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不忘来处,才是中国人的归处

 

今日下元节,这些事,不可不知……...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 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 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 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 五斗驱君早夜忙。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亦称“下元日”、“下元”。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 元/节/习/俗
十月小阳春,下元解厄运
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们解除灾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很多道场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 元/节/食俗
1、五谷主偶像

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

2、麻腐包子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麻腐的制作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3、芋仔包

十月十五下元节,农村常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

芋子包就是将芋头捣成芋泥后,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内馅为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

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锅摆盘后,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立刻满屋香气四溢。
/ 元/节/祭/祖
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在地球的另一端,墨西哥人才过完亡灵节。他们相信生与死都只是一个周期的完成,要在这天与家人们团聚一堂,迎接已经离世的亲人们回家。

即使不在节日这天,墨西哥人也会在家里摆放死者的灵位,用鲜花装扮墓地。

孩子们也能从课本上知道,亡灵节是为了与那些已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亲人欢聚的节日,没有悲伤,反而充满色彩。

但其实对死亡最充满敬意、对祖先最深思念的节日,应该是中国人的下元节,这个已经快被现代人遗忘的节日。

现代人都知道上元节就是元宵佳节,中元节就是所谓的“鬼节”,可下元节的习俗,却少有人说的出来。

逝者已去,但生者还要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

下元节就表达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既是对生命延伸的思考,更是对生命祈福的祝愿。
虽然下元节起源于道教做道场、修斋设醮的节日。但在民间,人们不仅会祈求下元水官为苍生排忧解难,也会自发地准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我们身上流淌着先人的热血,姓氏里传承着先人的历史,品行上更体现着先人们的教诲。如此,怎么能不心怀着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今日下元节
宜:祭祖
杯小茶藏了一份小惊喜
后台回复数字“ 1 ”
阅读更多美文故事
每天都可以回复哦~




↓点一点,好茶自在你身边


    关注 茶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