在人行统计口径下就是外资银行、信用社了,翻看一下中央国库、地方国库定存入围银行,现在基本没有外资和信用社,所以大型+中小型银行的国库定期存款的数据应该差不多。那么市场经常看到招标进行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存其实余额很小,把2006年开始的国库定存中标量、到期量拉出来看一下,基本就是平衡的。那么信贷收支表上的“财政性存款-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政府存款-国库定存“的差额应该是待结算财政款项和财政专用基金存款,这个差额月均是1118亿(2015年起),差额组成中待结算财政款项是个过渡账户科目,现在所有非税收入均通过指定银行经“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收纳或上划。剩下的专用基金是财政部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例如粮食风险基金,网上可查数据2011年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就达到382亿。



地方国库定存放开以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公开招标国库定存,毕竟现在中央与地方财政这种财权事权的关系,地方国库从数量上来讲至少占一半,而且现在对于地方国库都有考核排名,因此地方国库库款管理的变化,可能以后会有更多的影响。

账户分类图中还写明了几类财政存款的近两年末的大数,另外机关团体存款是一般性存款,在此不说了。

以上内容一是说明了企业通过财税库银系统缴税的微观行为对于资金面影响的具体变化,二是由此延伸总结了一下比较让人凌乱的财政账户、财政存款的相关内容,如有不准确的地方,也请谅解提出。
END


    关注 债券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