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丽颖的英文说起

 

我觉得赵丽颖的英文口语不是问题,那群嘲笑她的网友才是真正的问题。...





观众大多数时间都保持漠不关心的状态,只要他们扭过脸来,要么会宽容得毫无底线,要么就会刻薄到溢出毒汁。最近,赵丽颖、杨颖、刘嘉玲为Dior拍摄了一支广告,关键词是:你呢?为了爱你将如何付出?这句话需要用中英文各说一遍,于是赵丽颖的英文版本就成为网络上群嘲的对象:



我看完这段视频之后,觉得赵丽颖的英文其实非常熟悉亲切,属于那种典型的通过中学英文教育得到的书本英文,每一个字的发音都非常清晰,都非常准确,只是没有人会真的那么去说英文。如果赵丽颖是我的初中同学,以她的这段英文水平,估计她能当上英文课代表。老师喜欢这样的女同学,勤奋、认真,善于背诵课文,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一切都限于书本和考试之内,她们在这个领域内做得最好,都是好孩子。

以我的生活经验,嘲笑赵丽颖的网友当中,绝大部分人的英文水平应该不及赵丽颖。就这么句话:And you, 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面对他人的时候,他们是无法完整流利地说完一遍的。面对人群,面对镜头的话,这句话会完完全全卡在嗓子眼里,按照单个单词的形态一个一个往外蹦。如果是在一次对话中,那么会出现大段的空白时间,每说一个名词之后就会疯狂启动大脑内的搜索引擎,去寻找合适的动词,就像是在现编一本英文语法书。

十多年前,在我刚上网的时候,关于中国人说英文有一个流行词:哑巴英语。许多中国人接受了完备教育,可以用英文阅读和写作,但是却无法说流利的英文。当时我天真地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对外交流少,出国机会不多,留学生数量不足造成的现象。只要中国人大批走出国门,和外部世界接触,英文表达的水平迟早会提升的。同时,小朋友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够获得比我当年更好的教育资源,未来的小孩子在很小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能滔滔不绝的依然是少数,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依然是多数。所不同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现在可以上网,可以聚集起来群嘲别人,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看起来都很严格,都很精通英文,都是英文口语达人的样子。

我觉得赵丽颖的英文口语不是问题,那群嘲笑她的网友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路径锁死”。从一个英文口语初学者,到一个英文口语流利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初学者的身份开始,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练习,然后缓慢提升。在越过某个点之后,单词连缀成片语,片语固定成为句式,于是变得越来越流利。但在现实生活里,这个过程被锁死了。绝大部分人都停留在初学者这个阶段,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为了自我提升,而是打击和嘲讽任何朝前走了一两步的人。这样一来,初学者的阵营变得越来越大,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和向前出发相比,留在这里并且嘲笑试图离开的人是最安全,还是最省心的。

不单是嘲笑和打击的问题,由此引申出一种社会共识:如果一个人的英文口语,说得不能和美剧、好莱坞大片里的演员一样流利、优美,那么就毫无任何价值。于是,学习英文口语的根本目的就从为了有效交流,被生生扭曲为口音像不像正牌英美人士。换句话来说,英文是作为表演,而非工具来对待的。所以,总是可以在网上看到人们用口音来衡量英文口语水平。在赵丽颖身上,可以发现她非常努力地试图发准每一个音,但效果却是死板、僵硬,如同早期机器阅读的感觉一样。

这就是路径锁死。学习英文口语的目的被扭曲了,学习英文口语的过程被阻断了。任何人只要想开口说英文,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的发音会不会被人笑?也就是说,一个人讲英文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周围众人的观感所决定的事情。众人也真的那么期待,只要有人开口说英文,最好是纽约腔BBC调,否则的话就是垃圾,就不值一提,就应该加以嘲讽。那么,在这样一种扭曲和敌意的环境里,什么人才能学好英文口语呢?

如果把这些网友集合成一个人,抽取他们的共性作为这个人的人格的话,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人物:他对人相当严苛,经常提出一些他自己都根本做不到的标准和要求。在任何时候,他总是传递出负面和消极的信息,倾向于贬低、嘲笑、否定别人的行为价值。并且非常乐意做横向比较,用其他人的成绩作为论据实施打击----

看出来了吗?这种人就是这个社会里最常见的那种家长,自己技校都考不起,但是要求孩子考清华北大。孩子做了任何努力,在他们嘴里都一文不值,永远在否定,在贬低,在嘲讽,反反复复告诉孩子人生无望,孩子的将来注定会成为一个废物,自己的晚年生活算是毁了。然后,别人家的孩子是多么强,多么厉害,又是多么让家长省心......

不是一样的么?自己一句囫囵英文都说不出来,但是别人要说,就必须是母语级的口语水平。别人比自己说得好,那也依然是垃圾,这辈子都别想练出来了,完全没有办法和史派西、斯特里普、王力宏、陈冠希相比,你那说的都是什么啊?

......路径锁死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心态问题,而是个遗传问题。

我觉得我好像发现了点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题图摄影:Наталия Когут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在中学毕业之后的数十年间,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某个英语国家的人士在回应我的问候时说出教科书上那句: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但始终没有人说,仿佛这句话是个禁忌。直到有一天,真有人对我那么说的时候,我们双双放声大笑,因为彼此都知道这是中国英文教材的哏而开怀不已。这句话就像是个接头暗号,证明双方都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可以一下子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死搬教科书不对,但教科书上的英文也有它的用处,全看用的那个人,以及他想用语言来做什么用。

           读者赞赏,请点开图片,长按识别


    关注 槽边往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