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法学 —— 清华小本的密歇根之路 西太导师访谈

 

今年拿到芝加哥大学LL.M.录取的8位同学,来自3类背景:小本,资深外所律师以及公司的法务。之前鲜有本科毕业...



主页菌语今天的推送西太导师计划中的另一位国内背景的J.D.导师,来自清华的木木哒。文章访谈很详细的回顾了她从本科到J.D.录取的全过程,大致分为4个部分:本科学习,LSAT准备,J.D.申请,成长感悟。主页菌把文章每部分的关键内容已经加粗~随着国内本科申请美国J.D.的学生越来越多,除了LSAT分数,每个学生的经历以及文书也在申请的过程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西太的访谈希望能够立体全面呈现拿到录取的同学和申请相关的各方面,帮助大家在规划或者准备的时候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同样,木木哒会主持一个答疑群,想和她直接交流的同学分享这篇推送,扫文后的二维码加群就行~

主页菌因为一些私事给自己放了几天假,从今天起归位干活啦~请大家每天12点准备收(fen)文(xiang)吧!

木木哒,清华英语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即将到University of Michigan Law School 读JD.

1.你是清华的本科生,跟我们说说清华给你带来的影响吧。

哈哈大家都知道我校俗称五道口男子技工学校嘛,而我恰好是清华里的文科生。清华多学科的环境让我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自己不了解的学科也充满了好奇。我在清华科协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非常聪明、优秀的工科同学(当然也有很多理科和文科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法也对我无形中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一直觉得我虽然是文科生,但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比较理工style,喜欢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这也是我之后转向法律领域的一个因素。

清华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上游、都比较拼(当然这个不能走极端哈);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软弱,要be tough。申请法学院一路比较辛苦,也是靠着一股子拼劲坚持下来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本科这四年是一个初步社会化的过程,我学会了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多样性,也学着如何做人做事,而这样的环境是清华提供给我的。

我也很感谢自己选择了英语专业。我是因为一直比较喜欢学英语才选择英语专业的,进入大学以后感觉学习也比较得心应手,一直保持拔尖的成绩。我愿意继续挑战JD这个学位,也和大学积累的自信相关吧。英语专业也带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让我有机会到耶鲁(summer school)和牛津(visiting student)学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good English。

2.你在三年级时到牛津大学做了一年visiting student,能讲讲你在牛津的生活吗?

作为一个non-native speaker,到牛津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和语言学,其实是挺有挑战性的。因为我是我们系到牛津交换的第一个同学,留学基金委公派到牛津学习的本科生当年也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还是很忐忑的。我记得牛津英语系的新生orientation(包括一年级新生和交流生)上目测有200个学生吧,我好像连亚裔面孔都没看到….而我们一个理科院系的同学说,他们那里亚裔绝对不是minority….

其实真正开始学习之后,我发现虽然在这里学习的难度比清华上了一个台阶,但咬咬牙还是hold得住的。牛津是tutorial的学制,每个学期8周(一年三学期),上两门课,一门8个tutorial(就是8节、一周一节)一门4个tutorial(4节,隔周一节或者自己安排)。Tutorial的形式是一个老师教1-2个学生,老师会提前一周告诉你这周的主题、essay的题目和书单,你的任务是参照书单自己找文献学习,写一篇2000的essay来回答老师给你的题目,比如“Consider the use and significance of dream in either The Dream of the Rood or Bede’s account of the poet Caedmon, or in both.”然后带着essay到tutorial上念给老师听(是的…非常神奇而古老的方式…当然也有的老师不要你念啦),然后老师就你的essay和你继续深入讨论。

最有趣的是第二个学期我学了古英语(Old English,英语最古老的形式,跟现代英语已经几乎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个学科在清华学不到,而且古英语跟德语蛮像的,我觉得很好玩,想挑战一下。然后我就被虐了….我在清华学过德语,德语的语法结构已经很复杂了,古英语至少要×5倍吧(不过幸好对我们的要求只是能看懂就行,不用都背下来)。所以我每周这一门的工作量不仅有2000字的essay,还要翻译50行的古英语诗(光对着字典和语法表翻译就得搞一整天啊!)。不过有一次tutor跟我说你的这篇essay拿到final exam里面也应该能拿一个很好的成绩,我觉得自己棒~棒~哒~语言学方面,我的tutor恰好是做心理语言学的,我每次就在他们的lab里面上tutorial,接触到了真正的语言学研究。我还自己做被试去体验fMRI(核磁共振)和EEG(脑电波)的实验方法,戴了一脑袋电极感觉超好玩!

3.那么你为什么想要读JD呢?

