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起跑线,普通民众的焦虑(《圈圈说英语》大电影16-18)

 

好...





最近宣传很火热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你们都去看了吗?

我看了。

一边看,一边脑子里回旋着一句话——这她喵的不是在讲我大天朝的事儿么!简直一毛一样啊!

因为刚刚把一个娃送进小学,亲眼目睹了幼升小的大战,所以对这部讲述印度幼升小激战的电影,特别有共鸣。虽然是发生在印度的事情,可我看着哪儿哪儿都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儿。

比如,上流社会的小学要求必须讲英语,讲印地语就低人一等。“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阶层!”这句话,放在我们身边,不一样适用?否则,也不会有“看英文动画片的孩子不跟看喜洋洋的孩子交朋友,有英文名的孩子不跟没英文名的孩子交朋友”这样的网络传说了,当然更不会有火热到爆的各种双语学校国际班了。

每天在送姐姐去学校的地铁上,我都会把一个手机英语阅读拿给姐姐做。十几分钟,正好读一篇短文。这个阅读课件是有声的,车厢里,可以听到该课件发出的此起彼伏的声音,一抬头,车厢里的孩子们很多都在做这个英语阅读。说实话,姐姐内心是抗拒的,但她又不敢公然反抗,只能草草做完好去找小朋友玩儿。

我一开始对她不认真的态度非常愤怒,因为她回到家里,练琴,写作业,再挤时间看看课外书,根本就没时间再做别的事情。我也是迫不得已才想起把地铁时间利用起来,而她却根本不理解我的苦心。

在对待姐姐的学习这件事上,不得不承认,我很焦虑。我就像《起跑线》里那个妈一样,一想到孩子不能上名小学,就会联想到上不了好大学,然后就会吸毒,堕落……当然我是不会联想到姐姐会吸毒堕落,我想的是,她这么随性的孩子,一旦没有外界力量约束她,她得多放松自己啊!——不行,她一定得去学风好学习氛围浓的学校,死死地把她箍起来,好好学习,才不会走歪路!

除了英语,姐姐的学习成绩在高手如林的班里只能算中等,这可能跟她从来没有报班学习过奥数之类的也有关系。她的特长在于文艺方面。跳舞啊,演节目啊,主持啊,上台去干个啥啊,一样都不落下——嗯,还有体育成绩全年级名列前茅,跑50米全班第一比男生还快。

家长们可羡慕她了,可是,这些并没让我感到欣慰,反而让我更为焦虑。一方面我不忍剥夺她在学校唯一能获得快乐的途径,但另一方面,文艺活动很费时间,排练节目挤占了中午写作业和一部分上课时间,导致回家后作业写到很晚。她倒是很开心,我跟在她身后,掐着表算她吃饭的时间,练琴的时间,看动画的时间,拉屎的时间,不停催促。我都厌烦这样的自己。

想当年,我也是她这样,文艺积极分子,唱歌,跳舞,主持节目,学校的大红人。当年学习压力没现在大,即便活动多,成绩照样第一。想想那才是快乐的童年。是什么让孩子们的学习成长阶段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是什么让我变得只会盯着她的学习成绩看,而完全忽略她其他方面的优点呢?

“赢在起跑线”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比较反感,认为是培训机构为了忽悠家长送孩子参加培训而生造出来的。但是,家长们,却几乎都被这个概念给挟裹了。包括一向很佛系的我。要知道,姐姐在幼儿园的三年里,我可真的是撒手不管的啊!除了学习跳舞和钢琴,每天都是纯玩儿傻玩儿啊!也不培养她看书的习惯,导致我现在花了大力气重新培养她的阅读习惯。可能这也是造成我焦虑的原因之一吧。

在起跑线上赢的那些优势,也有可能逐渐放大,也有可能渐渐消逝,好像一切都看家长能不能把握孩子前进的方向和进度了——也就是把教育的任务下方到了家长肩上,这让家长如何不焦虑?

