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兵器的故事丨反季节的“候鸟”,在高原的这一年

 

在装备试验一线的兵工人,就像反季节的“候鸟”,在祖国大地环境最严酷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感动兵器的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中国兵器官方微信
在装备试验一线的兵工人,就像反季节的“候鸟”,在祖国大地环境最严酷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感动兵器的故事。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是背包客心中关于西藏的印象。

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60%,走起路来都心里发慌,那是常规试验人员去西藏呆上数十天的印象。

刺骨的寒冷,睁不开眼的风沙,严重的高反,这是这次试验队员在西藏驻扎300多个日夜后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近期,驻西藏的某装备试验队队员陆续返回。精瘦的身板、黝黑的面庞、满脸的沧桑,是连续驻扎西藏300多个日日夜夜在他们身上的投影。

300多天,试验车辆经受住了高原高寒环境的考验,完成了作战鉴定试验,成为部队首长眼中的“精品装备”。在300多个高原日夜里获得锻炼的,不只是装备,还有新一代兵工人,以及所有兵工人血液里都有的那些基因。
关于高原反应:由不适应到适应


从拉萨到羊八井再到边界无人区,从冬天到夏天再到冬天,从海拔3000米到4000米再到5000米,试验队队员每天守卫在试验一线,一守就是300多天。

在这300多天里,在平原生活和工作惯了的他们,能适应西藏的高原环境吗?7名常驻队员的回答惊人一致:“由不适应到适应。”

——有高原反应吗?

当然有!开始以为适应几天就过去了,但辗转多个地方,经历春夏秋冬,反应也是反反复复,头昏脑胀,晚上睡不着,流鼻血、脸发紫,总之一句话,难受。

“动作都放慢点”,试验队带队人曾辉经常性叮嘱大家,在高原上,不管是干什么,动作都要慢下来,要告诉自己,不要急。

——对健康有影响吗?

“这么说吧,我们常驻的7个人,回来的时候,体重普遍减轻了20斤左右,权当减肥了。我回来几天痛风就犯了,医生说这跟在高原呆得久有关。”九上高原的潘洪运如是说。

回北京后,单位给他们安排了体检,体检结果基本都是“心脏变大了,或者是肺部纹理变粗。”

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还写请愿书要求去西藏?“我们是兵工人嘛,困难是既定的,迎着困难上是肯定的,对身体的一些小的影响,那是爱的代价啊。”表述不同,但大家要表达的意思相同。
关于吃住行:知足才能常乐呵


在拉萨及日喀则地区时,生活各方面的条件还可以满足需要,7月中旬到8月底转至海拔5000多米的地区开展试验后,恶劣的环境在不断催生人的斗志。

食宿在海拔4700多米,工作现场海拔在5000米以上,早晚都是回住的地方吃,中午是保障车从几十里地拉到基地凑合着吃。风沙大的时候,吃的就是黄沙拌饭。因为“每到下午,大风一起,风沙吹得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试验队员赵文讯说。中午的饭菜基本都是凉的,那么老远拉过去的,天气本来就寒冷,也干燥,我们每天早上用水壶带的水一般都不够喝,只能喝冰凉的矿泉水。饿了吃什么都香,有时候晚上回来能泡上一盒方便面就觉得特别幸福,忙一天回来晚上可以吃上口热饭就觉得特满足。

由于人数多,能住下整个试验队的招待所没有暖气,那边早晚温差大,晚上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20度。冻得实在受不了,只能买来电暖气暖一暖,不然根本睡不着,本来缺氧就老睡不着,再加上冷就更睡不着了。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招待所不能上厕所、不能洗澡。在潘洪运写的试验日志中有这样一段话:

“五月的拉萨昼夜温差大,中午强烈的光照让人无法忍受,场地让坦克碾压出一层十几厘米厚的浮土,车辆行驶过后感觉像是刮起了沙尘暴,结束一天的试验,我从头到脚全是沙土,脸也晒得通红,嘴唇干裂开一个大口子,没几天这样的模样成了试验人员的标配,估计穿上藏袍也是个地道的藏民了。”

每天坐车去试验基地单程近3个小时车程,早晚来回近6个小时。早晨6点起床,吃了早饭大约6:50出发,晚上回来基本都九、十点钟了。“每天上班时天一片漆黑,下半时天漆黑一片。”队员翟志峰说。
关于业余生活:质朴带来的触动


其实,没有多少空余时间,不是在试验现场干活儿,就是在去试验现场或者回住处的路上。试验队员赵文岩说,“因为我中途感冒过要打针,所以休息了几天,此外就是天天去现场。”

“试验地没有网络、不让带手机,没事的时候,就和队友们聊聊技术问题,请教不太懂的地方,或者聊聊天吹吹牛。”试验队员翟志峰说。

在北京没空发现的美,到了西藏就显得格外珍惜。简单、质朴的西藏特质,无不感染着我们的试验队员。他们思想单纯地干着工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体会着身体血液的流淌,与自己的心灵开展对话。

“这一年的成长,无论是工作技能上的,还是身心上的,都会对未来的自己大有裨益。”队员赵立坤这样总结自己。

关于保障任务:决不给兵工人丢脸
这次的保障任务,说起来很简单——给官兵培训实操,外加维护保养车辆。看似简单的工作,每天雷打不动地做好,而且是在高原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持续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试验队员们都做到了。

队员们坚信:走出去了代表的就不是自己,而是代表研究所,代表兵工人,我们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决不能给研究所抹黑,给兵工人丢脸!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透了才下班;每天爬上爬下检查车辆,仔细记录每一个数据;每天保障小故障不过夜,大故障不拖延;每天克服身体和环境的困难,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顾大我。

一代代兵器锤炼一代代兵工人,一代代兵工人成就一代代兵器。300多个日夜后的今天,高原试验结束了,装备成功了,年轻的兵工人也获得了成长。他们以实际行动丰富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延续并开拓着兵工人走向未来的道路。

向他们致敬!(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刘燕)


    关注 中国兵器集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