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重要,比人更重要的是组织架构

 

纯粹的财务投资,乔布斯肯定不会做,但库克做了,他投了滴滴。我现在对于苹果最大的期待,就是库克是否会顺势推动苹果内部的组织架构变革。...



好久没写文章了,前段时间连着每天更新,到最后实际上非常痛苦,有时候感觉没什么东西好输出了,这几天就停笔看看书,也挺好的。

上周刷到 Bloomberg 首页头版的 Breaking News,写着苹果投了滴滴 10 亿美金,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本来想趁热点写点感想,后来发现各种媒体报道滴滴和苹果合作的猜想,有从业务层面猜测 Apple Pay、自动驾驶,也有从公关层面猜测政府关系的,周末库克和柳青的照片,又再刷了一次媒体圈。

但我真觉得没那么悬,很多猜想明显不着实际,在我看来理由很简单:苹果就是想做一笔股权投资,而且不出意外滴滴这一两年之内就会跑美国去上市。不管现在有多少中概股想回来,也不管滴滴如何否认自己上市的计划,但我的猜想就是这么简单:苹果投 10 亿美元,滴滴一两年内上市,算是一笔收益不错的 Pre IPO 阶段的投资。

而且我猜苹果会拿出越来越多的现金做类似的事情,中国、印度、日本等等,这些东南亚希望去美国上市的公司,会成为被投资的首选。如果你去看苹果整个公司的资本结构,从传统的财务观点来看,是非常不健康的,手里握了太多的现金,2000 多亿的美金,乔布斯时代就是喜欢囤钱,这跟早年他回归苹果时,那时候的苹果一度穷得快要倒闭,乔布斯甚至不得不低头去向微软借钱,这应该给乔布斯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导致后来不管多有钱,都要手上拿着大量的现金,不花,也不分红,也拿不回美国本土,因为税太贵。

库克主政之后,分红也分了,回购也回购了,但钱还是花不完。另外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苹果第一次遭遇到未来预期的瓶颈,上一季度惨不忍睹的财报公布后,市值第一的位置,甚至拱手让给了谷歌。

苹果维持这么高的利润率其实是非常不容易一件事情,这几年来整个增长的策略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扩大销售区域,从美国开始,到进入中国市场,苹果目前的收入大头就是 iPhone,而 iPhone 的收入增长,则直接跟运营商覆盖的范围挂钩。今天回过去看,苹果和 Verizon、中国移动这样的电信巨头,竟然都是 iPhone 推出那么久之后才开始的。

但现在的困境在于: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基本都已经覆盖完了,欧美市场乏力,最寄予希望的中国市场也不景气,还有个假想中的印度市场,但难以再现当年中国增长的神话。特别是中国市场,尽管这个季度的投资者会议上,库克一再强调大中华区营收的下降,主要来源于香港地区,大陆只下降了好像 7%,香港跌了 30% 多,但其实对国情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香港跌掉的那些份额,很大一部分是之前走私回大陆的。

在这种时候,你手上还拿着大量的现金,股东肯定是不高兴的,把钱花出去,投一些东南亚上市在即的公司,风险小,回报也不错,对这些公司来说,傍上苹果的名气,去美国上市也能拿下更高的估值,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但是苹果真正要解决增长危机,财务技巧只能安抚人心,还是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很多人谈现在苹果的产品没有想像力,缺乏创新了,这些实际都是 big empty talk,最关键的实质是什么?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世界上各类重要人物,比如国家元首,知名的企业家等等,抱有一种神秘的不可知论,我觉得是这些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历史的走向,比如两国关系的紧密,很可能就在于这两个国家元首之间,互相看不看得顺眼。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当然还是认可人自身的能力很重要,但也越来越发现世界上很多坑,占着这些坑的人,其实并不怎么样。同时,我越来越意识到组织结构,或者换其它的说法,生产关系,制度安排等等,这些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即人和人之间是如何被连接起来的。

苹果从组织构架上来看,是一家非常神奇的大公司,在科技巨头里面,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存在。什么意思呢?苹果在今天这样的规模上,依然是按职能进行划分的,也就是说苹果整个是分成了设计部门、软件工程部门、硬件工程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运营部门等等,但是你找不到专门负责 iPhone 的高管,也没有 Mac 的高管,也没有人专项负责 Apple Watch 这个产品。甚至,苹果在内部考核体系上,永远只关注整个公司的盈亏,也就是最终呈现在财报上的那个盈亏数字,而没有对内部各部门,或是各产品线的盈亏考核。

