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丨垃圾场的美丽变身:集颜值与实力与一身的开发案例

 

开眼界!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华丽变身~...









昔日一片垃圾场,封场之后华丽变身,种草、植树、开发成生态公园,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消除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再生再利用,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甚至可以为污染物治理提供功能性区域,真正实现土地资源循环利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等



美国:封场覆盖建公园岛
佛来雪基尔斯
斯坦顿岛是美国纽约市的5个行政区域之一,全球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之一——佛来雪基尔斯就位于此处。这个垃圾场面积达800余公顷,自1948年启用,是纽约最主要的固体生活垃圾填埋场,曾经形成了6座垃圾山。

如今,这里已被规划建设为公园岛,总规化框架包括恢复生态和培养可持续性的景观、为城市活动提供场所、纪念9·11事件,以及建造注重生态保护的道路系统以优化当地交通,等等。

截至2011年,6座垃圾山已经全部完成封场覆盖处理,达到了促进表层排水、阻止侵蚀、隔离废物层、阻滞污染气体排放等目标。同时,还有设计严密的系统来处理和收集填埋废气与渗滤液。鉴于场地内的废物分解和沉降需要约30年,公园的建设将在30年内分3个阶段依序进行。


德国汉堡:垃圾山变身“能源之丘”
能源山上的“空中走廊”


二战后,位于德国汉堡威廉斯堡东北部的平整草地逐渐堆积起大片建筑废料和民用垃圾,后来更是填满了各种工业废弃物。1979年,政府不得不叫停这片堆砌成山的垃圾场。人们还意识到,垃圾山中的有毒物质已从山脚逃逸,渗入地下水。随后,一项由企业、政府部门与公众联合行动的处理方案付诸实施,垃圾山被覆盖了塑料密封膜、最厚达三米的土层,并进行了绿化改造。终于,垃圾山变身为汉堡的“能源之丘“,长约千米的空中走廊更为游人提供了俯瞰汉堡市区的绝佳视角。

针对垃圾山的可持续能源改造计划,是2013年6月汉堡市国际建筑展(IBA)的一部分。2009年,该建筑展的主办方在欧洲范围内公开征集能源山改造方案,最终的入选方案既包含对垃圾山进行可持续能源潜能的开发,还致力于将其改造为一个受欢迎的开放空间与游览景点。

2009年,能源山第一阶段改造开始,朝南的山坡建成了500千瓦装机容量的太阳光伏发电片区。在2011年第二阶段的改造中,一个装机量为34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完成,光伏发电总装机量也增加至700千瓦。这些太阳能与风力发电设施生产的电力,被用于供给该区4000户居民的用电。

山体内巨量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通过遍布山体的管道系统运送至附近的Aurubis AG炼铜厂,以供发电。垃圾废液与地下水也被回收,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进入排水系统。此外,垃圾发酵产生的热能还被用于支持垃圾山信息中心热力泵的运行。

如今,这座能源山向公众开放面积约22公顷。入夜,高约40米的能源山亮起环山照明灯,为易北河岸的夜景增添了许多光彩。


以色列:Hiriya垃圾山上的“城市绿肺”
Hiriya
赫利亚(Hiriya),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东南部,从1952年起就建有垃圾填埋场,经年累月,这里埋了数千万吨的垃圾,一度成为高逾80米的垃圾山。垃圾山污染地下水,释放有毒气体,在周边栖息觅食的鸟类也可能危及附近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飞机起降。每到雨季,污染的雨水会从山上流向低洼处。因此,这座垃圾填埋场于1998年关闭。以色列政府于2005年作出决定,要在赫利亚及其周边共2000英亩(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公园,形成调节生态的“城市绿肺”。

2007年,这座大型生态公园被命名为阿里埃勒·沙龙公园。设计师皮特·拉茨采用新技术,利用“生物塑料”覆盖垃圾山,防止垃圾山坍塌,阻挡沼气挥发。上覆砾石,最上层再覆盖一米厚的清洁土壤,然后在上面植树种草。

土壤在以色列属于稀缺资源,设计师借助大型机械,将建筑垃圾研磨成建设“城市绿肺”需要的砾石和清洁土壤,混在其中的塑料、木材、钢材等也被分离出来循环利用。垃圾山内部产生的沼气越积越多,设计师又设计出甲烷收集系统,在整个垃圾山上挖掘了超过60个井,把其中收集到的沼气集中起来作为燃料销售。

如此浩大的工程得以实施,离不开政府与企业间独特的合作方式。政府除了提供政策支持还进行成本投资,参与这个工程的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其盈利模式是做好这个“样板工程”,然后向世界其他“垃圾围城”的国家和地区输出解决方案与垃圾处理技术。

