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网·聚焦】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引“热议”

 

导语:“骗补”倒逼新能源汽车补贴改革,然而,新方案却引发新的争议。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央对新能源汽车补贴...



导语:

“骗补”倒逼新能源汽车补贴改革,然而,新方案却引发新的争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央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加入了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中,该标准引入了“吨百公里耗电量指标,要求吨百公里电耗不超过13kWh”的规定。

在优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映迪看来,从理论上看,“吨百公里耗电量”指标不利于节能减排车型的推广。

朱映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指标仅以整车整备质量(车身重量)为基础,整备质量越大,就越容易达到指标的要求。比如对同一款电动车,如果整备质量越小,则百公里耗电量越少,但吨百公里耗电量反而越大,此时若增加整备质量,虽然会提高百公里耗电量,但吨百公里耗电量则会减少。

“在该指标下,大型车、豪华车占据优势,而小微车型却不容易达到指标要求。事实上,汽车轻量化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最核心的技术,轻量化不仅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而且还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的能耗。‘吨百公里耗电量’显然与这一技术趋势背道而驰。”朱映迪说。

毫无疑问,决策层的这份新补贴方案,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决策层之所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进行修改,是因为此前涉及25个省市、涉及9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补贴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而这一新规其实是为了弥补以往补贴政策的漏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直以来,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近乎“普惠制”,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要求甚少,并且缺乏完善的监管措施,由此造成部分企业利用政策漏洞大肆骗补,而真正做研发的企业却要承担巨额研发成本,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今年1月骗补黑幕的揭露倒逼政府对现有政策做出一系列调整,调整后的补贴政策势必将引入更多技术标准,以鼓励支持真正做研发的企业。‘吨百公里电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政策的不足,但遗憾的是也造就了新的政策漏洞。”朱映迪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近日公开表示,衡量汽车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要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

纯电动汽车在行驶途中虽然没有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在车辆制造过程中消耗很多电,其驱动力也是电,而我国主要是依靠煤炭资源发电,这就需要考虑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是按照吨百公里耗电量来衡量,吨位越高的车,占的优势越大,越有利于其发展,所以制定这样的指标,是鼓励发展大型车、豪华车,而不是鼓励发展节能减排的车型。

“它不符合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方向,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朱映迪认为。

此外

朱映迪建议:

首先,对于“吨百公里电耗”指标,可考虑用“有效载荷吨百公里电耗”来替代,或者引入“重量利用系数”、“电池重点系数”等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电动汽车能耗,避免对单个指标赋予过多权重。

其次,要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考虑能耗与排放问题。车身越重的汽车,其在上游生产环节会消耗更多的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增加;虽然轻量化汽车的一次性购入成本比较高,但由于其整备质量较小,在上游生产环节的能耗也较小,更具有节能减排优势。且随着行驶公里数的增加,轻量化汽车的能耗与排放优势就愈加明显。

最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制定补贴政策时,一些技术细节、技术参数不如交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政府不应干涉太多,也不必太过纠结,政策越细化,就越容易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关注 动力电池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