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林距离丨方翔:不缺天价,缺的是文化驱动力

 

中国藏家如何尊重历史,尊重艺术规律,天价购买下艺术品之后,如何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或许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5月16日凌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经多伦竞价,最终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2.07亿成交。这件不足一平尺的书法作品上共有124字,平均每个字的价格达到了167万元。打开当天媒体的有关报道,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报道这个拍卖最多的并不是文化版,而是娱乐版,因为这件艺术品的最终买家是娱乐“大鳄”王中军。



▲ 曾巩《局事帖》
在艺术品拍卖进入百姓视野之初,文化版的记者可谓非常忙碌,寻找专家访谈、了解创作过程,甚至与作品面对面交流。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拍卖市场,关注艺术品的媒体人,也从文化记者,开始逐渐转移到了财经记者,从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到哪一家上市公司老总购买了艺术品,甚至哪些艺术品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财经记者们忙得不亦乐于。今天,当王中军开始大手笔投资中国艺术品的时候,娱记们似乎发现了新的报道选题。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报道热点转变的背后,恰恰显示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缺乏文化内在驱动力。

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上一轮亿元行情的推动其实来源于资本的外力。资本有着天生的逐利特性,当它有一个更为盈利的投资点时,便会弃艺术品而去。这时,由于自身不具备内驱力,仅仅仰赖于外力的艺术品市场,出现疲软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能忽视资本的力量。应该说,当艺术品进入中国的拍卖市场,人们才开始逐渐领会到其巨大的价值,特别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有了衡量的标准,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资本的逐利性也逐渐显现出了其负面作用,特别是不仅会透支艺术品自身的价值,更不会拒绝低俗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领域,许多天价艺术品背后往往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艺术品收藏其实是人们表达自己和与文化艺术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西方,许多早期收藏家都非常喜欢唐宋时期的艺术品,包括唐三彩、宋瓷等,这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全球影响力。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创造出一个个天价的时候,这些天价的依据是艺术品对文明史的贡献,还仅仅是藏家的有钱任性呢?

回顾全球艺术发展史,在许多文明和社会消失之后,艺术是唯一留存的东西。同时,艺术又是可以赋予人们创造新现实的能力。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负责人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扩张,其扮演艺术标杆的角色也不是什么新闻。中国藏家实力和财富的不断增加,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有机会出现在全球视野中,但这种出现是否能引领潮流,还是昙花一现,关键还是在文化解释力上。

今天,中国艺术作品价格的飞速激增,与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的增长并不匹配,对于西方的藏家,他们对于中国艺术的理解,并没有因为内地拍卖天价的出现,而发生很大的改变。中国藏家如何尊重历史,尊重艺术规律,天价购买下艺术品之后,如何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或许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中国艺术的话语权,不是靠财大气粗刷蛮横就能拥有的。

原载于2016年5月21日《新民晚报》

C02: 艺术评论, 作者: 方翔

(陈优君 编辑设计)


    关注 艺术林距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