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打渔张的来历

 

鲁北,黄河边上有个村子叫“打渔张”。近年,引黄济青、胶东调水等重大工程都是从这里调引黄河水。你知道“打渔张”的来历吗?...



“齐鲁风”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作者:初绍庆
以前,我就听说过打渔张这个名字,我总觉得怪怪的,这次我们采风来到乔庄镇,通过走访,才知道了打渔张名字的来历。



元朝末年,在滨州博兴一带,由于连年混战,青壮年都被迫去参军,剩下的老弱病残,也惨遭屠戮,这里几乎成了无人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大明朝后,采取了一项措施,就是人烟稠密的山西和河北等省份,要迁发到人烟稀少的山东等地。

迁发令一出,人心惶惶。俗话说,故土难离,谁都不想离开家乡,但又皇命难违。就在这时,又从朝廷中传出,山西的除了洪洞县和河北除了枣强县不做迁发安排,其余全部迁走。人们好像茫茫大海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纷纷向这两个县聚来,当时真的是人满为患。

话说衡水湖边,一个姓张的人家,父亲张忠,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张仁,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小男孩。二儿张义,三儿张信,均未婚配。他们世世代代在衡水湖里打鱼为生。听到这个消息后,父亲张忠连忙召集家庭所有成员,召开家庭会议。父亲看了看三个儿子说:“现在朝廷要我们迁发。我听说兄弟们迁移后,不能同在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儿女和父母在一块。我还听说咱们这里,除了枣强县外全部迁走。咱们都走了,这里连条根都没留下,这里还有你爷爷奶奶和祖辈的坟墓,连个上坟的都没有。我想过了,也跟你们母亲商量好了,咱们家留下老大,我和老二、老三走,反正我也老了,哪里黄土不埋人?老二和老三都没有结婚,无牵无挂,老大拖家带口,也不方便。”

张义说:“爸爸,话虽这么说,可是皇命难违,这样能行么?”父亲叹了口气说:“我听说咱们这里的枣强县的人都不迁发,我打算让老大带着大人和孩子,到那里亲戚家居住,这样他就不会跟着走了。”张仁听了含着眼泪说:“爸爸,你和母亲都上年纪了,真的走也是我们这当儿子的走,你们二老经不起路上折腾,再说也说不定到哪里去。”父亲说:“不要紧,我这把老骨头,走到哪里算哪里。老大呀,你已经有了儿子,他可是咱们老张家的根呀,要好好的抚养,过年过节,别忘了到你爷爷坟前上柱香,压张黄表纸,叫人家知道咱们老张家后继有人。”老大张仁含着眼泪和父母兄弟告别,去了枣强县亲戚家居住。

过了不久,朝廷下令:“枣强县的人口,不管男女老少全部迁走。”这时,人们才知道上了当,想回老家已经来不及了,官兵早已经把枣强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就是个苍蝇也别想逃出去。

老大临走的时候,父母兄弟在路上给他送别,父亲含着眼泪说:“是父亲害了你们,没想到会这样,孩子你放心去吧,到有水的地方住下,只要有水就会有鱼,你们就不会挨饿。到时候我叫老二和老三去看你们。”张仁含着眼泪,跪倒在地,给父母磕头,然后洒泪分别。

迁发队伍浩浩荡荡,有官兵押送着赶路,但时常有人逃跑,官兵就把所有的人,用绳子把手捆起来,连在一起。有拉屎撒尿的就向官兵报告,给他们解开手上的绳子。从此,大小便就叫“解手”。但是尽管这样还是有人逃跑,朝廷又下令,把所有迁发的人,在小拇指上劈开一道口子,如果发现谁再逃跑,处以死刑,并牵连家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逃走了。



张仁全家,跟着迁发队伍往前走,来到了黄河边上,看到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去,他想留下来,可是官兵不准。他们渡过黄河,来到了博兴,张仁留了下来,在黄河边上定居下来。他们搭建房屋,开垦荒地,张仁还是天天打鱼。后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村落,就因为张仁最先来到这里,村子就叫张家庄。

自从张仁走后,父母整天思念,以泪洗面,不久母亲和父亲先后离开了人世。父亲临死前,拉着张义和张信的手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大哥,我死了以后,你们到山东去找他。来人捎信说,他们的村子叫张家庄,你们去了,如果那里好,你们也住在那里。只要你们过得好好的,我也就瞑目了。”说完撒手西去。张义兄弟埋葬了父亲,五七过后,兄弟两走上了寻兄之路。



一天,张仁打鱼回到家里,看到妻子正在忙着做饭,一阵阵肉香飘满了整个院子,张仁看了问:“今天是什么日子,不年不节的,做这么多好吃的?”妻子笑着说:“今天可是个大好的日子,你看看谁来了。”这时,张义和张信从屋里跑出来,兄弟三人紧紧抱在了一起。

张仁听说父母双亡,跪倒在地,朝着家乡的方向痛哭流涕,高声喊:“父亲,母亲,为儿不孝啊,没有给你们老人家养老送终。”这时候,乡亲们都来了,安慰张仁。张义说:“父亲临死让我们来找你,如果这里好,就让我们住在这里。”张仁说:“这里土地肥沃,种啥长啥,又紧靠黄河。比家乡好多了,住在这里的人,都过得很好,你们住下吧,到时候咱们回家到父母坟前上柱香。”

张信说:“哥,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呀,找了十几个张家庄,才找到这里来,这张家庄、李家庄、王家庄简直太多了,很难找呀。”一位乡亲说:“是啊,姓啥的叫啥庄,的确重复的很多,找起来很不容易,我看,咱们这村子名字也应该改一改。”一位老年人想了好长一会儿说:“我看这样吧,张仁最先来到这里建村,他又是打鱼为生,我们就叫打渔张村吧,你们看行不行?”大家齐声说:“好,这个名字好,又保留了原来的张姓,又不和别的村名字重复,恐怕再也不会有重名的,家乡来人也好找,这个名字好。”

从此,张家庄就改名打渔张,一直到现在。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首发于《博兴文化大观(民间文学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05),原题为《打渔张村名的传说》,经作者授权发布,刊载时有改动,版权为作者所有。



阅读“齐鲁风”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已发布文章

长按—识别—关注


    关注 句点论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张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