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爱你』,什么情话最动人

 

爱你,就像爱生命。...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作者 | 小葵花编辑整理  
今天是七夕,
送给大家七组情话,
辑成『七夕特刊』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你上一次收到情书,是什么时候?

还记得情书上的内容是什么吗?

你和TA的故事,走到现在是什么模样了?

在这个爱情已经简化为『微信红包』和『鲜花礼盒』的年代,让我们蹭一下“七夕”这个网红节日的热点,回望一下遥远岁月里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爱情,又是如何来说“我爱你”的。
1
王小波 to 李银河
在我的世界里,

你就是那条最灿烂耀眼的银河。

不,你就是世界本身。
他们的故事


1977年,王小波还是西城区半导体厂的工人,正在准备高考,却开始展露他非同寻常的文学天赋。他的一部手抄本的小说《绿毛水怪》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那时的李银河刚从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光明日报社工作。她与这部小说的意外邂逅,成为二人相识相知的序曲。

1980年,李银河与王小波结婚。后来,李银河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1984年,为了能一起生活,王小波同样考取了美国匹兹堡大学,主修东亚研究,二人异国相聚。在美国的这些自由自在的日子,既是二人在学业上卓有成效的几年,也是他们携手相伴,畅游世界的几年。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

1988年两人回国,继续着物质简单而精神丰沛的日子。1996年,李银河赴英留学。1997年,王小波突发心脏病猝逝。神仙眷侣的生活就此戛然而止。
2
徐志摩 to 陆小曼
我再不能放松你,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你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成就,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诗;你完全是我的,一个个细胞都是我的———你要说半个不字叫天雷打死我完事。
他们的故事


1925年初,23岁的徐志摩与好友王赓的太太陆小曼陷入热恋,用一封封炽热的情书对陆小曼展开激烈的追求。

陆小曼接受了那个年代最好的教育,精通英语、法语,会弹钢琴,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绘画、朗诵、唱戏无一不通。加之一副天生的好模样,用胡适的话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而她的丈夫王赓只能够从物质上满足她,却无法慰藉她心灵上的需求。

徐志摩恰到好处地填补了陆小曼所需要的这个空缺,用他的文艺才华和激情迸发激活了陆小曼。

当年底,陆小曼与王赓离婚,第二年由梁启超主持,陆小曼和徐志摩举行了那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婚礼。

当年还处在地下情状态时,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情书后来集结成《爱眉小札》出版。连许多自认为是开放新潮的人读了都觉得有点脸红,不好意思。
3
席勒 to 夏绿蒂
没有你的存在,

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的一种损失。
他们的故事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欢乐颂》的词作者,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

席勒与夏绿蒂结识于1787年,是年11月,席勒应从他军事学校的同学的邀请,回到鲁多尔城,拜访伦格菲尔德夫人,夫人有两个女儿卡洛琳和夏绿蒂。两姐妹同时钟情于他,而席勒也坦言,卡洛琳和夏绿蒂两姐妹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求。热情奔放的姐姐卡洛琳甫一见面便拿下了席勒的琴心,而清丽柔婉的妹妹夏绿蒂则彻底激发了席勒的剑胆。

这种1+2的三人爱情的关系超出了一般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但是在席勒和这对姐妹身上,至死,她们都一同守在他的床前。而他也一直当两姐妹都是“自己人”,对她们爱护有加。1789年夏,席勒与夏绿蒂瞒着女方的父母,悄悄地订了婚。这对有情人,终于在1790年2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成为永不分离的恩爱夫妻。
4
梁实秋 to 韩菁清
爱人,我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满腔欢喜准备回去与你相聚,突然知道又要延期,这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人同情!我越来越觉得只有你一个人是我的知音!任何其他的地方不能给我温暖。
他们的故事


七十一岁的梁实秋在发妻程季淑去世两年以后应邀赴台,原本是校阅纪念忘妻《槐园梦忆》的,却于偶然中认识了比他小将近30岁的台湾歌星韩菁清,对她一见倾心,顿时陷入情网,并直截了当地展开了追求。在追求韩菁清的过程中,梁实秋写了上千封情书,有时一天竟要写三封之多,两个月间共写了二十多万字的三十多封情书。

梁实秋比韩菁清年长28岁,而且听力不好,还患着糖尿病。梁实秋和韩菁清的恋情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但最终还是梁实秋的一片热诚冰释了韩菁清心头的疑虑,接受了这份感情。这对“相识五个月,相思六十天”的忘年恋人还是力排众议,于1975年5月9日结婚,此后相携相伴度过了十三年的恩爱生活,直到梁实秋生命的最后。

