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先锋】 ◆ 方锦基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他还能创造更多。...

▼▼▼▼▼▼▼▼
“负责人的人文特质让项目稳步推进。”


人物档案

方锦基
星耀工大“十佳科技创新之星”
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班
∕ ∕ ∕ ∕ ∕ ∕ ∕ ∕ ∕ ∕ ∕ ∕ ∕ ∕ ∕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挑战杯“特等奖”“一等奖”负责人

▷申请发明专利三项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授权软件著作权两项
采访实录



锦基你好~看到你丰富的成绩,想问你走上科技创新的这条路,是出于本人的兴趣吗?很多同学也或多或少想过创新,不过最后可能都止于门前。



首先出于个人对技术的兴趣吧,其次出于他人的鼓励。

我是比较讨厌只懂知识却不能真正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然后自身起初对机器人很感兴趣,又由于我们学院只有QG里的嵌入式组和这部分联系更多,所以当时出于兴趣就从零弥补因为玩社团落下的知识,最后就进了工作室走上技术创新吧。但是我懂得不多,虽然有毅力学习但是无头苍蝇,容易走很多弯路。所以是师兄们教给我很多学习方法和描述相关技术的学习方向,这样自己在兴趣和他人的帮助下就走得比较顺利。

之所以说是他人鼓励的话,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玩,打游戏,玩尤克里里、玩社团等等其余事情容易吸引我,所以当时辅导员助理失败,很不甘心的我就问了柯导原因,她说想让我更专注于技术创新,所以当时我把这个当作鼓励和提醒,也就更专注于夯实技术基础,做技术创新和项目。也才会有后来的事情吧。

另一个鼓励就是工作室指导老师强哥的鼓励吧。他经常交代一些让你措手不及的事情给你做。让人压力很大,但是他经常说这就是一种机遇、一种挑战。源于他的鼓励和激励,才能激发我的潜力吧。所以在技术创新上也才可能坚持连续熬夜通宵,都很快乐。



走上创新的这条路,你在挑战杯和专利申请上都取得过耀眼的成绩,不过都说万事开头难,那一般开始一个项目,要做怎样的准备呢?



其实让我成长的项目主要是《智能急救头盔》,这个项目是师兄们留下来的,所以更多是完善技术难点,也就少了初期项目立项的困难。

项目的开始准备工作主要分为想灵感、提出技术解决思路和方案,再和老师讨论,如果确认可行就可以着手进行了。但是前期的项目诞生是个困难的阶段,当时我们进入工作室的暑期训练营中就遇到参加比赛要想idea,即使大家一起讨论,上网搜资料但是都想不到好的idea。一是因为自身见识比较窄,二是没有领悟到一个好的项目是应该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工作室项目的成立多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年级成员借助积累的经验立好的项目,低年级同学进行开展。



那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项目?



《智能急救头盔》。这个项目的攻坚期是最艰难的。我们经历了大半年的代码排查、硬件排查,每天都在与错误做斗争。随着挑战杯日子的将近,大家那时候都很烦躁。但是我们都克服过来了。最后拿到了省的一等奖,项目中的相关创新技术申请专利软著共计八项。

真的太深刻了,一起熬夜一起通宵,一起迎难而上,所以不会忘记的。不过再次回想更多的是让我产生感激,感谢同伴一起坚持前行,从最初的相见尬聊、到慢慢的了解对方。尽管项目遇到问题争吵的很厉害,正所谓投入的越深,吵得越激烈吗,但是大家还是会一同并肩前行,克服难关。如果没有同伴,我觉得也不会有今天得这些吧,我觉得这个创新奖更多的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肯定。



你也谈到项目过程中有很多争吵。那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话  在大家意见不合的时候你一般会怎么做呢?



