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的五年

 

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头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对于那些不需要回顾过去,也不用思考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大学的确是个好地方。可惜对于我这种在高考开考前10分钟就上了7次厕所的人来说,大学就像一场噩梦。

第一次绝望

5年前高考铃声结束的那一刻,我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欢呼着离开考场,而是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试卷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等着回去估分。那晚,经历了成年后的第一次绝望,第一次彻夜未眠,也是第一次想放弃未来的人生。

第二天一早,坐上去学校的火车收拾寝室,准备和高中3年彻底告别。还没收拾到一半,我就跑回班级,撕掉昨天高考留下的痕迹,像往常一样打扫教室,然后歇斯底里的大哭。临走前,在黑板上写了很长一段话,大意是:

“有时候阴差阳错也好过如愿以偿。高考是结束,也是开始,就像三年前的选择让我们遇见了彼此一样,现在的选择,也会决定我们未来的四年。虽然中间一定会痛苦,但至少,我们在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不跟任何人说话,坐在电脑前不停的寻找任何能帮助我做决定的信息(也是那段时间,性格忽然变的异常暴躁),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大学和专业。值得庆幸的是,那时无意间了解到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于是开始尝试走这条路,没想到走了这么久。

第一年

因为歌唱的还不错,军训的间隙经常给大伙儿来两首。新生大会时,在室友的怂恿下上台唱了一首《会呼吸的痛》,当着所有人跟我要追的妹子表了白。也算是校园时代做过最疯狂的事儿了吧。后来我和教官都挨了处分,也意外的被教官拉去他们宿舍喝了不少酒。那时教官们跟我讲:“你和别的大学生都不一样”。

大学影响我最深的人,是英语系的外教Anthony。他是个超级Open的60后。离开美国后的7年里,他在我们学校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后来又回到美国。他常跟我讲:

“Life is like an adventure.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new to discover. But life can also be tricky so we must think for ourselves instead of letting others do the thinking for us.”

他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不论在什么年龄,都不要自我设限。永远不要被生活推着走到那些自己不想接受却又不得不落脚的地方,而是要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此后的生活就是应该的那个样子。每天早起晨读,该上课上课,该备考备考,下午网络中心要是没工作就去健身或者游泳,晚上在图书馆安静的看书,回寝和大伙侃大山,跟老同学叙叙旧,看看QQ空间,然后在兄弟们的呼噜声中睡去……那时对未来没概念:

如果生命能在18岁和19岁之间轮回
18岁之后就是19岁,19岁之后就是18岁
如此循环往复,生活或许会变的更轻松吧

飞翔

大学第一个暑假,觉得自己该去做点儿什么。于是在智联上编了份简历就开始海投,没想到真有公司打电话约面谈。面试几家后,去了搜狗SEM在黑龙江的总代做销售。当时就是想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哈尔滨本地市场。入职后,老板和总监都很看重我,经常亲自带我谈客户,各个组长也倾囊相授,从如何收集客户信息,到怎么打cold call、绕前台、约面谈,再到约见后的谈判技巧,成单后的二次续费……可惜,在跟两千多家本地企业聊过后,感觉哈尔滨不太适合自己。于是把手里的客户对接给同事后就去了北京。

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也是印象里第一次全家人一起旅行。在2块钱就能坐地铁满城跑的时代,去了每个我曾幻想过的工作地点:宇宙中心、中关村、创业大街、三里屯、上地、西二旗、望京……



望着五道口5点钟的晨光,想着自己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是,远方就在那里,在太阳升起的街道前,在桅杆被照亮的地平线深处。我想,不论是过哪一种人生,都有各自的理由,背后也有种种不得已。人们习惯于看到各种甜睡的面孔,却少有人上前掀起床单,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钉子。其实睡在哪里,都是睡在雨里。只是我固执的认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会有属于自己屋檐下的一张小床。

是安于现状并学着享受庸常,还是抛下一切飞向远方?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也未曾受过现实的洗礼。看着北京发生的那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故事,让我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却不曾想所有这些故事里永远不会问一个问题:你是谁?是个人都会说:“我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我又能为之付出多少?抛弃多少?不计成败利弊的做些什么?

可能是当时自己一无所有,还输得起。我决定不去做选择,而是去证明。证明自己有飞翔的能力。

第一步

大二开学后,着手准备去北京工作。先是参加省里的创新大赛,又是在产品经理社区里做各种活动。加入罗辑思维的会员社群后,结识了很多牛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改简历、找方向,然后在网上投简历。