而当年那些洋洋洒洒、甜甜蜜蜜又惊世骇俗的情书,已被集结成《雅舍情书》出版。
5
冯亦代 TO 黄宗英 
我看不见你的字,

但是你的身影,

却每天陪伴着我。
他们的故事


1980年,著名演员赵丹因病去世,妻子黄宗英一直独居。在一次偶然的聚餐会上,黄宗英见到了著名的翻译家、散文家冯亦代,他曾是黄宗江和赵丹的挚交,当年的文艺界曾尊称他为“二哥”。冯亦代的夫人已经过世,由于没有妻子的照料,一向整洁的“二哥”给黄宗英的感觉是十分的邋遢。

母爱的呼唤及对“二哥”的钦佩,黄宗英有了想与“二哥”重组家庭的想法,并就此写信给哥哥征求意见。大哥很快回信,表示赞成,于是两人开始了深入的交往。对此,有人对黄宗英嫁给比自己大一轮的人很不理解,认为她这么做完全是在当保姆。但黄宗英认为,正是因为“二哥”老了,没有人照顾,而我比他年轻,所以我愿意照料他。

1993年,在赵丹离世后13年,黄宗英与冯亦代喜结良缘。用黄宗英的话说,“赵丹是高山,冯亦代是大海,我嫁过了高山,只能嫁给大海。”那年,冯亦代80岁,黄宗英68岁。

冯亦代后来一直活到了92岁。可以说,在他与黄宗英共同生活的12年当中,每一天都是温馨的,幸福的。
6
朱生豪To宋清如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

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深切地爱你。
他们的故事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宋清如出生于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幼年接受私塾启蒙,及长进之江大学,在之江诗会上认识朱生豪,有心灵碰撞。之后十年,战乱岁月,两人笔墨往来,互诉衷曲。在文坛上,他们这对爱写诗的璧人也有一个称号,叫做“南湖诗侣”。

除了谈情说爱,议论诗文和作品交流也是他们恋爱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朱是宋的教师,不时指点她一二,这可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恋爱形式,男女切磋学问,好学的女子自然对性灵与才学兼具的男子萌发崇拜兼爱慕之情。独立不羁的宋清如也不例外。

1933年初夏的一天,雨后的钱塘江畔,空气清新。此时的朱生豪,即将从之江大学毕业去上海世界书局担任编辑工作,宋清如则还有三年的学业。分别这一天,朱生豪还是没有太多的言语表白,依旧用诗文传递着内心的情感,他给宋清如写了一首意味极浓的小诗:梦已散,手空扬,尚言离别是寻常。谁知咏罢河梁后,刻骨相思始自伤。

从这一年起,朱生豪的情书不断地从上海飞到杭州,倾诉心中的相思,等待宋清如的回信,成了朱生豪生活中最重要的期盼。

辗转分离十年光景,1942年朱生豪与宋清如终于结婚,可惜的是,朱生豪1944年因病去世,虽然两人的夫妻生活仅维持了两年,但他们的感情令人羡慕动容。宋清如更是用整个后半生完善出版丈夫的译稿,于1997年过世。
7
郭沫若 to 佐藤富子 
如果我不能给你带来幸福,

我将没有颜面在世上活着。
他们的故事


1916年8月初的一天,郭沫若从冈山来到东京。在这之前,1914年1月,他从北京出发,经朝鲜到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在东京住了一年半的时间。预科毕业后被分派到冈山的第六高等学校医科继续学习。

他这次到东京来,是为不久前去世的友人陈龙骥料理后事的。他来到陈龙骥曾经住过的京桥区圣路加病院,在洁白而又宁静的走廊里,无意中见到了一位年轻的看护。这就是22岁的佐藤富子。既在国内饱受包办婚姻之苦,又在异邦备受欺侮之痛的郭沫若对她一见钟情,并且得到了她的尊重、同情与爱怜。从那以后,郭沫若和佐藤富子每个星期差不多要通上三四封信。夏去秋来,通过纸上谈心,他们相知相爱,两人认作异国的兄妹。

关于郭沫若其人、其文,一直都有相当大的争议。而他与几位女子的感情纠葛,后人也无法一一评说。例如他与这位日本妻子,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之下,初见面的美好情感在后面的发展轨迹一路奔向狗血悲摧而去。套用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郭沫若在信中将对方视为女神、将自己“低到尘土里”的姿态,还是颇能打动人的。

#今日互动#


 如果让你给自己写一句情话,

你会写什么呢?

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老胡轻心理第五课
《如何打破心理上的自我隔离,
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
本周三晚上21:20开课啦!
戳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有什么问题可添加小助手询问哦!


今天七夕情人节
小葵花花了点小心思~
后台回复“七夕快乐”
获取今天小葵花准备的小惊喜哦~
亲密关系小组招募啦
抓住爱的手 | 一起探讨亲密关系中的情和爱

(请点击该链接,了解详情)推荐阅读



对过去,你有权利不和解
谢谢你的赞赏和鼓励 ☟


☟ 戳阅读原文,购买老胡轻心理系列课


    关注 胡慎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