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如何吃?身体会告诉你

 

民以食为天!可怎么吃才最健康,你有自己的答案吗?!经常看到一些养生帖子,煞费苦心地教大家怎样吃才营养健康。...



民以食为天! 可怎么吃才最健康,你有自己的答案吗?!



经常看到一些养生帖子,煞费苦心地教大家怎样吃才营养健康。比如刚才看到的,说是“每个人应该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等等。

水果蔬菜,赏心悦目又养身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多吃点,一点也没错。

但我比较介意上面那句话里所说的 ‘每个人’!?

人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生命体。无论你的研究数据有多庞大多精准(如果有的话),也很难有一种实验结果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从营养学上,每种营养素都需要进食没错,但对不同的个体,多吃少吃,不能一概而论。



见识过周围一些奇葩老人,一辈子的饮食习惯就是肉食,淀粉类食物为主,吃很少的果蔬,但依然长命百岁。

还见过一位邻居老婆婆,数十年嗜糖如命,一日鸡蛋数枚(连蛋黄哦),肥肉半斤,从不知‘三高’为何物。...... 如今也早过了耄耋之年了,身体状况良好。

不是想以偏概全,而是觉得即使在严谨的科学实验面前,人体的复杂性有时候也是让你无法想象的!



比如,家父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在中医学里是很典型的某个类型的体质。

总的来说,健康状况一直不错,但年轻时起就基本不食水果,也少进食蔬菜。淀粉类食物(包括主食和零食)和奶制品是他的最爱,而且尤喜热食忌凉食。

如此饮食习惯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虽然高龄后稍有轻微三高,但并无大碍,如今八十有五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行动自如。……

起先,我们也觉得他的饮食习惯不科学,想了许多办法想改变,但老人非常固执,毫不退让。

家父是那种非常崇尚顺乎自然的性情, 他常说, 无论吃什么, 要让他感觉舒服才行!

仔细想想,他的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邻居家的一位老伯和父亲同龄,没读过书,不懂什么叫营养膳食,乐天派性格,看上去有些精瘦,但身体比家父还好,至今既无三高,也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走起路来不说健步如飞,也可以说是大步流星了。

可他家后辈说,老人的餐桌上什么都可以没有,红烧肉每餐必不可少,尤其要偏肥肉的,就现在每餐还可以吃掉大半碗。



人与人之间有体质的差异,不可能千人一方,此其一;就某个单个的个体来说,在其生命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调控能力,此其二。

就如前述老人者,他或许就在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中,诱导出了一套适合于自身的代谢酶体系或代谢过程。

长期的慢性刺激,使其发挥出了体内的调控力,能够顺利处理或转化进入体内的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并且达到或者建立了某种平衡状态。所以,他才能优哉游哉,不亦乐乎啊!

值得警醒的是,如果这时,你硬要按你所谓的千篇一律的科学膳食改变他的饮食习惯,把他本已建立的平衡态打破。就算计算精准,步步为营,新的模式能否建立起来,真的很难判断。


关于饮食,一位有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的医生人士是这样表述的:

外界与人体会有一个平衡的关系。任何物质都有性味,你吃下去觉得舒服,它就适合你。有营养的物质很多,但不一定适合你,要看你的体质和代谢机能好坏。

再一个,随着年纪的增大,机体代谢机能会减弱,要适当减少食量,特别是高旦白,高脂食品,否则会阻碍人的气机。

上面这段话有两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一是因人而异,一是合适才好。


现在生活好了,科学也发展了,人们想着法子如何吃得好,吃得营养。

据说有些家庭主妇们还对照书本,严格按比例称量原料,配置营养餐,等等。真乃用心良苦噢。

虽然无可厚非,但应该想到的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是变化无常的。

严格定量的同时,依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方为上策。否则,纵有千辛万苦,得不偿失也不一定哦!


日前 曾读到到一篇文章,介绍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上的最新科研成果:“糖尿病的饮食健康管理可能要被颠覆了!” 文章主要介绍了以色列科学家有关饮食和糖尿病的大规模研究的最新数据。

这篇文章提到了‘精准’饮食的概念。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按照医生或者营养师推荐的健康饮食原则吃饭,可你的血糖状况却并没有什么改善?为什么有的人吃冰激凌、巧克力,血糖却控制的很好,有的人却不能碰那些食物?……”



大规模研究最后的结论是:

“ 即使我们都吃一样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对食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只有个性化的饮食习惯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健康目标。”


    关注 小一时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