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召开

 

5月17日下午4:00,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市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暨人才培养方案...





5月17日下午4:00,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市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暨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在南山校区办公楼411会议室隆重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校外专家有: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明华,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朱静萍,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天台岗小学党支部书记夏永凤,精一民族小学校长廖伟,精一民族小学副校长李萍。出席会议的校内领导有:副校长陈永跃,文学与传媒系系主任张承凤,教务处处长张向华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教师代表。会议由文学与传媒系党总支书记周平主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党总支书记周平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学校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定位于为重庆市城区小学卓越课堂精品培养具有国学素养一专多能的小学语文教师。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正式获批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他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像一株正在成长的幼苗,相信在各位领导专家和新老朋友的共同呵护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此次会议共有五项议程。首先,副主任谢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和组织机构名单进行了介绍。会议第二项议程,则是陈永跃副校长为与会的校外专家颁发市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聘书,并合影留念。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张承凤主任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解读。张主任提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国学修养”。同时,我们将核心能力定位总结为三个词,即能说,会写,善做。“说”就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写”,即文学欣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做”就是教育教学的能力。就设计理念和特色而言,我们以能力为中心,以此实现培养目标。而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说,我们首创了“CEA人才培养模式”,“C”即课堂学习,“E”为网络学习,“A”即行动学习。该模式体现出了三个转变,一是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能力需求为主导,二是以教材为依据转变为以岗位的真实形态为依据,三是以相对静态的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

张主任汇报完毕后,会议进入到第四项议程,六名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发表了不同意见。他们对课程整合、课程结构、学制等给予了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

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提到,培养目标是她比较关注的一个版块。她说,课程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课程群会随着培养目标发生变化,就培养目标而言,现在大家对“国学”的界定还比较模糊,这样可能会为后期课程带来模糊性,所以对国学修养的描述还需再次考证。

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朱静萍谈到,为什么现在有的老师不能信手拈来,不能旁征博引?是因为他们的积淀太少,肚子里没货,所以才会捉襟见肘。所以,“读、写、讲、练”是语文老师必须的基本功。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时间安排上,将实习和见习分散到每一个学年,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早一点介入去看。在见习中,加上实习,将见习和讲课次数相匹配,让学生去实践,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具体表现。

最后,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明华做出总结。他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点乏味,那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尝试变换一下呢?”我们可以将国学的相关基础放到这门课中去,就拿“君子慎独”作为例子。慎独,即对自己要严格要求,独居时要更加慎重,就以闯红灯为例,有协管有交警时,我不闯红灯,半夜三更闯不闯红灯,这就是君子慎独。这个例子就将国学、思想道德、法治三者融为一体,这是对老师备课的挑战,但这样的课,学生绝对爱听,这也要求校内整合资源,凸显特色。同时,老师还要“不拘一格”。比如在论文写作中,独有的,有心得的论文,老师是要尝试着去接受。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原创,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拘泥与条条框框中。

会议临近尾声,副校长陈永跃谈到,感谢六名与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给予的评价和中肯的意见。今天所有的意见都是朋友之间发自内心的、真切的建议,这种建议非常珍贵,也很有意义。未来,我们将认真研究这些意见,在重庆市特色专业这样一个品牌之下,打造更多的具有优秀品质的小学教师!

原点

新闻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文传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