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 8问答解析引得春风度玉关

 

近日,与大师王树声先生谈论2016年热点,先生提及清朝大将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沿途和驻地广植柳...





近日,与大师王树声先生谈论2016年热点,先生提及清朝大将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沿途和驻地广植柳树和杨树,留下大量“左公柳”,引得春风度玉关,与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区域属于全国卷取材高热区,地理环境也是高热知识,所以必须给予重视。

  1. “春风不度玉门关”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什么关系?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引得春风度玉关”来自清末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二者涉及地域相同,千年间景色却形成鲜明对照。后者的“春风”与夏季风没有任何关系,仅指绿染玉门关外而已。
2.左宗棠的三千里杨柳种在哪些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可谓修路植树并举。
左公修建的大道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的大道,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
1871年左宗棠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所植之树后人尊称为“左公柳”“左公杨”。干旱缺水、盐碱化、沙漠化等是西部地区植树面临的重要困难。
3. 左宗棠植树的目的是什么?

左公种树多在路旁,其用意和现代路旁树有相同的作用,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利行人遮凉,不过“左公柳”还有限戎马之足的作用。此外,左公还倡导西北军民在宜林地带和近城地方遍栽树木,改善生态环境。
4.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前后自然环境发生哪些变化?

左宗棠大军入疆时使“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恶劣的西部地区,变成另一番景象,“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襄公之德”。
5.左宗棠如何选择栽种的树种?

左公倡导遍栽柳树、杨树和沙枣树等宜活树种,还根据东西部气候不同选择适宜树种,如河西天寒,多种杨,而陇东温和多种柳,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
6.西北干旱环境,左宗棠是如何植树养树的?

在缺水少土的沙漠上植树并非易事,为了使所栽的幼树成活,先要把地面的积沙铲除,深挖坑穴,再从远处运来水浇灌。

《左文襄公全集》记载“栽活之树,皆在山坡高阜,须浇过三伏,乃免枯槁,又不能杂用苦水,用水更勤。” “道旁所种之柳,除碱地砂碛外,拱把之树,连接不断。”这里隐藏着很多的地理问题。

7.左公柳命运如何?

左宗棠的“勿翦勿伐”的告示,斩驴护林的严厉措施,当时起到了保护林木的作用,使林木成活长大。左宗棠离开西北30年后,极端贫困的西北人民为了生计,还是将绵延3000里的杨柳当作木材或柴薪大肆砍伐,林木已被砍伐殆尽。以后随着年代久远,气候干旱缺水,水分不足,病虫灾害等,又有一部分树木逐步老化死亡,能留下来的树木就更少了。

目前,在河西走廊通往新疆途中,仅可零星见到左宗棠当年倡种的柳树。参天古柳杆粗可两人合抱,浑身长满枝杈,虽见虫蚀干枯,但绿叶葱茏,仍显生机。
“左公柳”锐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为砍伐的结果。

8. 左宗棠在西北还做了哪些事情?

左宗棠的开发西北功绩还有,开渠凿井,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发展桑蚕业,种植水稻和棉花等,造福西北地区。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鼓励,欢迎转发。


    关注 地理爱课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