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礼”与歪“礼”

 

礼节在古代是阶层分化的仪式性规范,而现代礼节已经是人们表达尊重面子、谋求利益交换、投其所好的宠待等内心想法的工具,这是一种“歪”礼,而代表真挚感情与欣悦交往的礼节或礼物却越来越少,而这才是真正的“真”礼。...

真“礼”与歪“礼”
 


文︱孔德霄

(此文约1233字,需要约4时间阅读)

我一直在思考“礼”这个东西本质是什么。

最先有礼的当然是周礼,这是传说中的礼法,也是孔子等春秋先贤极力维护的,在他们眼中礼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孔子可以忍受君王的昏庸,但不能忍受君王违法基本的礼法。在孔子眼中,礼就是维护国家稳定,人居安乐的根本基础,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什么位置就该遵守什么礼法。
这样看,最早的礼法应该就是靠仪式性的东西来统治各阶层的稳定,是用规范性的、层级性的东西来明确权力层级。例如君王出行该做几匹马的车,诸侯出行该做几匹马的车,如果乱了这个规矩,就是犯上,就是逾制罪,这也是一个大罪,当时和珅的罪状中就有这么一条。可以看出在最初基本的礼法,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都是为了维护各阶层权威的。

礼法发展到如今,已经失去了这个功能,虽然在很多场合我们也见到根据礼法来判定阶层的现象,但总归是没有那么严格了,如今的礼也就成为了一种人与人约定俗成的做事规范。
小的时候,我像很多年轻的朋友一样,非常不习惯那些所谓的礼法,为什么要在过节的时候给这个送礼,给那个送礼,为什么要随份子,这不是很荒谬的事情嘛,为什么要请这个吃饭,请那个吃饭,吃个饭能看出来什么呀。

后来,我知道这是大家都遵守的礼节,不管你怎么想,你不这么做就是例外,就是不被大家接受,就是不符合大众的判断标准,于是不管本质的内涵,我们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坐了下去。

后来,我听到著名商业课讲师刘润说,礼节就是让别人舒服的艺术,让我有了一种开悟的感觉,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思考礼节到底是什么。
现在观察,我们现在遵循的这些礼节,背后的逻辑无非就是这几种:

1、我是尊贵的,所以你要让我感到被尊重,要我感到舒服;

2、礼尚往来,见到你我并没有感到如何快乐,但是如果你能给我带点物质上的东西,那我就感到快乐;

3、你找我办事,就要给我送礼;

4、过节了,虽然家里不像古代那样缺衣少食,但过节送点东西的传统还是要保留,要不以前和以后要我办的事怎么说呢;

5、我是长辈,你该孝敬我;

……
其实仔细想来,这些逻辑要么就是面子,要么就是功利,基本上都是一种大家都明白,又不好说穿的外套,穿上外套,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穿外套那就很难看了。不管是形式上的礼仪,还是物质上的馈赠,都是建立在彼此心知肚明,不好明说的阶段上。

在这基础上,我也想到了另一种礼节,那就是出于感情与交往为基础的礼节。例如重视遵道,例如没有目的的礼品馈赠,例如彼此就是一封书信,例如毫无目的的问候。

其实刘润说的没错,让别人舒服,就是投其所好,现代人关注的大多都是面子与利益,礼节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潮流的表现方式,如果你想的,他想的都是面子与礼节,那礼节就是“歪”礼,如果你想的是感情与交往,那礼节就是“真”礼。
总结,礼节在古代是阶层分化的仪式性规范,而现代礼节已经是人们表达尊重面子、谋求利益交换、投其所好的宠待等内心想法的工具,这是一种“歪”礼,而代表真挚感情与欣悦交往的礼节或礼物却越来越少,而这才是真正的“真”礼。

(图片与视频来自网络)

(2017年10月8日)
——————· END ·——————
个人微信号:439584424丨注明“小孔成像”




《我们交税的那些事》

《屎味的巧克力,巧克力味的屎》

《悬崖边上的生命》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的良心早被狗吃了》

《乱评中国民间神仙崇拜》

《应激性战术,带来的痛苦》

《甩动膀子,开动脑子,照顾面子,锻炼记忆,吧唧起嘴皮子》

《目标并不是为了实现的》

《自律慎独和自我迭代》

——屌丝精英,做屌丝我们是认真的!欢迎朋友投稿——
投稿原创作品,请加个人微信丨新浪微博:孔德霄
——     跟随我们一起,1周读1本书    ——


    关注 小孔成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