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无理要求的背后,是爱的索求

 

事实上,“无理要求”是个很值得关注的情绪试金石:如果是合理要求,那证明孩子多半只是单纯地需要某样能满足她的事物,而当她的要求看起来很“无理取闹”则很可能她需求的并不是那样事物本身,而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滋养。...



这是文瑶的“听心小筑”第6篇原创分享!

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感想可以直接回复,我在后台都能看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点击作者右边的“听心小筑”关注我的微信号。

如果你能分享给朋友,让更多的人读到,那我就更开心啦~V~

无理要求的背后,是爱的索求

早上起来,晴晴因为挖土机被外婆挪了地方而愤怒不已,她把挖土机扔到了阳台上,过了一会,又很大声地对我说:“你帮我捡过来!”命令的口气,让我很不舒服,我回答:“你自己把玩具扔到那里,又这么大声让妈妈捡回来,妈妈觉得很不公平,又不是我扔的!”她依然不依不饶地让我捡,我心情也不好,依然告诉她:“我不想捡,因为这不是我扔的,你如果想捡就自己捡回来。”反复几轮后,我突然心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她会提出这个看似很无理的要求?几米之外的阳台,不是很远,她完全自己有能力去捡,但她不想,是因为什么呢?

联想到早上起来因为自己很困,对陪她玩一直处在消极状态,她扔挖土机时,我更是躺在了沙发上,对她爱搭不理。而此时又发现对她如此重要的挖土机换了位置,她一怒之下扔了出去,似乎又后悔,想捡回来,可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捡回来的感觉不好受啊,所以要妈妈帮她捡,表面上只是一个捡东西的要求,实际上,是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和陪伴。

事实上,“无理要求”是个很值得关注的情绪试金石:如果是合理要求,那证明孩子多半只是单纯地需要某样能满足她的事物,而当她的要求看起来很“无理取闹”则很可能她需求的并不是那样事物本身,而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滋养。

理解了她的心情之后,自己的气消了一点,我内心有一点点空间可以去聆听她了:“你想要妈妈帮你捡。”

“嗯。”

“可是妈妈还是觉得不舒服,因为你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

“那好吧,我自己捡,可是我没穿鞋。”

这时我看到了在不远处的鞋子,于是说:“鞋子在那里。”

“我想要妈妈帮我穿。”语气已经缓和。

我明白这是她再一次向我索求爱,这时候心情好多了,也觉得应该给她一点支持,所以即使是知道穿鞋也是她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还是答应了:“好,妈妈帮你穿。”帮她穿好鞋,她也自己去捡回了挖土机。

孩子很多时候会很“作”,或者“撒娇”,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偏偏要父母帮助,面临这种情况,帮还是不帮?帮,有“溺爱”的嫌疑;不帮,好像又太冷血无情。

其实我们可以先别急着决定帮还是不帮,先去看看这个无理要求的背后是什么,先去设身处地体会一下孩子的处境和心情,如果真的能够理解到孩子,其实对自己心里的情绪,也是一个释放,接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感觉去判断究竟帮的时机和尺度,千万别勉强。

带着理解的感情去帮,和带着勉强的感情去帮,虽然行为上没有差别,但其实给孩子会有完全两样的感受:带着理解的帮,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爱和支持;而带着勉强情绪帮,孩子会在感受不到爱的同时却能感受到自己胁迫父母的胜利感,有可能迷恋上这种“胜利感”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作”下去。

如果我们理解了孩子,但还是觉得帮助有几分勉强的话,不妨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因为自己的原因,实在是现在不想帮助你。

至于那种其实已经理解了孩子的心情,但是为了“磨炼”孩子而继续“冷酷无情”地指责孩子的做法,我想问的是,一个长期既感受不到爱也感受不到胜利的孩子,会拥有怎样的世界观呢?

回复关键字,看往期精华文章啦!

回复“鸡汤”,查看两性沟通话题的《我炖不出你想喝的鸡汤》

回复“风暴”,查看《应对内心的风暴》

回复“勇气”,查看《孩子的勇气,来自妈妈敢于分离》

回复“相处“,查看孩子之间冲突解决之道的《孩子之间的相处,就这么简单》

版权的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本人。


本文为原创文字,如需转载,请署作者名,盈利性媒体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

三岁女孩的妈妈

亲子沟通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瑶
听心小筑

我在这里分享以下内容:

亲子 两性 心理 教育

我在这里,听心,听你


    关注 听心小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