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让我如何拯救你?

 

纸媒出路在哪里?从征订到发行,从电子版到新媒体,都是纸媒转型的关键步骤,更是一把手工程。如果领导缺乏远见与预见,光低头看版不抬头看路,那真的离死不远矣!...



【新朋友】点击上方 新媒体运营 关注我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火:断崖式。较早之前是用在贪官身上,叫断崖式腐败。前几天又出来了一个叫断崖式下降,说的是纸媒收入。断崖给人的感觉就是轰然而下,事先没有预兆,没有过度,就是一下子的事儿。事后回头看,心有余悸。

腐败是纪委管的事,我们就不多说了。这里说说纸媒的断崖式下降。

屈指算来,我投身媒体行业已经18年。前13年在纸媒,后5年在互联网,对不同媒体形态有一定了解,也有深入体会。按说一个行业起起落落是正常的事,但只落不起一直走下坡路就不正常了。连续三年纸媒利润下降、亏损、裁员消息不断,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先看两个案例。

一是湖北第一大报楚天都市报前三月业绩大跳水,开始大裁员;二是大众报业和南方报业2014年出现业绩巨幅下滑。纸媒进入寒冬已是不争事实,但如此规模下滑还是让业界震惊。

有消息显示,大众报业集团2014年利润总额从2013年的7.35亿元降到3.22亿元,降幅达56%;南方报业集团则陷入亏损,2013年利润总额为1.29亿元,2014年下降至8650万元,同比下降37%。其中政府补贴1.26亿元。

全国名列前茅的报业巨头,业绩为何出现如此下滑?传统媒体中的平面媒体呈萎缩态势,报纸降幅达12.9%,杂志降幅6%,仅有电台呈现明显增长。

那么具体到地市一级,是不是就同样情况呢?

我接触了不少汽车、房产、珠宝行业的老总或市场人员,他们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紧缩了对传统纸媒的投入,转而关注新媒体。而房产与汽车通常都是纸媒广告收入的大头,有的媒体能占到其总收入的30%以上。如果他们停止投放,则意味着三分之一强的收入没了。

是不是所有纸媒都不好过呢?也不尽然。比如某老年报,订户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用报社内部人士的话说,就是老年人还有看报习惯,加之客户精准,商家还是愿意投放的。尤其是一些保健品、药品等。党委机关报近来也过得不错,广告收入持续增长,这个现象也比较奇特,值得专门研究。

我们来分析一下报纸收入下滑的原因:

1、来自客户的:没有人投广告,这是直接原因。为什么没人投?是因为投放广告没有效果。投广告的目的无非三个,一是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转化潜在消费者,三是留住已有消费者。如果读者尽失,这三点都无法实现。传统纸媒的赢利方式,就是建平台,先吸引读者,再吸引对读者有兴趣的广告商。当然电视广播概莫能外。如果要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一定是先有蛋了。也就是先有读者,才有商家。而目前情形是,读者在大量流失。

2、来自读者的

那我们来看读者。读者为什么会流失呢?因为读者经常抱怨,我在手机上看到的信息,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报纸才出来,都是旧闻了,我为什么还要订报纸呢?没错,新闻讲究的是时效,如果这一点缺失,那将是最大的败笔。现代化的(软硬件)手段大大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和路径,从以天和小时为单位,缩短到以分和秒为单位,从采写签版印刷发行投递改为信息发布+手机屏幕呈现,更把人际关系从六度人脉缩短到两度人脉,你说这还怎么竞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啊。

3、来自员工的

一个报社,可以分为记者编辑广告发行印刷行政后勤等众多部门岗位。员工尤其是一线的编辑记者,从199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都是以社会招聘为主,当时的行业高增长和员工高工资、较高的社会地位让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入行,整体呈现出朝气篷勃的发展势头,掩盖了用工不规范、没有归属感等行业短板。近几年随着广告收入锐减,从业者收入降低,加之“无冕之王”的光环不再,本来就归属感不强的编辑记者纷纷选择跳槽,或投身新媒体,或进入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公关策划,这无疑对纸媒又是雪上加霜。另外,国家对劳动者的保障要求愈加规范,强令报社为发行等人员上保险,这一块也会增加人员成本。人不能不养,因为报纸还要投递呀。可实在工作量满不了,每天就是早上忙,平时一天没事儿。有的报社又与快递公司或电商公司合作除了送报纸之外还送商品,这也是一种尝试。

