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特殊性女性高血压 治疗各不同

 

一直以来,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较大,需要经历月经、妊娠、生育、哺乳等不同的生理环节,血压波动比男性更明显。在2...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较大,需要经历月经、妊娠、生育、哺乳等不同的生理环节,血压波动比男性更明显。在2017年第十一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台州市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丹蕾主任医师介绍了七种特殊类型的女性高血压,并指出治疗女性高血压需要考虑它的特殊性。

血压波动明显 主要分为七类



有资料表明,门诊中,女性血压往往高于男性。而血压波动明显是女性高血压的一个特点,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交感神经易被激活有关。徐丹蕾主任表示,临床上,常见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更年期高血压、绝经后高血压、避孕药相关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和哺乳期高血压七种特殊类型的女性高血压。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性高血压。指黄体期(月经期1~10天)反复出现乏力、烦躁、抑郁,以及经前2~3天体重轻度增加、水肿和血压轻度升高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躯体、精神和行为方面改变的综合征。徐丹蕾主任认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引起高血压主要关系到四点,一是水潴留;二是血管紧张素原增加;三是醛固酮分泌增加;四是神经末梢儿茶酚胺蓄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的症状即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从遗传学及免疫学角度解释,多基因遗传导致母体对胎儿滋养细胞抗原的低识别,造成防护性免疫反应减弱和排斥反应增强,使滋养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胎盘缺氧及局部细胞免疫反应增强,使胎盘局部出现氧化应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引发妊娠期高血压。

更年期高血压。因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紊乱,使得卵巢功能衰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继而引发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潮热、出汗、性情急躁、睡眠差、血压不稳定等。“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压收缩,是产生绝经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徐丹蕾主任如是说。

绝经后高血压。绝经前后的血压变动,可能与绝经期前后女性盐敏感性变化有关。一般,未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女性对盐不敏感,而绝经后女性盐敏感性明显增加。

避孕药物相关性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其中,单纯孕激素对血压影响不大,但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水钠潴留、增加胰岛素抵抗及交感活性等,导致血压升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它的发病率在育龄女性中为5%~10%。其中,高雌激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的两个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女性男性化(多毛、痤疮等)、肥胖、糖尿病等。

哺乳期高血压。其发生的原因与分娩哺乳关系密切,可能也与日常生活饮食不到位、身体疾病等因素有关。

年龄不同 治疗侧重点也不同



徐丹蕾主任指出,高血压的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等方式调整血压,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血压的效果对女性高血压患者来说,效果甚微。所以,对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来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青少年女性,指7~25岁,以学生为主。这类女性以预防为主(有高血压家族史尤其需要注意),需改善生活方式,少吃油炸食品,限制过多的甜食,增加放学后的小运动量。其中,月经中高血压患者可周期性使用小剂量利尿剂,同时搭配一定的镇定剂进行血压调整。

青年女性,指25~40岁,多为工作的青年。体重控制不良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水平变化也是血压波动的原因之一。建议此类女性周期性使用小剂量利尿剂,也可搭配镇静剂调整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为预防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儿围产期发病率,建议此类女性以休息为主,定时检测母胎情况,必要时进行降压治疗。

哺乳期高血压。治疗时需考虑母乳喂养安全这个大前提。徐丹蕾主任提醒,哺乳期间若需要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应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肾素抑制剂,可服用小剂量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以及β受体阻滞剂。

此外,更年期高血压治疗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为主,可以服用ACEI及ARB。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如健康饮食、释放运动、科学减重等;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等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本报记者 吴晶晶


    关注 生活与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