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面

 

娘把捋来的杨叶洗净,然后用那种烧木棍的大锅烧一锅水,等水烧开,再把杨叶放锅里煮一下……...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新绿。在回老家的路上,看到路两边的白杨树高高耸立,杨树叶在春风吹拂下变绿,长圆,拍着手唱歌。我仰望着高高的白杨,嫩绿的树叶,忽然好想吃娘做的杨叶面。

在70年代,物质生活匮乏,爹娘都是农民,没有精米白面让我们多吃,为了填饱肚子,娘给我们做过槐花蒸菜,凉拌柳芽,榆钱窝头,只要是能吃的野菜和树叶都能做成一种种美味,可至今让我回味的是娘做的杨叶面。

娘1米5几的个子,人又瘦又小,为了不耽误下地做活挣工分,娘在杨叶嫩绿的春季,会在天不亮的时候起床到田间路边,爬上钻天高的白杨树上一把把捋着杨叶,我不明白我瘦小的娘是如何能一次次爬上那么高的杨树,高高的滑滑的杨树承载了多少娘爱儿女的心啊!



娘把捋来的杨叶洗净,然后用那种烧木棍的大锅烧一锅水,等水烧开,再把杨叶放锅里煮一下,等熟了八分时用漏勺捞出来,再放到清水桶里,泡上一天,去去那种苦涩味。娘做完这一切天才刚刚亮,正好不误下地干活。

中午娘从地里下班回来,先忙着用水和面,让面醒几分钟,然后开始烧火烧水,等水烧开,面也醒的差不多了,娘用擀面杖把又硬又光滑的面团一点点擀开,擀成一个大大的圆面片,怕面片粘连,撒上一成黄面,叠成一层层的,娘的左手四指并拢,半握着摁住面片,右手拿刀飞快地切着,切一小段用手一抖,一条条匀称的,细细的面条呈现在我们面前,好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等往水里煮了面条,娘再把杨叶从水里捞出,用水再洗几遍,然后放锅里,当然那时是面少菜多,填饱肚子就行。我们姐弟在娘做这些事早把大蒜剥好,捣好,再放点醋等着。等锅里的面和杨叶煮好,娘把几滴棉籽油倒进盛饭的勺子里,放到柴火上,油热了加一点葱花,娘把热勺子热油放进面条锅里,盖住锅盖,只听哧啦一声,扑鼻的香味溢满了整个屋子,意味着杨叶面做好了。我们姐弟三个拿着碗流着口水等着娘给我们盛面,那时面是要让干重活的爹先吃,我们碗里大部分是杨叶,那种杨叶筋道,独特的香味让我回味悠长。



一开始左邻右舍不知道杨叶也能吃,偶有串门的看了我们吃的杨叶面,才知道杨叶也能吃,后来娘捋来的杨叶越来越多,谁家想吃就来找我娘,娘就给她们一捧捧煮好的杨叶。现在娘已78岁的高龄,看着高高的白杨树,娘也上不去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也不知有多少年没有吃 过这种杨叶面了。但是,那种略带苦涩,有种淡淡的香味的杨叶面的味道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徐建华,女,河北临漳县县妇联主席,临漳县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作品散见于《邯郸晚报》、《河北农民报》、《邺风》、《铜雀台》、《临漳周报》等报刊   。


图片•网络 / 审核•春天树 / 编辑•格桑花开



邺城文学微信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投稿邮箱

ycwx866@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栏目介绍


    关注 邺城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