正是这样的组织构架,让苹果打造出 iPod、iPhone、iPad 等一代又一代产品,苹果也一直强调只有这样的组织架构,允许这些部门的人通力协作,将软硬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群人可能随着项目的开展与周期,分别参与 iPad、iPhone、Mac 等产品的软硬件工作,也正是这样的组织关系,你会发现 iOS 和 Mac 的体验一致很多也是源于代码层面的,你会发现不会有人为了保全 iPod 这款产品的寿命而阻挠 iPhone 的诞生,不需要背负 iCloud 的巨额成本而缩减各终端上的体验(当然 iCloud 还是做得很烂,但这不是成本问题上的)。

反过来讲,如果不是这样的组织结构,会是什么样的苹果?几乎所有的业内科技巨头,甚至所有的大型公司,在上一定的规模后,都会抛弃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组织架构,转而形成按产品或事业线划分部门。比如微软,Windows、Office、Xbox 都是非常独立的部门存在,也正因为如此,你会看到 Windows、Windows RT、Windows Phone 这样割裂的存在;比如腾讯,最疯狂的时候,内部可能同时有四五个团队在做类似微信的新项目;比如 Google,砍掉了所有成本上不经济的边缘性项目。

当然不是说这样的组织架构就一定不好,苹果按职能划分的架构有利于集所有人之力打造一款精品,而按产品线划分则可以激发出内部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虽然一定会伴随着相应的内耗,包括时间和人员上的。

但是,苹果当前的组织架构,不利于它向下一个阶段演进。苹果虽然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家硬件公司,但我敢打赌,它肯定也有一颗想做服务的心,只不过一直没有起色。既然在乔布斯掌政时期,估计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那款失败的社交服务 Ping。

前面也说到了,按苹果目前的处境来看,想继续依靠硬件来维持高增长高利润率的时代,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苹果手上的牌还有很多,全球将近 10 亿人在用 iOS 设备,举个例子,我们一直在谈手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但很少有人记得 iMessage,论用户群来说,它绝对不容小视,只不过苹果不会在它身上花太多的心思罢了。

苹果目前的组织架构,来做服务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和硬件不同,你可以一年拿出一款精品的硬件产品,但是线上服务需要快速的迭代。同样的道理,硬件产品可以高度定制化,但是线上服务,像 iCloud 为什么永远做不成 AWS(当然讽刺的一点是,iCloud 用的就是 AWS)?不仅仅是苹果的意愿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iCloud 这样高度为自己的硬件和生态环境定制的线上服务,几乎没有开放共用的基础能力和扩展性。

另外一个方面,绩效考核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苹果,既然没有人对一款产品最终的财务指标负责(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关说法,从苹果离职的很多员工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当然我相信库克手上还是会有一份盈亏明细的,只不过不用来和考核和指标有任何挂钩),你很难去推动、深入地挖掘出一款产品真正的潜力和价值。前面提到的 iMessage,按市场同类的估值来看,就是一座完全没有挖掘的金矿。

按职能划分的苹果,是乔布斯时代定下的基调,如今许多人在批评库克的创新乏力、失去远见时,我倒不觉得这些会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些 big empty talk 不会有真正的解决方案,相反,它们只是内部组织架构的最终产物而已。

乔布斯当年告诉库克,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思考如果乔布斯还在会怎么做。就像做纯粹的财务投资一样,乔布斯肯定不会做,但库克做了。我现在对于苹果最大的期待,就是库克是否会顺势推动苹果内部的组织架构变革,这直接关系到苹果是否还有下一个黄金十年。

本文由【子不语】原创,如果你正在微信中浏览,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或者搜一搜微信公众号:ZiChat。

近期精选:

  • 再有人对你说「存在即合理」时,拿这篇文章打他的脸
  • 穷人总赚小钱,偶尔亏大钱;富人总亏小钱,偶尔赚大钱
  • 亚马逊开发 Echo 的故事:Stories are Versions
  • Emoji 竟然这么污!关于 Emoji,你不知道的历史和演变
  • App Store 需要重生:不再是小玩家的游乐场


    关注 子不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