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洲清溪

 

清溪以其溪水清澈而得名。清溪的发源、清溪的前世今生、清溪与桑洲有和关系?请看……...






一、清溪溯源

清溪以其溪水清澈而得名。清溪流域发源于天台苍山北麓,在天台境内有大柳溪和泳溪在羊店村处汇聚成为清溪,由天台下溪头村进入宁海桑洲境内,经上叶、辽车、坑口村至桑洲穿村而过,自西蜲蛇东去,在沙柳旗门港注入三门湾。主流全长39.5公里,桑洲境内12公里,流域面积164平方公里,桑洲境内54.62平方公里。

清溪桑洲段著名的溪潭有沙地龙潭,下洋周黄眉山冲和茶堂潭,桑洲乌头山潭,陈家岙上、下火缸潭,坑口烂湖潭,后沙后坑港,辽车小殿前锅底潭、下角潭、横岭潭,上叶马槽潭、大岩头潭、将军潭、倒马潭等。清溪孕育着溪鱼,是大自然的恩赐。清溪清澈,水质很好,盛产香鱼、鲻鱼、鲈鱼、石斑鱼、白鱼、白枪龙虾、毛蟹等。清溪之鱼以其鲜甜肉嫩而著称,尤其是清溪香鱼及白鱼干颇有名气。自古以来有打鱼为生的乡民,雪雨风霜渔于溪潭。近年来,五水共治见成效,清溪又现绝迹多年的香鱼。

二、桑洲前世

桑洲之名缘由清溪。清溪之水自坑口村东来至桑洲段,在烂湖潭转个弯呈西南走向东北流,水态平缓,上游冲下来的泥沙至此沉积,天长日久形成一沙洲,古人在沙洲多种桑树,故名桑洲。桑洲老街由东北向西南走向,东北端为上街头,有堂房坑之水自东北向西南并街而流,与清溪之水逆向成倒生水。堂房坑山顶有明代抗倭烽火台废墟。附近有龙珠山(现名秀屿山),平地凸起约百米。村后堂房山似龙形,龙头在堂房屋后,龙尾巴在上山陈村南(现名还叫龙尾巴)。村东有回龙山(现名回头山,山嘴叫乌头山也就是龙头所在)状似蟠龙,两山夹龙珠山,呈双龙戏珠状。村西还有虎头山,形如伏虎,与双龙戏珠四山一起形成龙蟠虎踞之地。


三、清溪水承载着桑洲古街的兴旺

桑洲自古通驿道,是温州、台州、明州(宁波)间要隘。宋时设驿站,即桑洲驿,原设在桑洲岭头,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重建,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3年)桑洲驿移至桑洲上街头堂房(路廊名)附近。随着驿站的下移,桑洲集市在明代兴起,清代达鼎盛时期。

桑洲街逢五、逢十为市日,为宁海、天台、三门三县附近10多个乡镇农副土特商品、海产品、山货交易集散地。桑洲街交易的商品除靠担夫挑来外,主要来自清溪水上棑运。随着桑洲集市的兴起,棑运行业也随着盛行,担任桑洲集市商品出入的运输任务。桑洲盛产白碳、柴爿、竹、木,由竹棑运着顺清溪而下称为放棑,到沙柳溪头杨埠,转驳到船上,再由船运出,主要销往上海、宁波一带。沙柳溪头杨埠或三门的食盐、粮食、日用品、海产品等用棑运回桑洲叫拔棑,那是棑工们最吃力的时候,跟纤夫一样拉着竹棑逆水而上到桑洲。据坑口村志记载:清溪源岀天台山脉,从江滩入宁海。棑运航道起自上叶板砩经辽车、坑口、桑洲,再经下洋周、沙地至沙柳溪头杨埠。1959年时还有竹棑9张,主要从事木材、白炭、毛竹、粮食、食盐、海产品及生活必需品运输,清溪棑运航道曾为西南山区物资交流纽带。随后陆路运输兴起,从而代替了溪流棑运,1960年后,溪流棑运行业消失。