首先负责人得分清争吵的类型吧,不同的争吵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是调侃性的吵架我会加点料,嘻嘻嘻嘻,大家都懂。如果是技术点的争吵,我更多是用缓和的语气去化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所以就和大家一起用平缓的语气慢慢分析。如果是自己和他人争吵,我会尽量让自己先冷静,毕竟争吵伤身体伤和气。冷静后再重新分析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然后再和他人交流。

我们团队比较不错,争吵也容易化解。没有一个bug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行就送两个bug,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优秀!那在你的眼中,一个团队应该要保持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他人哈哈哈哈,当初进入工作室也被问过。我不敢说我有答案,但是我有自己的理解。

现在我理解团队,更看重人心是否齐,人心齐,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

尽管大家各有缺陷,每个人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只要大家人心齐了,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就会和每个人对团队的重视相互碰撞,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这样,遇到问题我们也能一起解决。反之,就算这个团队募集了再多的优秀人才,如果人心不齐,那一个人就得当作一个军队战斗。

其次我觉得看一个团队是否优秀,不仅从遇到问题的解决情况反映,也可以从团队的氛围。大家可以彼此敞开心扉,聊天聊地聊伴侣。可以毫无顾忌,把自己的痛与快乐一并分享。



相信其他的团队负责人也能从你这里汲取到经验~话说团队最近有在准备什么项目吗?



我们一直在准备,也一直在路上走着,从未停歇吧。最近考试月和deadline最大的压力就是还在做打印机项目,全称是《基于智能打印机的并行打印集群系统设计及应用》。

这个也是继承师兄的,但是相比头盔更难。从暑假接手到现在,经过了四个月吧。(留下了没有技术的眼泪)因为技术不足,对项目理解不好,所以为了完善设计我们用了近三个月时间。然而十一月十二月在进行实现的时候,发现前期做的很多完善性设计在落实起来却很难。出现了很多的bug,就是那种解决一个bug赠送x个bug大礼包的那种bug。但是我觉得比较开心的是,大家顶着考试月的压力,一起交流,解决问题,那种热闹的场面很是难忘。现在项目进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也有了乐观的局面。



那也祝福你们尽快取得突破~ 然后最后的话,就问问你有什么想对师弟师妹或者是在科技创新门前踌躇不前的同学们说的话吗?



没有。哈哈哈哈。



T T。



开玩笑的啦。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技创新吧,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大学的宝贵时光里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那种愿意花费十年去坚持的事情。它不一定是一件具体的事情,更多是一个方向。

另一个对于想玩科技创新的同学,我建议是要来QG呀,QG每年都会面向大一新生招新哒,期待新鲜的血液。打波小广告嘻嘻嘻。我们面向全校、不限专业,不限男女,只要你敢来,有热情,我们就敢要。

最后还是提点个人拙见吧。学技术的话必须夯实基础,不要三心二意。新技术瞬息万变,不变的是内部的原理和基础。当我们把基础学好了,学新的东西触类旁通也就很快可以掌握了。

其次就是多实践,课堂教的知识是远远无法满足当下要求的。务必在课外结合理论知识多做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

最后就是真正的想做科技创新的话,压力是很大,不仅要保证学业优秀,还得兼顾项目,所以时间很难取舍。我的看法就是,来学校一个原因就是学知识,那么课堂教的懂了,考试只要能拿高分,那么因为项目需要请假不上课,也是行的。

最后送两句话吧:

1.No quest No gain!

2.困难可以绊倒我们,却是不能打倒我们,是要成就我们!
部分成果展示

1.  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负责人

2.  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工业大学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负责人

3. 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工业大学课外学术竞赛“一等奖”

4.  第五届广东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三等奖”

5.  “工创杯”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二等奖”,负责人

6.  第十届广州大学城实验综合技能邀请赛“三等奖”,负责人

申请发明专利共三项

1.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第一发明人

2.  一种求救方法、智能头盔、终端及系统

3.  一种车祸检测方法及装置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共三项

1.  一种智能急救头盔

2.  一种车祸监测系统

3.  一种可穿带设备电源管理装置,第一发明人

授权软件著作权共两项

1.  智能急救头盔系统V1.0

2.  智能急救头盔APP软件V1.0
▼▼▼▼▼▼▼▼
忘不了青春岁月时的创新挑战与头脑风暴。锦基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是光芒背后的艰难挑战过程。接下来的师兄师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的故事与启示呢?请一定保持关注哦~

往期回顾:

邓苏城 | “重苏醒,一个心。”

林曼贤 |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新媒体中心 / 编辑

计算机学院宣委会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关注 广工计算机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