综上种种,读者的流失导致广告缺失,人员的离开导至内容可读性下降,规则的完善导致用人成本增加,这都是对报业的多重利空。那么在如此情势之下,纸媒还有没有再次起飞的可能呢?

报纸要做好经营,首先要经营好自己的上帝,也就是读者。但每每问及读者情况,相关人员一定会说,我们的读者有多少多少万,是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男女比例多少,锁定在某些行业,学历如何,诸如此类。请别再给我讲空话套话了好吗?那我问你,你的读者是谁?他住在哪里?有没有房?有没有车?结婚了吗?孩子多大?购物频次怎样?经常去哪里旅游?回答不上来,说明你功课做的不够。未来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假大空的数据谁都会做,但只能做一时,不能做一世,骗一回商家,下次准没人跟你合作了。商家要的是效果,至少也是往效果方面去努力。试想,把奢侈品广告投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对路吗?

我在报社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品牌推广,其中包括对读者数据的建立和梳理。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发行部门,因为他们最直接与读者打交道。我曾自拟了征订单,在大征订前找发行部主任聊,问可否按我说的去印制征订?他一皱眉,这太复杂了,订报员没那么高素质,能订到报就不错了,还指着他们去填写这些内容?不成不成。一句话就打发了。所以数十年如一日,报社的征订单就几乎没有变过。姓名,地址,电话,订报周期,仅此而已。从一开始纸媒就输了,输在了起跑线上。

放弃了第一步对读者的研究和了解,那么日常维护能做到吗?常听说某某报实现数字化了,早就实现无纸办公了,可所谓数字化是什么?几台电脑几部打印机而已。从手写稿变为了电脑写稿,从手签改为了网签,这只是内部流程的简化,与数字化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报纸做了电子版,就宣布数字化了,那只是孤灵灵几篇文章的堆砌啊,没有社区,没有人气,甚至不了解什么是优化什么是友链,那还不如不做。

错过了门户时代,又错过了论坛时代,迎来了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两大超级app深度驻留手机桌面,得二者即得天下。所有纸媒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意识极强。开得早是一回事,用得好才是另一回事。有的官微占据先机,以大几十万的粉丝量雄踞一方,很是有点大V的派头。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它发的要么是自己文章的链接,要么是自己活动的新闻,极少与网友互动,更不懂得搜索、抢话题、病毒传播。一了解,原来是报社的实习生在管,几乎没有做过培训,看别人怎么发自己就怎么发,前提是不要出错。这样的运营能好吗?还有的纸媒微信公众平台一抓一把,有报社的,有部门的,有不同版面的,甚至还有记者自己的,那叫一个热闹。版面宣传的时候不能统一,各自为政,导致读者流失殆尽,岂不可惜?要说纸媒是最容易实现读者到粉丝的转化,一个二维码加活动即可导入大量读者。按现在行情,一个五十万的公众号,光发软文一年上百万是不成问题的。这是在捧着金碗要饭吃啊。

说来说去,从征订到发行,从电子版到新媒体,都是纸媒转型的关键步骤,更是一把手工程。如果领导缺乏远见与预见,光低头看版不抬头看路,那真的离死不远矣!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作者原文章。

欢迎注明出处的转发,转发请注明如下信息

作者新浪微博:@胡二刀

文章出处:新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meitiku,也就是媒体库)

—————————————————————

新媒体运营(微信号:meitiku,也就是媒体库)是一个专门讨论互联网、微博、微信、社会化营销原理与技巧的平台,有思想,无观点,有碰撞,无诉求。同时兼具对传统媒体的评价与思辩。


    关注 新媒体运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