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菠萝的海事件看 农民真的是“刁民”么?

 

这两天冒出一个徐闻的菠萝事件,瞬间网络上又在讨论“刁民”的事儿。本来徐闻的菠萝严重滞销,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介入,各方开始推广,原来只要几毛的没人买烂在地里的菠萝,被果农坐地起价,涨了数倍,还掺杂次果,导致一个天猫店下架并可能运营商破产倒闭。...

# 夏天来了 你可安好 可还会来叶开问 #
在做农村金融项目的时候,听闻了很多农民刁民的故事,各地走访的时候很多从业者又讲了很多当地的刁民的事实,让深入跟进三农的叶老师非常忧伤。

就这两天,又冒出一个徐闻的菠萝事件,瞬间网络上又在讨论“刁民”的事儿。本来徐闻的菠萝严重滞销,号称废弃的菠萝可以绕地球一圈;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介入,各方开始推广,原来只要几毛的没人买烂在地里的菠萝,被果农坐地起价,涨了数倍,还掺杂次果,导致其中一个天猫店下架并可能运营商破产倒闭。

这或许就是“刁民”的活生生写照,卖不出去的时候满地里烂的都是菠萝,一旦有人帮忙传播运作市场好起来了,马上涨价毁掉之前的约定或者合作。而这种“刁民”文化和意识又如何能够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呢?
如果回头仔细想一想

农民 可能也不想做刁民

只是 没钱 机制 大环境

让他们 只能

追求短期利益 毫无违约成本

于是 成了刁民


第一,土地性质的限制和收入风险导致农民限制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高。承包租赁,不是自己的地,收成不稳定,看天吃饭,所以让农民只看当前,只看当季,只看现在能够卖多少钱卖更多的钱,而不会考虑土地板结的情况,不会考虑种植品种规划和长远策划一下,不会考虑在投资农资农机之外还要投资农产品品牌打造和互联网传播。

第二,在没有新的农村组织形式出现之前,农民意识很难会有所改变。个体农民,即使是家庭农户,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要能够有投资意识,能够长期规划土地种植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必须是法人主体,也就是农业公司、基地或者合法注册的农业合作社。个人是无法成为新农业的主体的,因为个人的随机性和没有违约成本是毫无解决办法。

第三,要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尤其是原产地的农产品品牌。而不是盲目的跟随跟随国外的产品模式,否则势必产生价格倒挂,比如玉米、大豆等等;包括各地的农产品或者水果,不能盲目的看到一个地方种植某水果赚钱了,然后我们的县也开始全面种植,等到收果的时候市场需求早变化了。所以要从市场需求调研、消费者跟踪等等来规划最适合的农产品是什么?如何去打造品牌和进行传播?

第四,农村的孝道和家族信仰已经缺失,不仅仅没有了地甚至只是穷得剩下钱。钱还不多,中国总体的农业补贴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才不到100元,你可以想象农民多么可怜?所以,一旦有了可以赚更多的钱的机会,即使这个机会是别人给的,他也会忘了前几天的卖不出去的悲痛,而先选择卖个好价钱。这就是小农意识,没有了孝道和家族信仰的约束,就真的就是刁民了。

第五,农村的保障体系还是比较薄弱。无论是社保还是医保,都很难覆盖农民的保障。这导致农民虽然吃的可以部分自给自足,而教育、医疗、养老等等,都需要钱。而农产品的价格又很低,你让他如何不“刁”?

第六,未来农村一定要进行法治。要让农民有法治意识,要明白违约成本。通过执法治理,对那些严重违约、毫无信用的农民,在水电、农超消费、社保等等都进行一定的约束。如果没有法治治理,刁民还会存在,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第七,三农亟需有责任心和公益心的公司进入做产业链整合和持续投资。有这些公司,带领农业合作社,或者基地、农场等,以法人实体为主体进行总体的三农产业链转型和升级,这是有可能的。当个体农户成为一个法人主体里面的一份子,他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有超出期望,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天生非要成为“刁民”呢?
刁不刁,不完全是农民的问题;三农问题,是整个机制、大环境和产业链的问题。等待你,与叶老师一起来关注和深入实践!
一起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的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叶开问]   ID : yepoint
独立|专注|视角


    关注 叶开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