我想走法律方向还是比较早的事情,一方面是我确实喜欢法律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英语文学和语言学方面天赋有限,也希望把自己的能力扩展到学术圈以外。

但是我在来牛津之前还是想在国内读一个硕士,因为觉得本科和研究生能拿到海淀这两所邻居学校的学位也足够了吧。到了牛津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眼界是很有限的。我觉得在牛津,我有可能也能拿到1st honors,我的能力并不比牛津的学生低,可是客观来说,一个清华的B.A学历和牛津的B.A学历,在世界优秀人才的竞争中,从【声望】来说,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我觉得这两校的顶尖学生一样优秀)。做了这么久visiting student,我真心希望成为能拿到学位的正式学生。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了牛津严格的学术训练给我带来的提高,而JD正是以这样的训练闻名。虽然知道读JD会非常辛苦,但这种严格的训练正是我所期待的。

4.对于准备LSAT,你有什么建议吗?

啊这个话题可以说三个小时…那么我就说几点最基本的吧:

第一,不要盲目刷题,一定要弄清每个题目的类型、做题方法再开始刷题,否则会白白浪费宝贵的真题。我一开始对LSAT的难度估计不足,觉得做个30套足够了吧(事实上到最后,我是把70多套题刷了三遍),一开始是从后向前刷的。我觉得自己最后LSAT没能再提高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建议大家新老交替做题。RC请参考Trainer, LR参考Manhattan,LG参考7sage.

第二,对RC(reading comprehension)来说,找到正确的阅读习惯。我们之前自己课内阅读综述的时候,肯定是read for information;而RC中由于文章是对某个定理/现象展开详谈,我们一定要做到read for structure。第一个论点在哪里?它的support/example在哪里?第二个论点在哪里?它对第一个论点是支持、反对还是深化的关系?所以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定理、现象的名字,而是however, for example, therefore这样的虚词。我的笔记只圈出这样的虚词,并且用小竖线隔开意思层,是比较简洁的。虽然大家都觉得RC比较难,但我反而觉得RC是不太用动脑子的。

第三,对LR(logic reasoning)来说,找到argument core,抽出逻辑模型。LSAT作为一个标准化考试,它一定是有一些逻辑模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剥去题目的具体信息(比如亚马逊的某种动物blabla),抽出它的逻辑主干。有一次我发现两套题中两个看起来完全不一样的题目(连题型都不一样),抽出来模型后竟然是基本一样的。之后我还分析了70套以后每种类型题里的小模型的出现频率,发现是有一些规律的。12月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我不太会做,忽然想到XX模型在前面的题目中都没考到,这道是不是就是这个模型?一下子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第四,很多人说LG (logic game)就是小学奥数难度,可是我小学没学过奥数啊哭死!我的前两次考试都有一道LG没做出来(请不要嘲笑我的智商)….LG一定要引起重视啊!如果模考(第一次做)25分钟之内不能解决,考场上危险啊亲!我发现近期的LG最后一道难题无非是两个类型:a.新题型,就是非典型题,需要自己理解、自己建模,但通常只要能理解就不太难;b.in-out混合grouping或sequencing,这类在70套之后出过几道,都比较难,遗憾的是数量太少没法充分练习。

5.对PS的写作有什么建议吗?

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tell a vivid story. 请参考芝加哥法学院网站上的In Their Own Words: Admissions Essays That Worked.看看他们是如何把平凡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的。TLS guide也是不错的参考,不过它写的经历都比较独特,不是很容易模仿。另外,务必反复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迸发出新的idea,以及如何用词更生动、更简洁。

对于陆本同学来说,建议大家还是重视下PS。因为我们相比于美国人,少了GPA这一个指标,并且招生官对于我们的英语能力肯定是比较关注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用PS展现出自己对英语的驾驭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鉴于Michigan的Dean Zearfoss给我在offer上手写了love your personal statement,我就斗胆给大家说下我的PS是怎么写的。主要是围绕my love of language写的,大体脉络如下:

我一直热爱语言和文学(用了酷炫的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做例子)→随着学习的加深,我知道了专业的研究文学和业余的欣赏文学是不一样的,面对close reading的要求很困惑→有一天忽然开窍了,进入了文学研究的大门(用的是《红楼梦》的例子)→我有一次在读《玩偶之家》的时候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超级激动→可是没有在其他文献中找到持有相似观点的学者,这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发现易卜生这个意图的人,还是我over-read了?→找到老师请教,老师说,我也不知道啊,ambiguity才是文学之美的所在→我感到有些失望,直到我偶然接触到了法律的语言→我发现法律和文学的语言的都是模糊的,可是文学是ambiguous,法律是flexible,ambiguity makes literature beautiful, but flexibility makes law practical. →我决定转向法律领域,因为我依然能延续对语言的热爱,而且能把这种热爱从academia扩展到the real world,做一些small but meaningful的事情。