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普通人,包括我。收入普通,社会地位普通,必须兢兢业业才不至于被生活抛弃。所以我们希望下一代比我们好,比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但普通的我们,能看到的上升之路,只有学习——学习学习学习,考高分考高分考高分,上名校上名校上名校,才能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普通的我们只有能力为孩子规划这条成功之路,所以一旦孩子们的状态不在线,焦虑就产生了——我们仿佛看到孩子的未来一片黑暗,仿佛看到生活的魔爪把孩子狠狠摁在了地上,永世不能翻身……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智力和财力限制了想象力,除了这一条路,再也想不出也负担不起别的成功之路了。

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别人对我妈的艳羡——哎呀你女儿好懂事啊,成绩好好啊!我妈就会表面平静但又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微微笑着说:我的确没在她学习上操什么心……但是,我并非在我妈设想的道路上一走到底——在她的设想中,我会一直读书,读到最高等级,然后找个好工作。而我大学毕业就走偏了,工作倒是很好,但两年后辞职,回家画画,然后十几年都不上班,成了家庭妇女(老一辈对我这种不上班的女人带有蔑视的称呼)。直到现在,我的家族里还有人会问我找到工作没,每当我抱怨生活中的苦恼时,他们就会归结为是“你没有工作,女人必须要工作才行!”所以,我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不是工作。曾经我是家族的骄傲,现在却偏离了大家的期望,这是不是可以安慰一下我?——虽然我的女儿学习成绩不拔尖,说不定她以后能混得很好呢?

很多朋友和猪粉都说我对姐姐要求太严格,要求太高,觉得她已经做得够好了,而我还不满意。不过,我也只能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去预估她的人生。她对书没有渴求,这就让我很头疼。爱看书的孩子,哪怕成绩不怎么样,但一定具备学习能力,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一个人的时候,书会陪伴她。而不爱看书的孩子……她的生活一定需要别的很多东西来填充,才不至于空虚无聊。

那么,那些别的东西会是些什么呢?我想象不出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我焦虑情绪形成的根本原因。

回到这部电影上吧。印度的阶层壁垒分明,想要突破阶层,哪怕通过照顾下层人民的政策进入名校读书,依然会因为后期经济能力跟不上,而无法融入上流阶层。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好好读书,还是有很大希望进入更高阶层的。

我大学时,某男对我说的两句话,影响了我这半生——一句是:将来中国,汽车行业会很火爆。这句话让我在毕业后同时接到动画公司和汽车公司的offer时,最终选择了汽车公司,放弃了我的爱好,然后遇到了虾米。

还有一句话:你都没经历过风雨,有什么资格谈平淡生活才是真?平淡生活必须是经历过风雨人生后才能追求的。

这两句话,一句话给了我爱情和家庭,一句话给了我长时间的焦虑。对自己焦虑,对孩子焦虑。我知道这样不好,会带给身边人很大的压力,也在努力改变。这不,现在我晚上都不盯着姐姐练琴和学习了,给她提好要求,我就出去散步减肥去啦!

后果就是,第一个月考得不咋地……算了,不生气。要接受自己的娃是个平凡人的事实。

有件事情很奇怪,尽管我对姐姐无比焦虑,对妹妹却非常放心。她爱看书,爱动脑筋,有脾气,有主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觉得她无论如何都能生活得很棒,所以,有啥哈好操心的,哈哈哈!



大电影时间,看看不要人操心的圈圈的英语生活!

16.做曲奇饼干。

姐姐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进了幼儿园,极少参与我的生活。其实对她也挺不公平的,我为了自己的“事业”,早早把她扔了出去。所以在圈这里,我做什么都带着她。

每次烘焙,她都是个good helper。尽管她的主要作用还是捣乱,可我容忍了她的捣乱。现在,她对烘焙这一套很熟,需要什么原料,需要怎么做,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17.睡前,带她俩玩玩英语游戏。



18.圈圈没上幼儿园,但在家里学习的东西,不比同龄人少。


    关注 北碚小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