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田的召回,谈汽车召回的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

 

别给我扣上不爱国的标签,我只是就召回论召回...



汽车厂商对生产的汽车进行召回原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任何一辆车或者说任何一种成熟的技术都不可能说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召回,则是汽车厂商弥补这些问题的一种做法。这看似简单的召回,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查明问题,确定车型、批次,寻找解决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负面影响和成本。所以,关于召回,不同的厂商也有着不同的做法,比如自己寻找问题所在的未雨绸缪型,或是等待消费者反馈问题后的亡羊补牢型,而即便如后者,还会出现拖延很长时间才选择召回的情况。

最近两个月,丰田在汽车召回这件事上可谓拿出了“大手笔”。

首先是9月5日,丰田发出一则公告,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间生产的普锐斯、普锐斯PHV以及C-HR混动等车型,因有一组连接到混合动力电源控制单元的引擎线束,在连接状況下,局部线束可会接触到接頭护盖,长期磨损会造成电线短路,可能增加起火风险,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共计103万台上述车型。
而就在一个月之后的10月5日,丰田再次发布公告,将在全球召回243万辆汽油混合动力汽车。短短一个月时间,丰田已经宣布召回34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

此次召回涵盖了2008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生产的普锐斯和Auris(欧版全新一代卡罗拉)混动车型,涉及到日本市场约125万辆,以及北美市场的83万辆和欧洲市场的29万辆。

此外,中国、非洲、大洋洲和其他地区销售的车辆也受到影响。此次召回的原因是由于在极少数情况下,某些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可能无法切换到“故障安全”驾驶模式,这可能导致汽车失去动力并熄火,存在安全隐患。
连续两个月发布召回,这在汽车界算是非常罕见事情了,而以上两点,目前还并没有造成任何财产或生命的损失。但从这便可以看出,丰田对于旗下车型的缺陷非常重视,在所涉及的车型还为大范围出现故障(其实连小范围出现故障都没有)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排查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并发布召回。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大型汽车厂商有担当的表现。

对于未雨绸缪型的厂商,我想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业界,大都会对这样的厂商报以掌声,毕竟将问题扼杀在还未对任何人造成损失的时候,是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自家产品负责的一种表现。

反观今年针对国内的召回情况,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自主品牌(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几乎无一不是因为舆论而被迫召回,而这些舆论来自哪里?自然是消费者遇到了诸多问题之后,采取投诉甚至“堵门”的维权方式,让某些品牌的某些车辆的缺陷大幅曝光,这才使得厂商“迫不得已”进行召回。

 ↓↓↓ 


诸如某合资品牌的缺陷被曝光3年之久,终于在上个月宣布召回,而这一召回便是超过300万的数量。若是在问题刚出现或是没出现时,便能察觉问题所在,也不至于有这次大费周章的召回。

再诸如,去年年底爆出的某品牌某类发动机机油增多,厂商在宣称只发生在寒冷地区之后,“无奈”发布了一套非常奇葩的召回解决方案,让业内人士啼笑皆非,而这个召回,到现在却不了了之了,今年冬天又快到了,那套召回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我们等今年冬天再看,不过若是再出问题,可能明年的315,这个厂商应该会被重点照顾。
其实,对于亡羊补牢的做法,消费者也是认同的,毕竟机械物件,难免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出于材料,或出于工艺,更或者原本就是设计问题。

但只要厂商能拿出有诚意、能解决问题的召回办法,我想消费者是乐于接受的。而对于连亡羊补牢都无法做到令人满意,或是根本不愿做亡羊补牢这件事的厂商,消费者一定不会对这个品牌再有任何的好感,久而久之,带来的后果便是品牌或厂商的消亡。

最后说个很有趣的数据,在今年国内的召回数据中,我国上半年召回一共涉及到的车辆有486万之多,但自主品牌召回数量仅为4.2万辆,连1%都不到,难道自主品牌的车型质量就如此之好?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很多还未能做大做强的自主品牌根本遭受不起召回所带来的冲击,才不敢轻易做出召回的决定,当然,更有依仗着强大的公关手段,将问题层层掩埋并避而不谈的存在。
其实,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消费者都想看到厂商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对隐患未雨绸缪,对缺陷敢于直面,这才是一个厂商能够持续生存的正确道路。

所以当我看到有不少文章再抨击丰田召回,说出认为丰田的质量也不过如此等观点,才有了写下车篇文章的想法。毕竟丰田这次的主动召回,在本质上就区别于某些厂商的“被迫”召回,若是连一个敢作敢当的态度都没有,那些“召回”可能也只是演戏罢了吧。


    关注 W动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