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VS“宽松”,很可能只是个伪争论——“快乐教育”之思(一)

 

一种把教育简单地分类为“快乐与否”或者进行“严”与“宽”二元对立的思维本身就是把“育人”这项其实应该充满着人性化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机械化的切割,而这种切割,其实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这是文瑶的“听心小筑”第12篇原创分享!

本期开始,会连续几期推送关于教育的思考,作为曾经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孩子的母亲,我希望能与更多的教育者(教师,父母以及其他任何在孩子教育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成人)一起交流探讨如何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更好地帮助到我们的孩子成长,你可以直接回复微信号,或者写邮件到22013702@qq.com,我期待着!

“严格”VS“宽松”,很可能只是个伪争论

最近,一部BBC的中国老师与英国熊孩子纪录片又把所谓中西方教育比较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看到很多文章又在争论“快乐教育”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之类的话题。

当然此类争论一直存在,并不是因这部片子而起,总之现在有个特别流行的争论趋势就是很多人会说:看吧,人家西方也不是只搞快乐教育,人家的精英教育也是很严格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是很重的……诸如此类。

其实,一种把教育简单地分类为快乐与否或者进行严与宽二元对立的思维本身就是把“育人”这项其实应该充满着人性化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机械化的切割,而这种切割,其实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人们争论的点总是在“宽”与“严”之间摇摆,虎妈猫爸的热议也体现了这点,仿佛虔信只要找到了“宽”与“严”中间那个所谓的“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度”又是最难把握的事情。

可是,我却觉得“度”只不过是一个表象,所有能找到合适的“度”的教育者,是因为他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真正把握促进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不是所有的看上去“严格”的教育就是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正如不是简单的“宽松”和“快乐”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

每个人对“严”和“宽”的内涵理解并不相同,有的人认为声色俱厉就是“严”了,有的人认为任意放纵就是“宽了”,这样的严或宽,怎么调节“度”都不会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只会加深孩子的迷茫和矛盾,让他们无所适从。

如果要我给心中的“严”做一个描述,最能够形容的词是“有底线”,而“宽”呢?我更愿意叫它“有弹性”。

“有底线”和“有弹性”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理解,就是理解孩子作为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人当时当地的局限性,理解他们的挫败感,理解他们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心情。

信任,就是信任他们所有人都有近于生物本能的上进心,而某些时候表现出来惰性只不过是因为上进心被负面心理因素遮蔽,或者只是需要一个暂时的喘息。

尊重,把他们当作和自己平等的成年人来尊重,尊重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

我深信,是这三者,而非简单的愉快和恐惧,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推动力量,这三者,可以说就是教育者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当你的“严格”不是出自你企图用恐惧来镇压孩子就范,而只是坚守自己的为人底线时;当你的“严格”中充满了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充满了对他们与身俱来的上进心的信任时,你的“严格”就是有效的,就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孩子会天然地信赖能给他们稳定安全关怀等感觉的“权威”,会渐渐自觉地遵守这个“权威”的界限和原则。所有长期有效的“权威“都不是来自于自封和镇压,而是来自于一种人格力量的渗透和感染。

当然,这其中会经历很多不那么愉快的与孩子“交锋”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考验你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底线,是否能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去处理孩子的挑战,转化他们的负面情绪。

而且,事情奇妙的点在这里:你越能从积极正向的方面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你越是能够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反过来,你越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对立面,其实越会让自己心力交瘁。

同样,我们再来看看“有弹性”的“宽”。当你的“宽松”不是出自逃避坚持原则的惰性和怯懦,当你的“宽松”是基于体察到孩子目前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局限,当你的“宽松”是出于对孩子作为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时,你的这种“宽松”就基本上不会有流于“放纵”的危险。在自己“原则”的周围做一定程度的微调和权宜,这种灵活性是人区别于机器的卓越性能的表现,拥有这种灵活性品质的教育者,同样也会将自己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身教”给孩子,这样的孩子,无疑会学到除了知识之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人们有时候对“宽松”的教育方式怀有一种恐惧,认为一旦宽松就会滑向无法控制,其实这种恐惧是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实际上无法控制的不是你面对的孩子,而是你自己内心的底线。

我们往往会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会感觉到迷茫和困惑:发现某某“虎妈”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然而某某似乎采用“猫爸”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也非常“有出息”,那么,到底该做怎样的选择?

也许我们没有发现的细节是,那个看上去严厉的“虎妈”很可能“严中有爱”,而“猫爸”实际上“宽而有界”,在这个看分数看成就的世界里,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留给了孩子比成绩重要一百倍的礼物:蓬勃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那些成就,那些分数,只不过是这些东西的副产品罢了。因为他们的教育本质不是简单的“严格”或者“宽松”,而是对孩子,对生命本身最深沉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也就是,健康饱满的“爱”。

而这份爱,其实不仅仅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教育者自己的,当我们能怀着更多的对自己的信任和理解,我们就不再去苛求一时一地的教育效果的彰显,而是有了更长远的信心和目标;当我们能怀着更多的对自己和孩子双方的尊重,我们就不会在情绪激动时把教育变成权力斗争,从而加剧自己的愤怒和焦虑,而是能够用更柔韧的方式化解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这对每一个教师,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滋养和保护。

下期文章将针对“学习到底是不是快乐的?”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细析孩子的学习动力与阻力,欢迎持续关注~!

回复关键字,看往期精华文章啦!

回复“男神”,查看《每个父亲,都是孩子的男神》

回复“鸡汤”,查看两性沟通话题的《我炖不出你想喝的鸡汤》

回复“风暴”,查看《应对内心的风暴》

回复“勇气”,查看《孩子的勇气,来自妈妈敢于分离》

回复“相处”,查看孩子之间冲突解决之道的《孩子之间的相处,就这么简单》

回复“索求”,查看《无理要求的背后,是爱的索求》,更深刻理解孩子“无理取闹”背后的深刻心理动因

回复“文瑶”,查看本人简介以及与心理学结缘经历

版权的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本人。


本文为原创文字,如需转载,请署作者名,盈利性媒体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

三岁女孩的妈妈

亲子沟通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瑶
听心小筑

我在这里分享以下内容:

亲子 两性 心理 教育

我在这里,听心,听你


    关注 听心小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