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向造化取真魂——程大利先生写生近作欣赏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读程大利先生画作有感文/陈仕彬十几年前,读程大利先生画作,感觉有一种力...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读程大利先生画作有感
    文/陈仕彬
十几年前,读程大利先生画作,感觉有一种力量袭人而来,夺人心魄,足以唤起精神的激荡与内在的超越,这种感觉,我称之为“直击心灵的文化能量”。

赏读好画,是从直觉感受到理性辨析的过程,小到笔墨技巧,大至气象意境,大利先生的画,耐看,经得起品鉴。犹记当时夜深人静,在澄怀静观中物我两忘,对先生的学养和艺术造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感觉,可遇不可求。 今天,程大利先生在艺术上的精进和成就已被诸多中青年画家所师法。十几年来,先生一方面沉潜书斋,梳理画脉,与古人对话;另一方面则是饱游饫看,锤炼笔墨,直追造化大美。其心境和创作,都已趋向更加通融自如之境。


(太行青天河写生)
重读程大利先生作品中的西部山水系列,品味先生乙未“问墨”展出的新作,不难洞悉先生艺道求索的内在脉络和近年“变法”历程。正如有评论者言,先生在创作面貌上是“从繁到简”、“由重到淡”、“自黑向白”,在精神境界上则是在一步步的向传统美学品评体系中的“逸格”迈进。 在我看来,要真正读懂程大利先生的笔墨语言和艺术境界,需要认真体悟先生在“师古”和“师心”两方面的修为。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程大利先生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断裂,文脉失传,是20世纪中国画遇到的最大问题。没有传统根基的创新,只能是浮躁的代名词。”其“师古”近年来溯本清源,已从黄宾虹直追宋元大家。黄宾虹言:“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此“三不朽”,道出了唐宋以来中国画的“内美”本质。“用墨”与“诗书画合一”代表的是中国画的笔墨、文心与诗心;“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则是强调中国画“形、神、情、意”的融合统一。‍以此“三不朽”来观照程大利先生的近作,无论是作品的笔墨趣味、意象构图,还是意境表达与心象呈现,都可谓承续古风,直追前贤,尤其用墨已有异于前人的丰富性,千变万化而情感内蕴,墨色以多变的笔法出之,实践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其中的“功力”与“勇气”,来自于先生数十年由技入道的笔墨锤炼,也与其作为理论家的深厚学养密不可分。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早在数年前,程大利先生便通读了煌煌数十册的《美术丛书》,可以说,其对传统画学所下功夫之深,为当今大多画家所不能及。 “师古人”最重要的是“师其心”,故程大利先生的画室为“师心居”。“师心”也是“修心”和“养心”,是“师其本心”,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实际上,由艺体道正是程大利先生的过人之处,以画修心也早已成为先生的自觉追求。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山水画最大的功能是能让人静下来、淡下来、慢下来。”大利先生在《山水画再认识》中的这段话道出了他当下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先生以画印心,以画调心,萧然物外,虚明自得。而先生身居要职,应酬繁多,却依然淡泊自如,心无挂碍,当正是得益于此。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画家对天人合一之境的上下求索不会改变。观程大利先生山水作品,读程大利先生论画著作,我们对中国画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太行青天河写生局部)


(太行写生)








陈仕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著名书画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书画微视界


    关注 书画微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