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患癌”事件反转,我们何以陷入完美受害者的怪圈?

 

请放不完美求助者一条生路,给真相留点时间,也给爱心留个机会。...





 (IC Photo/图)

全文共2852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秉持着完美受害者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这个本就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还在要求着受害者的完美。
  • 可以说,这种刻板印象是舆论场上的另一种恶,崇尚“完美受害者”的论调让我们与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文 | 之初

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里贡献了一句路人皆知的经典台词,“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但在当下,让子弹飞一会儿是一种稀缺品。
1

[b]  自媒体乱象:事件常常反转再反转

[/b]
最近,一位网络主播虎子就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虎子的后半生”是一位视频博主,他在B站、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上会定期更新他的抗癌日记,记录与儿子相处的生活的日常。

一个罹患癌症的中年男子,父亲母亲也身患重病,儿子还年幼,悲惨的经历加上虎子乐观的精神,让很多观看者同情,通过点赞、投币、收藏等方式为其加油,还有人呼吁为其捐款。

但随后某自媒体发布的《B站UP主的割韭菜“财富密码”》让一切翻转。报道称,“虎子”是一位以患癌症来欺骗大众的表演者,靠编故事割韭菜的人。紧接着更多的自媒体蜂拥而上,用“白天肺癌上吐下泻,晚上洗脚按摩保健”,“ 回光返照吗?虎子的后半生人在癌症晚期狂吃火锅,医学奇迹”等夺人眼球的标题,将公众的愤怒引向虎子。那些曾奉献爱心的人觉得善良被利用了,自己还是个搬砖的社畜,却花钱为一个能在大众点评各类打卡火锅海鲜的博主打赏,被戏耍和愤怒之感油然而生,由此,全网掀起了一场讨伐虎子的浪潮。

就这样,子弹还没来得及飞一会,人们的同情就早早消解,自媒体与公众的谩骂率先到来了。

诚然,虎子隐瞒了其全部的背景信息,这确实不对,在这场舆论谩骂里,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是“利用同情心吸引眼球并牟利”,但虎子真的在用卖惨营销吗?

网络争议火热之际,事情再度反转。新京报等媒体在随后采访了给“虎子的后半生”提供治疗的山东潍坊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了“虎子的后半生”确实患了癌症好几年,今年5月31日还来医院治疗,现在癌症复发,仍然在治疗中。

而所谓的虎子名下好几家公司,在红星新闻的报道里也被说明,是一家网吧,一家饮品店,一家服装店,这是虎子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其患上癌症后也变卖了。关于洗脚按摩保健的大众点评记录,更多是为了升级账号的观光打卡。

不过,这些最新进展在自媒体的文章里多数被选择性的忽略,在理性暂时迷失的公众眼中,相关回应也是基本不作数。就像尼科尔斯在《专家之死》中写道,我们与生俱来就会寻找,与自身信仰相契合的证据,且会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人们在先入为主的偏见之下,不愿摘下有色眼镜去审慎克制地思考判别,只是一味叫嚣着再也不会奉献爱心,给别人捐款了。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徐大sao”诈捐事件、papi酱孩子随父姓事件、张文宏医生不建议吃粥,都是如此。

在疫情期间,张文宏以直率的性格受到了公众的喜欢。在一次视频讲座中,他建议大家早餐少吃粥,多喝牛奶。之后却有博主和自媒体上纲上线,认为这是在“崇洋媚外”,更以诛心之论,传谣张文宏医生年薪180万,这种谣言使网友直接开始了对张文宏的抨击,不可理喻但又让人无可奈何。

这些自媒体深谙标题党之道,通过强烈的对比与暗示,来挑逗群众的情绪,草率发布未经过事实审核,没有进行严肃调查的文章,比如在虎子事件里,他们大多没有耐心去求证虎子是否真患病,他在网络平台上到底收入几何,只是先入为主地猜测虎子通过那些卖惨视频的收入,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激发大众义愤后,带走了一波流量和关注,坐收渔翁之利。

一定程度上而言,自媒体乱象与当下的流量经济挂钩。在“关注度=点击量=市场价值=利润”的导向之下,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转化金钱却丢了节操,弃了三观,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吃人血馒头?
2

[b]  受害人一定是完美的吗

[/b]
值得注意的是,在虎子事件背后,某些自媒体为了流量狂奔,枉顾事实的同时,一些专业媒体也跟随大流,忙着抢热点,众声喧哗淹没了理性的声音,一腔热血徒留一地鸡毛。

我们亲眼见证着愚蠢的标准不断降低,怀疑的成本不断下降,反智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开始散发着锐利的锋芒。新闻不断地反转,真相姗姗来迟,总有人等不及就以偏见代替思考,动辄用语言暴力来判断他人。

这种舆论场不仅加剧了群体极化,损害正常的表达环境与健康的舆论生态场,造就乌合之众,甚至极易导致网络暴力等事件的发生。

被质疑后,虎子发布了相关的回应,但在回应视频之下,很多网友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用自以为的正义审判患癌博主虎子,“快死吧”,“肺癌变X癌”,“祝病魔早日战胜你”的评论接连刷过,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一个已经身患重症之人,这种网络暴力放在一个正常人身上都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更何况对一个生命处在倒数的病人身上,很可能将其压垮。



 虎子。(哔哩哔哩网站/截图)

除此之外,非理性的舆论场还呈现着一大鲜明的特征,那就是信仰完美受害者理论,并且要求受害者必须完美。

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指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又时常碰到身边的人、新闻报道里的人遭遇不幸。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

所以,我们习惯于认为被性侵者一定是她穿着过于暴露,患了病症的人是他自己不注重身体健康。

过激舆论,就是从大众苛求完美受害人开始的。被性侵者必须完美无瑕,患病求助者必须符合公众的刻板印象。

但癌症患者就没有吃火锅的权利了吗?难道只有在家吃糠咽菜,喝粥度日,符合社会对一个癌症患者样子的想象才能获得认可吗?北青深一度的报道中,虎子的医生在采访中表示肺癌晚期病人没有饮食控制的要求,而在人们固化的刻板印象面前,在简单粗暴的舆论场逻辑之上,这样的科学解释也苍白无力。

秉持着完美受害者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这个本就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还在要求着受害者的完美。舆论场上的大众用一把道德的标尺,对受害者或者说求助者的每一寸每一毫进行着丈量,为一厘米的偏差而愤怒到跳脚,然后转身加入讨伐受害者的大军。

“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目红光地走向罪恶”,伏尔泰的一席话早已道破一切。可以说,这种刻板印象是舆论场上的另一种恶,崇尚“完美受害者”的论调让我们与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不明真相的网友们贸然以“影帝”“诈骗者”来攻击虎子,在同情心上来的时候就打赏,当不符合自己认知中一个癌症患病者该有的样子时,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他人,以盲目的诋毁,激烈的言辞来攻击谩骂。在情绪上往往走向极端,带着非理性的义愤填膺,最终只是看似正义、实则冷漠的围观者。

经历了虎子事件的反转再反转,人们都渴望自己的爱心没有被滥用,但应当达成的共识是,在事情尚未明朗之前,保持更多的理性尤为重要。我们不该以完美受害者要求相关人,要知道这种完美受害者理论让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共情能力,还有舆论空间变得更友善的可能。

所以,请放不完美求助者一条生路,给真相留点时间,也给爱心留个机会。




(专题)


    关注 南方周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