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都在等你下课,我只想等你去三姐妹一起吃顿家常菜

 

内附新店开业小道消息~...





漂泊,总是一个矫情的词语。

长大后,离家很远很远,远到有时候都忘记了,妈妈烧的菜是什么味道。深夜11点半的杭州,下班回家的路上,点开外卖软件纠结了半天,却还是不知道该吃什么,想吃什么。

不知怎么的思绪却突然回到了熟悉的家里,思念就涌上心头。那里也许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却总有着温馨的烟火气息,那是妈妈做菜的香味,满满的都是爱的味道。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真正想吃的还是家里那一碗,最普通不过的家常菜。

横长寿路上就有这样一家“妈妈菜”馆。今年已经
62岁
的严阿姨,经营者一家杭州城家喻户晓的“三姐妹私房菜”,在这条街道上已经度过了
19年


这是杭州少有的拥有自己公休日的饭馆,有人说,开店还给自己放假不想挣钱了?这就是你们不了解情况了,这是一家每天人满为患的“网红”饭馆,每天一到饭点小小的店门前就挤满了排队的食客,有的是附近的街坊朋友,有的是年复一年深谙其中美味的老客人,更多的是口口相传,闻风而来的年轻食客们。



初见店铺,还以为误入了老街巷里的寻常人家,刷着红漆的老木门,露着点点锈斑的铁栏杆,和记忆里的老家一模一样



门口立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中年人,那是吴叔叔,严阿姨的爱人。他的手上常年拿着菜单和纸笔,招呼客人先点餐再等候。相比较严阿姨的和蔼可亲,吴叔叔乍一看有点难以接近,像极了家里看起来严肃凶恶的却总在背后给你偷偷塞糖的伯伯。

走进店铺,和那些精致装修的酒店餐馆不同,全部都是刷着清漆的原木桌椅,没有包厢,甚至连三四人吃饭的单桌都很少,拼桌方便的大圆桌才是真正的宠儿,都铺着透明的一次性桌布,碗碟整齐,显得朴素清新。



我去的时候还是11点左右,一楼堂厅就已经全部坐满,我上了二楼,也只剩下一张桌子刚好坐下。二楼是一方小小的阁楼,一扇天窗开得锃亮,暖暖的阳光照的人舒服极了。




刚拿上菜单,服务员就麻溜的报出一长串菜名,俨然是见惯了我这样第一次来的生客。在服务员姐姐的推荐下,快速点了“开背虾”“白切肉”“糖醋里脊”“清炒茼蒿”“炒臭豆腐”,爱吃鱼的我顺手又点下“红烧小黄鱼”。


菜没有一会就上来了,没有精致高档的餐具,没有显眼花哨的装饰,外表看起来清清爽爽,虾肉嫩红鲜香,茼蒿翠绿清新,小黄鱼金黄油亮,白切肉薄薄的码在盘中,齐整诱人。











小小的饭桌,满满的菜肴。尝一口,糖醋里脊酸甜可口,一尝就知道是自家糖醋做出来的,细嫩的里脊肉外裹着一层绵软的面粉,入味十足。新鲜基围虾去筋开背,油炸起锅,一点佐味便鲜香够味,虾肉细腻,虾壳酥脆得又仿佛在吃薯片。

红烧小黄鱼是我的最爱,鱼肉鲜嫩,汤汁浓郁,嘬一口鲜咸溢满口腔,家常中又有一些精致的意味。臭豆腐是一道特别的菜,新鲜臭豆腐拌上鸡蛋和青红椒碎一起翻炒,这种混搭的碰撞,竟然意外的好吃下饭。



还有店铺招牌白切肉,肥瘦相间,肉质细嫩,虽然是白切,但是蘸上特制的酱料,入口肥而不腻,香气扑鼻,像我这样不爱吃肥肉的人都爱上了这样柔软嚼劲的口感。



还有一碗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清炒茼蒿,清清爽爽,简简单单,却意外的好吃有味,吃完肉食简直解腻好物。吃完一碗简直还想再来一碗。


严阿姨说过,店里的菜都是她负责采购的,每天早上5点钟就早早赶到菜市场,精心挑选最鲜嫩的食材,制作过程也是不使用味精,
追求食材最本真的那一份鲜味。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或者说全天下的妈妈们。那一间小小的厨房里,油烟机轰鸣,高压锅尖叫,燃气灶上的铁锅里一汪热水咕噜咕噜冒着鱼眼泡,有一个人,系着围裙,手指灵巧的一舀一挑,口中还念叨着:“味精不健康,少吃点少吃点。”



要说“三姐妹”招牌的由来,还要从19年前说起。那年严阿姨下岗在家,遍找工作无门,便寻思着改装下自家房屋,开一家小饭馆,这一决定立刻得到严阿姨的两位姐姐的支持,于是,三个姐妹风风火火准备了起来。
但是给店铺取名字的时候犯了难,隔壁的老邻居大手一挥,“你们三姐妹一起开店,就叫‘三姐妹’吧!”从此“三姐妹私房菜”开张起来。



当年店铺临近浙江医科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就成了严阿姨的主要客人。起初严阿姨只是做一些快餐点心,适合学生即吃即走,后来慢慢增加自家的那些私房菜式,渐渐地,好吃不贵、实惠健康的“三姐妹私房菜”成了学生们心中的朱砂痣。

等到大学迁址,严阿姨的客人不少反增,多得是朋友推荐而来,“三姐妹”也慢慢成为了全杭州都知道的“网红”饭馆。


等菜的过程中二楼的几位食客吸引了我的视线。右后方坐着三位阿姨,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凑过去一问才知道三位可是这家私房菜的忠实顾客了,这次更是带了老同学过来,一起叙旧聚餐。
年少时种下的友谊果实,在迟暮时更加深厚感人。当年的那个说着“作业借我看看!”“老师来了叫我!”的老同学,我们有多久没有联系了,真想叫上你们,来这里坐坐,不说工作,不谈生活,一起简简单单吃吃家常菜就挺好。



餐桌隔壁是一对老夫妻,爷爷身着深色对襟呢大衣,奶奶一头短短的卷发,显得和蔼可亲。两位也是第一次过来,听吃过的老朋友推荐的。

在生命的后半程,行走的步伐越见缓慢,却也坚定,等你老了,会和爱人一起尝试城市所有的街巷美食吗?没有精致高档,只有脉脉温情。



严阿姨说起了一个她记忆最深的客人,当年她还是一位学生,就已经是三姐妹的忠实客户,严阿姨看着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渐渐成长为一位自信漂亮的大姑娘。

看着她单身时一个人来吃饭,看着她恋爱时一起约会吃饭,看着她结婚怀孕大着肚子来吃饭,等着孩子出生了,会吃饭了,她依旧带着孩子家人一起过来品尝着当年的私房菜。回忆着小孩子高兴得吃着自家饭菜的严阿姨,一脸的自豪与满足。

一座城市太大,一条街道太空,只有一家小小的饭馆,昏黄的灯光下,满满的都是我们的回忆。

而你是否还在这样寻找家常美味的路上,却因为它的人潮拥挤而感到忧心。但是温暖怎么能等待,三姐妹二店即将温情开业,同样的新鲜美味,同样的温暖用心,漂泊在外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它找到一份质朴家乡味,回忆起那些流淌在岁月中的点滴情怀。
< 三姐妹私房菜 >


    关注 最爱杭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