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中,你看到了什么?

 

某天偶然打开电视,看到了江苏卫视《职来职往》,看到了三个人的出场。第一个出场的人,正好...



某天偶然打开电视,看到了江苏卫视《职来职往》,看到了三个人的出场。

第一个出场的人,正好在讲述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专职在家写作,写出了两个小说,一个剧本。

第二个出场的人,从事地产策划8年,之后跟朋友合伙投资餐饮业,经营了3年,后来用了2年的时间自我调整,现在计划重出江湖入职场,理想是做地产营销策划总监,月薪一万元。

第三个出场的人,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读湖北三峡大学,专业是旅游英语,通过了英语八级,考取了国家英语导游证,获得多项英语比赛和导游大赛的奖项。她的理想是做外企商务英语的口语翻译工作,月薪四千。

对于第一个人,点评者众说纷纭,一类人以褒扬为主,欣赏他敢于追逐梦想,敢于抵挡诱惑,敢于坚持下去的决心,另一类人认为花四年的时间去写作,与社会可说是半脱离状态,这样的作品无疑是闭门造车的结果,很难渗透进生活的痕迹。最后主持人让他说出他的作品中比较经典的句子,他说了句“如果你娶了一个赖妻,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哲学家”,还有一段他自认为经典的描写里面,一个环卫工大姐说出了“你这个无耻狂徒,卑鄙下流之辈......老娘我天生丽质还用得着你说吗”这样的句子,被点评者猛烈抨击,指出这么有文学功底的话不符合环卫工大姐的形象。最后,主持人给出了建议:如果要继续走写作这条路,最好是争取先在一些网站上连载,慢慢看的人多了,作品受欢迎了,自然会有出版社媒体联系他。如果把现在的作品投给出版社,估计出版社会直接丢进垃圾桶,因为他们有大把的名家的作品都还没来得及看。节目最后,他说: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说实话,很佩服这个人,写作是他的梦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舍弃所有,只为追逐梦想的——在这个物质的社会。写作是一个清苦的活儿,四年的坚持,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多少人曾经激情澎湃,想要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惊世宏篇,在过程中却无法忍受那种孤独,那种寂寞,那种在对结果的巨大期望和巨大失败中纠结的情绪,那种一旦受到诱惑受到打击就怀疑自己的悲观情绪,然后,就放弃了。这样的人何其多!当然也不能不说,想要获得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光有决心和勇气就可以的,途径和方法也非常重要,读者是作者最好的点评员,作品受不受欢迎,读者会给出答案。所以主持人的建议也不失为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法,在网站上,你不必是谁谁谁,只要你的作品足够吸引人,你就会受到关注。一边要写,一边要多阅读,多思考,同时听取圈中人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自己的技能,再加上坚持不懈的脚步,相信这样的人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话,其实也是对我自己说的。很多时候,我们坚持,我们固执,固执到坚信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别人无法理解我们,可事实是作品是给人看的,你认为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所以,加油吧,兄弟!

对于第二个人,在此不想多说,他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也有实践经验,最后他听从建议,接受了在场的一家地产公司的营销策划经理的职位,月薪6000.那家公司代表表示此份工作很有发展前景,公司也会给到他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只要他干得好,未来的发展平台和薪资都是超出他的期望的。他接受了。

第三个人,21岁的女孩子,如果看她的VCR,听到她获得N项英语比赛和导游大赛的奖项,大家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女孩子比较优秀。当然了,就凭英语通过了国家八级那也是相当厉害的。主持人决定考考她的实际水平,于是安排了一个角色扮演。当要她翻译“你好,吃晚饭了没有啊?”她立马开始:“Have you eaten the dinner?”一听到这里,我看到在场的点评者失望的眼神。有人当场尖锐点评:“虽然我英语没过八级,但我都比你说得好,我们中国人习惯性的问吃饭没有,其实就是问HOW ARE YOU.",我想的却是,唉,可能只有中国的学生才会习惯把“吃”用“eat”而不是“have”来表示吧?如果是在笔试中,我想此女很可能知道合适的用词,可是一到实际生活中,立马现形。后来的故事就更加神奇了,主持人扮演的员工,对老板大喊:“你说为什么要扣我的工资?虽然我做事不是特别好,但也算尽力了。你如果不把我的工资还回来,我就去告你!”很可能她已经感觉到了似有不妥,但还是照直翻译“Why do you reduce my salary?......”英孚教育的中方代表,一位正宗的老外,用地道的英语回复了几句,主持人问她:“他说啥呢?”她回答:“......那就继续吧......”说得大家都一头雾水,显然,她并没有真正听明白对方的回答,只是抓住了一两个词。看得出来,大家对她的表现,对她头顶如此多光环却表现得差强人意,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却觉得并不奇怪,中国的应试教育一向如此。我只想说,虽然学历很重要,虽然证书很重要,但是,在社会上,你最终是要靠你的实际能力。

在她的VCR里面,她还说出了几项让在场所有人惊讶的原则:1.28岁前不谈恋爱,不会把时间花在花前月下,而是要执着于事业;2.不赞成裸婚,相信贫贱夫妻百事哀;3.28岁时事业一定成功,且要找一个比她更成功的老公结婚。

看到这里,我也不禁讶然。对此,还真的是无语了。点评者说她“不能吃苦”“教条主义”“盲目乐观”。之后又听到她讲述她的家庭背景,好像是单亲家庭,靠妈妈一个人支持她上大学。她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让妈妈可以轻松一点。听到这里,心里一惊。从她的成长环境来看,就很容易理解她的所谓“原则”了。因为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所以不想谈恋爱,只想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早早赚钱,多多赚钱;因为亲身经历了生活中因为没有钱带来的痛苦和屈辱,所以一定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爱情和婚姻里;又因为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有成功了便有资本去追求更优秀的异性。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我只是在想:1.几年以后,她会不会怅然若失,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些什么呢?2.在社会中跌跌撞撞,遭遇人际关系危机和事业打击的时候,是否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信条呢?3.抱定这样的想法,会得到真爱吗?4.假如生活好转了,她是否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也许是我多想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当她遭遇挫折的时候自然会调整,从而继续。

我只是想引出我的观点:我们真的明白我们要什么吗?当我们的努力只是为了摆脱贫穷,为了改变经济状况,那么一旦没有这种危机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容易“小富即安”,这个时候,什么能驱动你继续努力?当我们的努力怀抱着一种强烈的给那些曾经打击我们轻视我们侮辱我们的人看这样的动机时,我们真的能够坚持到最后吗?我们不会怀疑自己的决定吗?我梦想这样的一种状态,我努力,我奋斗,不是因为我急于改变我贫穷的生活状况,不是源于我想要报复那些曾经伤害我轻视我的人,不是证明我比谁谁谁更强更有能力,而仅仅是,我纯粹的,想要这样一种感觉,想要让我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爱过的生活,那么,这样的我,就能带着轻松的灵魂开始我的人生之旅。


    关注 妙妙姑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