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会读书会状况调查

 

都说读书是私人的事情,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慢慢将私人阅读转化成公众分享。...

省会读书会状况调查
韩莉


几乎每个周末,石家庄图书大厦二楼的石门书库都有读书沙龙或相关品鉴活动,石家庄学院的“新青年读书会”有研讨活动,席殊书屋线上线下的读书会都忙得不亦乐乎……据不完全统计,在石家庄,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不下百个。都说读书是私人的事情,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慢慢将私人阅读转化成公众分享。这种“共读共感”的悦读“朋友圈”聚集了一批爱书人,将流行的网络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将私人阅读的愉悦转化成了集体阅读的快感。

求同存异 携手前行

读书会的参与者,“构成不固定”和“形式多样化”是主要特征。不同兴趣爱好、职业身份、社会角色的人们会选择不同主题的活动。记者在了解读书会的内容后发现,由“阅读”延伸出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其概念本身。石门书库组织的活动,已经多次延伸为“文化之旅”,读书爱好者们沿着书中描写的我省古村落路线,寻古迹访故居。正如一位读者所说,“我们希望能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

“在志同道合中找到了共鸣。”读者王丽洁是名“50后”,也是一家4S店总经理,“一个人读书,总会轻易‘原谅’自己,经常一天读不了多少就放弃了,这几年一直用参加读书会的形式来鼓励自己多读书,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聚焦共同热爱的书目,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在多方的碰撞中求同存异。”某家庭教育机构石家庄负责人李宝宣说,“即使是同样的时间里读同一本书,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对书的理解也不同。通过交流讨论,能发现许多新视角,不但用读书帮助自己成长,也能更好地影响下一代。”

似乎每个人都从“携手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正如石门书库经理孙敏所说:“当人与书的关系变成‘人—书—人’,新的化学反应就开始了。”

寻新形式 找新方法

读书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品位,也需要不断调整,省会多家读书会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纷纷寻求发展新思路。

“现在太多人处于读不下去书和‘没空’读书状态,读书会要想能办下去就应该顺势而为,加入新的内容!”席殊书屋负责人阎莉莉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自己多了一个身份叫“樊登读书会河北分会会长”,“这种线上读书会,相当于一个手机App,一开始我也很难接受这种新‘阅读’形式,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听书’后,我感觉这种新形式跟读纸质书不但不矛盾,彼此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在经营实体书店20年的阎莉莉看来,这种线上读书有几大优势:“形式灵活,走在路上或者碎片时间都可以去听;会员一年可以‘听’50本书,这个量远远高于一个月一本的平均指数;内容广泛,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对书的选择往往有自己近乎执拗的偏爱,而这种线上读书会选的书目则会紧跟社会发展节奏,关注到很多热点。”

“我们管自己叫‘老字号的新品牌’,已经在申请商标注册。”孙敏告诉记者,石门书库其实是隶属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的一个创意经营项目。“开始只是想用微商的形式多销售点书,同时与读者们有个交流,后来感觉书库这么好的环境应该有效利用起来,我们就陆续开展了诗歌、绘本、讲座等各种形式与阅读相关的沙龙,比如我们征集了21个读者来参加阅读计划,每人每天将自己的读书内容和感受拍照上传分享等。”

“不求人数多,精读是我们的一贯目标。”“等闲读书会”负责人王砂几年前就开始组织读书会,她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以书为媒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读通读透才是最重要的。“先是‘读书’,即选定一本书,征集大约八到十人,用三周时间各自读完,然后到‘会’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深入的体会和思考,所以能讨论得比较透彻和尽兴。”

石家庄学院的“新青年读书会”负责人、大三学生邢玲玲告诉记者,“大学生现在普遍浮躁,读书兴趣不浓,我们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倡导同学们去发现读书的乐趣和力量。现在开办了订阅号,借助新媒体,推荐更多大家有兴趣的书目。”

尚有困难 更待规范

“会员的黏合度不够是我目前最发愁的事情!”孙敏说,“尽管我们目前的会员已不下5万,但真正特别有热情、线上线下的活动都积极参加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多,很多人处于潜水观望状态,是不是我们的活动吸引力不够呢?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而对于“新青年读书会”,邢玲玲则感觉“吸引同学们加入很容易,但长时间沉心静读不容易,不知时间长了,到底还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民间读书会主要依赖发起人及活跃参与者的热情,缺少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一些读书会的参与者经常会为请嘉宾和选址发愁。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除了“等闲读书会”、席殊书屋等这种可以凭借自己的固定场地组织活动的读书会,多数民间读书会“居无定所”。一些读书会常选择咖啡馆或茶馆,采取的也是AA制的付费模式。如果想请嘉宾或作者参加,就会力不从心。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会这种形式在全民阅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赵志强说,“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创新可以激发城市的活力,而读书会恰恰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思想的有益平台。”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建议,“线上线下的读书会都应该更规范化。对一些好的读书会,政府应该鼓励其发展,比如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机制对其进行扶持。”


    关注 清风润语共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