写完PS最大的感受就是,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之前我还觉得转向法律之后自己在英语文学、语言学方面的学习有点浪费了,可是在写PS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成为我故事素材的作品都是我真正用过心close-reading的,特别是文学的“ambiguity”这一主题是我在耶鲁读Modernism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我能够想到ambiguity和flexibility这个对比也是因为自己确实在文学方面用过心。

6.推荐信和GPA评级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推荐信方面,不求big-name, 但求了解自己的老师。我的三封推荐信都来自牛津的老师。一位是学院院长(Master),两位是我的tutor。拿到Master的推荐信超感动的,因为它不是我要来的哈哈!学院的Master就是这个学院的大boss,他非常关心同学的学习,不过好像主动和他交流的同学不多。我因为觉得自己是清华外文系的第一个visiting student,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后面学弟学妹开个好头,所以每学期给master写一邮件说说自己学习的情况。到最后farewell party的时候,Master竟然跟我说,我觉得你学习古英语等等课程是做出了很多courageous的选择,甚至是很多这里的学生做不到的,你需不需要我给你写封推荐信?我当时都惊!呆!了!其实英国人貌似高冷(其实一点也不),实际很多人真的是非常nice的。当然哈….推荐信在法学院申请中作用不是很大….哎…

我的清华的和牛津的GPA都分别评了Superior。建议大家一定早提交材料,LSAC效率比较低,大家保持耐心哈哈。

7.为什么选择密歇根法学院呢?

啊其实准确说是密歇根选择了我。我是在考完12月LSAT的第二天收到密歇根的offer的。当时是晚上6点半吧,邮件刺啦一声响(是的Iphone就是那个声音),我想不会是密歇根吧(因为TLS上说密歇根喜欢清晨发offer)?打开一看真是congratulations。经过申请季后我成功养成了邮件刺啦一声响,我的心就刺啦一颤的好习惯。Offer写得超级萌:Guess what I did yesterday? I signed a little letter for you….

我真的特别感激密歇根能够录取我。我被录取的时候LSAT只是他们的median;12月分数出来之后,我给他们写了一封长长的诚恳的信,他们又很慷慨地提高了我的奖学金。密歇根的admissions officer真的超级nice,我只是问一个参加preview能否报销国际机票的这样的yes-or-no的问题,他们都会很认真的给我回一封超级细致的邮件,这和一些学校的AO是截然不同的。

密歇根的学长学姐特别热情。从我在网上知道的前辈小北,到寄托的Nicklad大神,我从没想过能和他们做校友啊!录取后我又认识了几位LLM和JD的学姐,其实我真的不好意思问问题打扰他们啦,但他们都特别热情地和我交流。今天我很认真地做这篇访谈,也是希望能像小北、Nick这些前辈一样,帮助到更多学弟学妹~

8.申请一路走来,有什么对学弟学妹特别想说的话吗?

哈哈现在是鸡汤时间!不过我真的觉得这些话也许比之前的技术贴部分更重要:

前面我说到,我从清华学到的是一种凡事都要力争上游的精神,而我从JD申请中学到的,是一种“差不多就得了”的精神。一年准备LSAT,我认识到自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智商有限、能力也有限。之前从小学到大学,我的经验一直告诉我,只要努力就能做的到,可LSAT和JD申请告诉我,有的事情,真的是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不能凡事都求第一、求最好。在国内的教育一路走来,老师给我们的目标是上最好的中学、上最好的大学,进了学校要考班级第一、年级第一,没做到的时候拼命想做到,做到了又要奔向下一个第一的目标。我发现当我们越来越进入成人世界,优秀的标准就越来越不是单一量化指标的“最好”了,而是各方因素综合的“综合最好”。密歇根不是美国排名第一的法学院,但如果我能在这里学业充实、生活幸福,难道不是最好的么?

我发现人生中的“好”和“不好”是动态变化的。高中的时候,我考了SAT和托福,决定如果没有考上清北就gap一年去美国读本科。而我在高三拿到了清华的“领军计划”(也就是“校长实名制推荐”)名额,觉得这自然是件大好事。可是当我面对JD申请时,我发现如果我当时去了美国读本科,也许会在申请JD时获得更好的结果。然而,如果我真的去了美国读本科,我还会遇到我遇到的人和事吗?我还会选择读JD吗?哈哈这谁知道呢~

当我们越面对一个具体的挑战的时候,我们越容易钻牛角尖,可经历过后跳脱来看,那不过是一个非决定性因素。考LSAT的时候觉得自己考不好就没学上,可是申请季过后才发现,考不好也可能有学上,考好了也不一定能进dream school,而这都不过是漫长法律职业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比赛,之后的道路还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机会去追赶和超越。

