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写桐城】“固执”的中庄人

 

朴素的乡亲,淳朴的民风。...



中庄】:黄甲镇黄铺村中庄生产队,牯牛背水库尾稍,依山傍水,老辈村民靠山为生。

周日,春光明媚。上午九点,我电话父亲说准备回娘家中庄一趟。父亲说他从栲栳尖下山,快到路口,一行四人。我便让父亲在土岭山口等我,正好带他们一起回家。

放下电话即启程。桐黄公路虽迂回盘曲,但地面平整坚实,路况顺畅,一路上空气通透,车窗外层峦叠嶂,怡人风景不断变幻,我的脑海里思绪翩翩。
父亲这一辈人信奉栲栳尖的菩萨,每年都要翻山越岭去拜佛求签。小时候逢大年初一,只要天气许可,父辈们必上栲栳尖,早上天蒙蒙亮出发,各自带着年过12岁的子女,一路欢歌笑语,浩浩荡荡。父亲先是带哥哥去。后来我上了初中,父亲才带上我,步行将近四个小时才至,走得双脚发软,两腿发麻。好在那时中庄人多,队伍里孩子们边跑边玩,很快就忘了疲劳和饥饿。

栲栳尖的发龙庵里做了好几大锅长寿条,等父辈们正事完毕,我们便蜂拥而上。当家师慈眉善目,轻轻一声:小伢们慢点,新年第一天不能烫着了。我们便中了魔术一样安静乖巧了,一个个排着队,领到自己那一碗时,听到当家师又轻轻一声:吃了长寿面,小伢长得好,学得好。吃完香喷喷的面条,我们就赶紧下山,将近傍晚才回到家。

近年来附近陆续建有交通便捷的寺庙,年过七旬的父亲初一先去近的寺庙拜菩萨,然后再挑个暖和的日子去大山深处的栲栳尖,父亲说栲栳尖的菩萨保佑了我们许多年,我们不能忘了她,菩萨有眼,我们要有心。从中庄至土岭山口乘车需要半小时左右,从土岭山口爬上栲栳尖,步行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这么一算,我猜父辈们早上五六点就出发了。
作者爸爸和女儿


这样想着,车已开至土岭山口。父亲、大姑家的两个表嫂和种蘑菇的毛大姐,正坐在路边。见都是中庄人,我停好车,摇下窗,和他们打了招呼。父亲过来了,另外三个人却仍旧留在原处未动,大表嫂说:你们先走吧,我们之前打电话给方师傅了,约好了乘他的车回去。

我再三邀请,她们仍旧坚持等方师傅,说已约好了,不好坐别的车子。父亲说那我们先走吧。于是我发动车,父亲坐在副驾驶上说,她们三个每年也去的,今年恰好不约而遇,就在一起,方师傅一直把他们送到栲栳尖山脚,叮嘱下山时在岭口等他的车,这样省了不少脚力呢。父亲还说今年求的签都很好,菩萨讲六甲后三十春呢,看样子得活到90多岁了。我笑着说,对的,栲栳尖的菩萨灵得很呢。

一路上听父亲开心絮语,大约十点就到家了。将近十二点时才看到两个表嫂路过门口,表嫂说,方师傅今天真忙,我们等到十一点。我笑笑说和我们一起回来就早些。表嫂说那不行,约好了方师傅的,哪能变卦呢;后来有两个熟人让我们坐车回来,我们还是没上,你爸坐女儿车行,我们不能失约。说完话,她们就急急的回家了。
我这两个表嫂都年过五旬,性格和顺沉静,儿女们常年都在城关上班,她们经常在中庄、城关两地来回跑,这些年多亏了本村的方师傅,他有一辆面包车,只要本村的村民一声言语,他总是包送包到,收费合理,方便又放心。

现在中庄队大部分农家儿女都有了私家车,乘车的比原来少了一些。但方师傅也不烦恼,他在桐城师范找了一份运送清洁车的工作,闲的时候,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依然和从前一样包送包到。方师傅仁义,乡亲们也厚道,宁愿坚持等候多时,花上几元路费,也不愿改坐免费的顺风车,让方师傅放空。
我想到父亲年年非去不可的栲栳尖,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坚持。

在年轻人看来多此一举的事,中庄的老一辈们觉得理所应当,我想这就是岁月的沉淀和朴素的思维相互提炼出来的民风吧。

作者简介

黄银凤, 女, 安徽桐城人,79年生,农机局工作,资深文学爱好者。

   【百人写桐城】 

本专栏寻找一百位社会各界作者
专题交流乡情乡事

欢迎踊跃投稿

注明工作单位、职务或职业

邮箱:xiangfu1690@foxmail.com



    关注 六尺巷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