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谈美》:美术教育遐思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它提出生活的艺术化,并认为这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收拾人心、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首师大“亚美中心”研究生信息部编辑)...

早些年间,由于对文艺理论兴趣浓厚,那时候我初读《谈美》,现在回忆起来,已经是四载春秋之前了。这四年中,我常常将这本书置于身侧,一有兴致就展卷阅读,获得了良多教益。这次趁着亚美中心读书会的机缘,再读《谈美》,多了一些带有专业背景的领悟。



1



美学是以艺术为主题的哲学,那么,当一位作者谈论美学的时候,他谈论些什么呢?帕森斯和布洛克合著的《美学与艺术教育》中说得明白:美学家“以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运作,不是谈论具体艺术作品(除非作为例证),而是谈论与艺术作品相关的人的言行。从根本上说来,美学家与艺术作品无关,而与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方式有关。”我们总结一下《谈美》的主要内容,果然发现十五章优美的文字分别以美的欣赏、美的创造、人的美化为旨归,所有被提及的诗文和图画,仅仅是被朱光潜先生拈来作为深奥道理的生动例证而已。

在DBAE美术教育理论中,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学。美术教学中的美学,断然不是枯燥的理论讲授,教授美学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们熟悉美学史,或者了解某些重要哲学家对于艺术有何论述。”(引自《美学与艺术教育》第六章)而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具体艺术品的鉴赏力、对艺术整体的理解力,帮助学生涵养悦纳自身与他人的性情,养成超脱功利的审美态度。朱光潜先生和青年谈论美学,实际上也即希望青年收获美学的教育,他在开场话中就说:“在这封信里我就想把这一点心得介绍给你。假如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我想,这样的目的,应该是庶几接近美术教育涵括美学之初衷的吧。
▲ 《谈美》书影 & 朱光潜先生


2



我们读过《谈美》之后,获得了一种“审美教育”,即美育。美育并不等同于美术教育,二者在媒介、方法、目的等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然而,差异虽在,美育同美术学科的关系仍然“格外亲密”,“学校美术(及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而美育则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是公允之论了。

受教育者审美修养的提高是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共同目的,王大根先生所著的《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专辟一节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审美修养论做了详细的考察。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美学”之初,就将想象和情感、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推作美学研究的首位,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尔曼引导西方美学家研究造型艺术,将美学从诗学的狭窄园地中解放出来。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美学终于和教育合流了,是不是可以说,正是美学启发美术教育一步步超越单纯技法的教授,奔向人类永恒的追求——真善美的呢?回首美育的萌生和壮大,又是谁说过德国人不浪漫呢?
 
德国美学家 席勒 & 《美育书简》书影


3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体验的误区时,有一章谈到“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的错误。在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上,这种误解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多少次见到鉴赏课上的美术教师只是介绍艺术作品的传说与轶事,并把这作为鉴赏的全部呢?如果教师只是介绍艺术家的生平、作品的馆藏、拍卖的价格……这与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只重视“版本批评”的英国学者是多么相像啊!

读过“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这一章之后,我领悟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鉴赏”二字是包含两层意思的:“鉴”是了解,“赏”是欣赏。《谈美》中提到“了解和欣赏是相互补充的。未了解绝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这段话应该对鉴赏课上的美术教师有深刻的启发,在教学之中,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风格流派等信息让学生做到了解,形式美感和内容寓意的分析、思想感情的领悟和心灵的关照让学生做到欣赏,这才是完整的鉴赏。有“鉴”无“赏”的课枯燥无味,有“赏”无“鉴”的课滥情无用,有“鉴”有“赏”的课骨肉丰满,是一颗能治病的甜味药丸。

4



整本《谈美》的旨归在于“人生的艺术化”。“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他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他‘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可见任何事物和过程,升华到了极致,都可以成为“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我们不是经常提到吗?“这样的教学已经是一种艺术”、“你说话真艺术”、“这样的比赛技巧是一种艺术”,如此种种。然而艺术化的人生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恰到好处,这一点朱光潜先生也点明了。正常人的一生都无法脱离琐屑的生活,离群索居的岩穴上士,若非是圣贤定为魔鬼。人生需要艺术化,然而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美与实际人生也是有距离的,只有我们去上下求索才能找到它,还是尹少淳先生说得好——应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徜徉。

美术教育即将进入“核心素养”时期,以后的美术教育将是“素养教育”。曾经以至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叫“素质教育”,以我的理解,素养和素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素养比素质更多了过程性的内涵。“养”是一个多么生活化的字眼啊,养花养草、养神、颐养……凡是和“养”沾边儿的,必定带点真诚又安闲的意味,佛教里面讲“供养”,那必定是极尽坚持与虔诚的行为了,朱光潜先生提倡的“人生的艺术化”,应该也需要我们用这样的态度去奉行吧。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应该是指向“人生的艺术化”,指向人生的大成,毕竟往圣先贤如孔子,也曾经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  翟闯
2016年5月



▲ 亚美中心读书会
1
编辑:刘洋洋 / 2016 / 5 / 24


    关注 亚美中心CNU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