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鉴别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是是非非

 

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了...

导读

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DNR)、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吡喃阿霉素(THP)、阿克拉霉素(ACM)等,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


作者:haixin

刚进肿瘤临床医师经常会混淆它们,比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多柔比星、阿克拉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阿柔比星、伊达比星、氨柔比星等,首先就会被药物的名称给弄含糊了,傻傻的分不清。但如果你理顺了,就不会了,其实,阿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阿克拉霉素=阿柔比星、去甲氧柔红霉素=伊达比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


蒽环类抗肿瘤机制
基本结构

蒽环类药物为由1个四环的发色团(糖苷配基)通过糖苷键与1个或多个糖或氨基糖连接而成,而不同的蒽环类物质其配基或糖互有差异。
作用机理
DNA
通过嵌入DNA双链的碱基之间,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DNA复制与RNA合成,从而阻碍快速生长的癌细胞的分裂。
拓扑异构酶II
抑制拓扑异构酶II,影响DNA超螺旋转化成为松弛状态,从而阻碍DNA复制与转录。
螯合铁离子
螯合铁离子之后促进破坏DNA和细胞膜的自由基的生成。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剂量累积性毒性的不良反应。虽然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机制仍不清楚,但现有的证据揭示了其心脏毒性与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有关。蒽环类药物螯合铁离子后触发氧自由基,尤其是羟自由基的生成,导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线粒体DNA 的损伤等。LVEF 较基线降低至少5% 至绝对值<55%,伴随CHF 的症状或体征。
蒽环类药物
推荐最大累积剂量
柔红霉素(DNR)
400-500mg/m2
阿霉素(ADM)
450mg~550mg/m2
表阿霉素(EPI)
900mg~1000mg/m2,如用过ADM,


    关注 医脉通肿瘤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