想和木同学直接互动的小伙伴们果断戳二维码进群吧,还是老办法,木同学在群里等你哦~





西太的近期推送

年轻律师在工作中如何与压力相处,与高压合伙人相处?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建议 | 西太双语

哪些法学院为美国的Biglaw培养了更多的合伙人? | 西太排名

想要拿到T6 LL.M. 录取,本科毕业后工作还是读研? | 西太访谈

从社会学科到哈佛J.D.的路有多远?——来自北大的李扬天同学亲手帮你量了出来 | 西太访谈

复天团成员解析J.D.申请全过程,当然,还有西太的鸡汤 | 西太访谈

到西部去!2016年,谁去了Berkeley法学院? | 西太调查

什么时候去念法学院是一个更加正确的选择? | 西太双语

朋友,你是律所的吧 | 西太吐槽

哈佛毕业生,昆毅(Quinn Emanuel)律师和你聊聊"诗和远方" | 西太访谈

2016年,谁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在知识产权领域工作是什么体验?工作党如何顺利拿到Berkeley的录取— 律所合伙人分享自己10余年工作和申请经验 | 西太访谈

提早规划——哈佛法学院的正确打开方式 | 西太访谈

学校活动,保持GPA,LSAT,实习,手把手教你拿到T6 J.D.的录取 | 西太访谈

不是顶尖的法学院是否值得读? | 西太观点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自己看了这篇推送——2016美国法律市场调查报告 | 西太转载

中美两国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来跟你聊聊梦想这回事 | 西太访谈

准备好了么?一个律师眼里的Biglaw | 西太双语

新年新年第一访——哥大LL.M.教你如何早早锁定offer | 西太访谈

从工作党到工作党——拿Global Pay的哥大LL.M.跟你聊聊法学院那些事 | 西太众筹

Top外所律师和你聊职业规划和法律市场——暨西太申请众筹项目正式启动  | 西太众筹

关于西太平洋的风

西太平洋的风是由在美国顶级法学院学习的中国律师/学生发起的经验分享和众筹平台。它的目标是推动中国学生对美国法学院及法律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日后中国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帮助在外读书的同学通过向后来的申请者提供帮助获取经济上的支持,让自己的留学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西太平洋的风发起的“2014年,谁进入了###法学院”,Project X-men和”风声“众筹项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项目的主要目的即是为了让美国法学院申请的信息更加迅速,便捷地传递给每一位有志于申请美国法学院的申请者。我们连载的,节选自8个众筹项目所产生的申请文稿的《在美国顶尖法学院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有数万的阅读量,被数家相关留学和法学院申请公众号转载。

2014年我们的法学院申请众筹项目,为8所法学院的同学筹集到了近1万元的资金支持。而由这些同学创作出来的近20万字的”史上最细致“的8所美国法学院申请攻略,成功帮助了许多众筹支持者申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伯克利,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西北大学,宾大等美国顶尖法学院。成功录取的同学也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风平台上的新成员,期待能够帮助之后更多的申请者。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还将会向以往一样,为大家推送高质量的法学院学习和申请的文章,同时继续进行法学院申请经验众筹活动。也会尝试为申请者联系法学院在读的同学,帮助申请者修改文书和简历,更好的帮助来年申请的同学。

订阅“西太平洋的风”微信公众号可随时关注我们。如需帮助,请随时直接加”西太平洋的风”为微信好友进行联系。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我们随时欢迎更多美国法学院学生和在职律师的加入西太平洋的风平台,在我们的平台上,你可以向数千名名申请者以及法学院的学生分享你的申请,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向品台上的求助者发起众筹项目并提供帮助——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面试心得,获得他们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修改申请文书,解答申请问题获得报酬。不但让自己的劳动得到回报,也让自己成功的经验能过得到广泛的认同。

同时,我们也常年招募志愿者,参与我们一系列的分享活动,进行相应采访、编辑和整理工作。志愿者不但能接触到成功申请到美国一流法学院的LL.M. 和J.D.,当面向他们请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会和各个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学者/学生进行合作,并且会接触到众多著名学者、法官、大律师等,这将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对于一个人而言,可能来自前辈的一两句言语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样的经历无疑对学习和未来发展很有帮助。若你是有兴趣,请与西太平洋的风公众号联系确认。

如何关注
更多详情,请订阅微信公众号“西太平洋的风”,加“西太平洋的风”为微信好友,或致信westpacific.wind@gmail.com.或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westpacificwind.com.

扫一扫,添加“西太平洋的风”公众号。


    关注 西太平洋的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