那是第一次经历找工作的困境。当对方因为我不是985、211院校而拒绝时,当因为我没有足够出彩的项目经历而拒绝时,当简历投递后便杳无音讯时……我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看轻自己,想就这么算了,等考个研或者明年再说吧。但往往在这种时刻,才更让人确信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一些东西。在被拒绝近一百次后,终于在年底迎来第一个面邀,接着又迎来了第二个、第三个。那种感觉就像从黄昏忽然间沐浴到黎明后的第一缕阳光。14年的最后一天,带着两套衣服和一台电脑,独自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当被面试官问到:“你为什么想做产品经理?”时,竟然哽咽了。并不是不知如何回答,而是没想到在这个场景里会被问这样的问题。人总是在每次破碎后,才会在残存的碎片中重拾自我。跨年那天借住在朋友家里,当我失去信心的时候,朋友只简单说了“别放弃”三个字。是这三个字,让我挺过了最难熬的一周。面完后面两家,被焦虑感再次吞噬,甚至在搜到公司地址后,直接跑到门口乞求一次面试机会。

选择

狼狈过后,第一次得到了认可:“加入我们的团队吧。”想都没想就回了一句:“我可以现在就开始工作吗?”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总监是顶着其他3个合伙人的压力把我招进来的。好在并没有辜负团队的期望,扛起了很多事情。但人在顺境中,往往会不懂得珍惜。

路遥的《人生》影响了我的人生,似乎在面临选择时,总会重演书中的桥段。在对接自媒体合作期间,接触了很多创业团队,也得到一些橄榄枝。年少轻狂,不知自己有多少斤两便开始漂浮,挣扎过后还是选择离开原来的团队,去了另一个。而后才发现,之前约定好的许多事只是我一厢情愿,最后落得始乱终弃的结局。

在回学校的火车上,跟每个自己曾伤害过的人认真道了歉。也是从那天开始,我开始向内思考自己的问题,通过公众号总结、分享。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遇见很多跟自己有着同样抱负的创业者和产品人。有时候,你以为自己不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但实际上,你认真做的每件事都在推着你向前走,走着走着,路自然就清晰了。

后来,我还是放不下北京,选择了休学创业。跟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也不确定去北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至少我在找它。唯一确定的是,如果不走这条路,我会后悔一辈子。

几经辗转,我加入了超级表格团队。这一年,彻底改变了我对创业的认知,也改变了我的性格。一位朋友曾对我讲:“一个阶段做好一个阶段的事,既然已经选择,就坚持走下去。”于是,在工作遇到瓶颈时、团队出现矛盾时、融资难以推进时,我都没有放弃,而是和大家共进退,理性的思考现在究竟最该做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是什么让我变得更重要?什么比我更重要?



在厦门封闭开发的那段日子,整个团队住在与世隔绝的房间里专注做一件事的感觉,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体验。

但总归还是要面对现实。渐渐的,核心成员一个个离开,休学期限也一天天逼近,又一次面临是走是留的选择。不同的是,这次选择多了担当和坚定。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也找到了北京对我的意义。

沉淀

刚返校时,原来的学长都已离开,同届的兄弟们也都各自追逐着自己的未来,我就躺在床上只是看着天棚,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半个月后,意外的买到周杰伦演唱会的内场票,开始了旅行。启程后才发现,原来旅行的意义,就是离开。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头,寻找似曾相识的往昔。



演唱会开始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下一站,是壹个村小的助学走访。在没有尽头的山路上,会看见自己,也会看见这个世界原本的模样,发现值得为之踌躇,为之四顾,为之奋斗的美好。走过那么多家庭,感受过那么多悲欢离合后,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事了。(走访的故事,都在这里)

重新振作起来后,开始沉淀自己近两年的经历,思考每个决策背后的判断依据和影响因素,探索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一次次破碎和重建后,剩下的是什么。忽然有一天,所有散落的珠子,就这样穿成了线,一切的选择也都顺其自然。

在腾讯实习的半年,是巧合,也是缘分。在那里遇见的每位同事和朋友,都让我学会该如何帮助别人,积极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不过到最后,还是选择参加秋招,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但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当和同龄人站在一条赛道时,牛人真的太多。那两个多月参加了十几场校招,层层面试后,选择了Blues一手创立的梅沙科技。



在梅沙实习的三个月,让我对教育这件事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教育应该让他有能力去追求。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教育应该让他有能力去选择。

但我还是想回北京。于是在年后加入了三节课团队,着手推动企业端业务。做为最后一份实习,三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也让我看到了很多个自己。我享受那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也享受每次讨论过后的茅塞顿开。工作中的成长,三分靠学七分靠练。所谓的刻意练习,其实就是在跟同事沟通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有输出,找反馈,再迭代,再输出,如此循环往复。

结尾

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头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大学五年的最后一个月,还是选择留在学校,纪念最后的校园时光。毕竟,后面还要再工作40年。

一直想给这五年画上一个如愿的结尾,也想从当初的噩梦中醒来。如今再回头看,所谓的噩梦,其实只是自己的偏执。在硬币的另一面,其实过的还算不错,每个选择也都是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决定,不过是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挫折和失败。

所以,也无悔这些年所经历的人和事。

多少,还是会想象。如果那年,多对或者蒙错了两道选择题,那现在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认识完全不同的人,做着完全不同的事,错过现在我拥有的一切?

人生的迷人之处,或许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致——阴差阳错的五年。

题图:From Jamie — Street on Unsplash


    关注 杨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