四、清溪人家

自天台苍山而来的清溪哺育着两岸百姓,进入宁海桑洲境内后有支流木坑水注入清溪,坑内有木坑头王姓居、木坑任姓居。清溪自西向南转二弯后途经上叶洋向东流,由上路、下路二村组成的上叶大村坐溪北,多居王姓村民。过上叶村向南折经辽车村前又向东流,溪北的辽车村也多居王姓由上叶分迁居此。至后沙村又急折向南流经坑口洋,有后沙、隔岸、坑口三村居溪西,坑口为大村有章、王姓居多,还有姓叶;后沙村多葛姓;隔岸居叶、邵、包姓。到烂湖潭急转向偏东北流入桑洲镇区,南岸有陈家岙村多居叶姓,麻车杨村多居杨姓。北岸有中央溪村多居叶姓,桑洲村多杂姓而俗语称桑洲百家姓,田孔周多居周姓。溪水过乌头山嘴折向东流至田洋、上洋,北岸有梅家村梅姓居住、桑园村多居陈姓、上洋居季王姓,南岸是田洋卢大村多居卢姓。继续流至茶堂潭折向南后又折东流入下洋,北岸有下洋周大村周姓居,村下有沙村陈姓居,南岸有竹山头村季、陈二姓居。直至沙地村的龙潭又折南流入三门县沙柳境内。

五、水力运用

桑洲先民以其智慧建造水磨、水碓房,利用清溪水力磨粉、舂米。

水磨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主要由上下扇磨盘、转轴、水轮盘、支架构成。上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磨盘安装在转轴上,转轴另一端装有水轮盘,以水的势能冲转卧式水轮盘,从而带动下磨盘的转动。磨盘多用坚硬的石块制作,上下磨盘上刻有相反的螺旋纹,通过下磨盘的转动,达到粉碎谷物的目的。

水碓一种借水力舂米的工具。水碓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立式水轮在这里得到最恰当最经济的应用,正如在水磨中常常应用卧式水轮一样。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粮食。

桑洲区域利用清溪水力的水磨、水碓作坊,有后沙水磨房、龙尾巴水磨水碓房、风水坝头水磨房、田孔周水磨房、桑园水磨房、麻车杨(或称耶苏教水磨房)水磨房、田洋卢水磨房、下洋周茶堂水磨房及大路潭水磨房,为古桑洲地区的粮食加工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现代机械化出现,水磨、水碓作坊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各大村建造水电站,利用清溪水力资源,集发电、碾米、磨粉于一体服务于百姓。往事往矣,水磨、水碓、水电站都随历史步伐离百姓而远去。

六、水利建设

清溪桑洲段两岸十八个自然村,两岸土地灌溉都来自清溪之水。各村百姓自古以来利用清溪进行水利建设,各村筑成的拦水砩坝。上叶有著名的板砩(在上叶村上游)、上叶砩等,还数条小砩。坑口村有著名的下田砩(在辽车村下)等,桑洲村著名的桑洲砩(在坑口村对面的樟树脚下),田洋卢著名的白墙头砩(在中央溪村上),梅家砩(梅家村上),下洋周茶堂砩(在下洋周村上)等,并且修筑引水渠道到村内粮田,形成自上而下的灌溉体系,古时所有的砩坝都留有棑道。

清溪流域两岸村庄都筑有防洪大坝。上叶村有防洪大坝长二公里多,辽车村防洪大坝六百米许,坑口、后沙、隔岸、大陈四村防洪大坝有三公里许,桑洲镇区两岸防洪大坝四公里许,田洋卢村防洪大坝一公里多,下洋周村防洪大坝有一点五公里左右,沙地和竹山头村各二百米许。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次清溪洪水冲毁大坝,也不知多少次桑洲百姓修复大坝,无从考证了。几百年来,桑洲百姓为温饱,为了美丽的家园与清溪洪水作斗争,在清溪两岸建造防洪长城。桑洲镇素有“五匠之乡”的美称,“天下砌石,桑洲第一”,砌石是五匠之首。桑洲砌石技术,以其高超的手艺体现在防洪大坝和砩坝上。

七、清溪新生

陈事已逝,盛世到来,政府投入资金大搞民生工程。如今,桑洲镇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清溪。“治”是实施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桑洲镇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律不再审批新上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要求所有水污染企业执行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用”是实施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利用流域内的水建成集农灌、防洪、截蓄、净化等多功能的河道,拦蓄的水资源,既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绿化用水,又可补给地下水资源。“保”是改善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根本保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桑洲镇将采用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修复河道走廊湿地等措施,强化流域的生态保护功能。

自辽车村开始至桑洲镇区两岸防洪、观景大坝工程已经完成。两岸坝堤绿树成荫,步道洁净而平整,夏日晚饭后村民们成群在坝顶上散步,呈现着一幅逸静祥安的生活画面。夜幕中镇区两岸坝堤彩灯招展,路灯映辉。紧接着桑洲镇区下游的清溪改造工程即将开始,一个崭新的桑洲清溪将出现在人们的视线!

——END——
作者:周林云,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会员。

编辑:野客。
你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吗?请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加入我们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