阿里埃勒·沙龙公园计划于2020年建成,目前大部分土地已经被绿色植被覆盖。公园的部分设施,例如环保教育展馆、自行车健身车道、小型动物园等现已对游人开放。


新加坡:人工海堤围建填埋场
实马高岛
距新加坡本岛以南约8公里的实马高岛,是不少新加坡人周末踏青的选择地。这里的吸引力不仅源于各种珍稀动植物,还源自它的传奇之处:以优秀生态环境著称的垃圾场。

1999年,新加坡启用了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全国90%的垃圾在此处理。这个耗资3.6亿美元的垃圾填埋场由实马高岛、锡金岛和一条人工海堤组成。长约4.4英里的人工海堤把附近的海域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区。海堤由砂子、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并铺设了聚乙烯土工膜以防止垃圾场内的有害物质向海水渗透。焚烧过后的垃圾灰烬将会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处理,铺上泥土后,再种上植物。

在实马高岛,有700多种动植物和谐共处,包括珍稀物种。大嘴鹭、马来西亚环颈鸻都在岛上筑巢,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也经常出现在周边海域。小岛附近还种植了两片红树林,不仅能保护岛上的野生动植物,还能起到环境质量告示牌的作用。如果树叶脱落或变黄,就说明附近的水质有所变化,海水可能受到垃圾污染,这时管理机构会开展进一步调查,对环境进行修复。


上海老港:填埋场上是7600亩森林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化“变身”,不仅国外有先例,我国也有值得借鉴的案例。上海,人口超过2000万,日产垃圾达2.2万吨,每天,这些垃圾都去哪了?作为上海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老港固废基地肩负着上海市70%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每天处置1万余吨。过去两年中,老港对垃圾填埋场实施土壤改良、地形微整,昔日恶臭扑鼻的填埋场已变成满眼葱茏的树林。

老港基地在已用填埋场铺膜覆土,种植绿化,解决了之前简单覆土处置所造成的地表土壤污染和沼气外泄问题,同时,基地利用四期填埋场南侧的芦苇荡、市政预留地,建设了近7600亩林地,林地的东侧还保留了约1800亩的现有湿地。今年年底,经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后,老港固废基地将成为上海市首个以“环保再生”为主题的郊野公园。

目前,除了垃圾焚烧产生能源,老港基地内还有沼气发电,即以垃圾填埋所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由此形成了一个空中、地面、地下全覆盖的立体绿色能源基地,每年可输送电力约4亿度。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建成,按照设计可以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年上网电量可达6亿度以上,可供给60万户作为生活用电。届时,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每日的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总量将是目前的3倍,可基本实现老港固废基地生活垃圾“零填埋”。


悉尼:填埋场变身水资源管理公园
公园全景
悉尼公园的基地曾经是工业用地和垃圾填埋场,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经过了许多努力,终于将其转变成了占地44公顷的公园,对促进悉尼东南部的社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项目是2012-2030年悉尼城分散水资源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旨在2030年前减少10%的城市饮用水需求。这是城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水回收项目,澳大利亚政府也参与其中。悉尼市委托由Turf设计事务所的景观建筑师带领的设计团队对该项目进行设计建造。Turf设计事务所长于在设计中将设计、艺术、科学和生态结合在一起进行多学科合作,其团队中包括水资源专家、艺术家、生态专家、工程师和城市自己的景观建筑师,他们聚集在一起展开“圆桌会议”,共同探讨设计方案。经过研究,团队认为如果要实现综合完善的环境设计,必须要充分挖掘项目和基地中的各种可能。
在水景中玩耍的同时学习水处理的过程,娱乐与学习相结合


项目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水资源管理,要对城市废水进行高效回收,提升水质并且减少饮用水消耗。二是要创造适合人活动的场所,让每个来到公园的人都可以享受其中。为此,公园需要有舒适的环境,为人们提供生活、学习或单纯逗留的场所。若要创造舒适健康的公园环境,还要在景观和栖息地等方面进行改造,加强景观和休闲项目的建设,使公园的价值得到提升。第三则是要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公众展示公园改造的故事,让他们对水资源治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步建造,项目中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如今已经和公园设施融为一体,全面投入了运用。生态贮渗湿地每年将收集和净化相当于340个奥运标准泳池水量的水,人们可以看到水在其中流动涨落,了解水处理的过程。


第二届全国危险废物行业会议

暨固体废物玻璃化产物标准及应用国际研讨会

2018年6月3日,中再危废和中国环联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危险废物行业会议暨固体废物玻璃化产物标准及应用国际研讨会”。

与国内外专家及企业家,共同研讨环保红线下,如何通过经营模式转化和技术提升抓住危废行业重大发展机遇。

  • 会议时间:2018年6月3日-4日
  • 注册时间:6月2日(周六)
  • 会议及注册地点:山东省淄博市
                                      齐盛国际宾馆

点击下图

了解最新会议议程和报名方式


    关注 固废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