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篇文章引一部纯粹的剧

 

答应今天发的stone那封标题为“不催稿我们还是朋友”的邮件,如约发出,赶在24:00之前。附送仲基欧巴和乔妹合影一张,不谢。...



点击上方“球球家的小日子”蓝字
一起过日子



约饭、约炮。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约”字,

能霸占全屏的搜索结果。

在这个速食年代,

每个人都忙于工作与应酬,

在枯燥与压力中找寻着刺激和放纵。

当约稿这个与我渐行渐远的词汇

从电话那边的安琳口中传过来的时候,

我有些不知所措。

对我来说,

文字与稿件都停留在那个最具情怀的年代。

久违了,情怀。

说到情怀,

可能现在正是大行其道的时候。

但是又有多少情怀是真正的情怀呢,

大多可以看做是在这个喧嚣年代中

锦上添花的噱头。

就好像刚刚过去的六一,

朋友圈中家庭聚餐或是陪孩子玩的照片占了多数,

还有一些千篇一律的怀旧的转发,

短暂的欢笑与强挤出的感怀

就在6月2日0时钟声还没敲响的时候,

匆忙地被淹没在微商与鸡汤之中了。

毕竟大家都很忙,

情怀不能谈论太久,

更不要说什么思考。

毕竟在我们这个年纪,

很多人都正在忙于

营造孩子的未来,

照顾父母现在,

忙的连自己都顾不上,

何谈追寻那个过去的自己?

我们这个年纪,

是个什么样的年纪?

不断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为自己、为长辈、为孩子的年纪。

高品质的生活,

是个什么样的生活?

豪车、豪宅、奢侈品、

丰富无忧的晚年生活、优等的教育。

或许有些笼统,不过大抵如此。

在奋力追求的间隙,

在我们累了的那个脆弱瞬间,

可能会提起曾经那个与世无争的年纪,

以此作为短暂的慰藉。

情怀,成了最难以捕获的奢侈品。

其实也在说我自己,

我就在这个速食年代这么慌乱的活着,

每天疲惫的工作之后

还强迫症一般的翻看着流水线一般的朋友圈,

面对微商横行与鸡汤满屏,

我竟全无购买欲,

也完全触动不到情感神经。

直到在朋友圈看到那些压扁的球球。

就从安琳开始自秀厨艺的那个晚上,

我竟好像在追一部热剧,

每天看着剧情的发展,

从“牛轧糖”到“玛格丽特饼干”,

到“薯薯酱”再到“雪媚娘”,

从简易塑装袋到精心设计的LOGO与包装盒,

让我应接不暇的不仅仅是种类的增加,

还有她那无穷无尽的配套创意。

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在准备食材的同时,

还要把用料与纯手工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当然,

我在欣赏这部连续剧的同时,

也在等待着结局。

或许有些阴暗与残忍,

但我能预见到的

只有变为流水线模式或是无疾而终,

因为我觉得在这样的速食年代,

这样的材料与人工成本,

仅靠热情,根本承担不起。

就好像在追求情怀,

那都是只能想想的东西。

我静静看了许久,

同期上映的《太阳的后裔》

和后来的《欢乐颂》都完结了,

《球球手工坊》却好像刚刚开始。

速食的我急于看到大结局,

忍不住致电安琳,

我问她以后《球球手工坊》会怎样?

面对激增的订单,

是不是要雇人?要系统购买食材?

安琳淡淡的说:

都不会啊,我只卖我自己做的东西,

也只用自己选的食材,

因为我出售的是自己的品质,

是别人对我的信任。

虽无言以对,

但当时自恃深谙市场规则的我仍然觉得:

你真的撑不了太久。

然后我又看到了千层系列蛋糕,

居然还有让大家帮忙取名互动的新品点心。

现在看来

《球球手工坊》的编剧可能要给我一点

意料之外的剧情。

品剧的同时,

我渐渐发觉,

安琳追寻的与我能想到的不一样,

她只是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然后用那颗安静的心在做一点纯粹的事。

但愿我们能多拒绝一次饭局,

把山珍海味换作清香茶点,

让身体放一次假,

感受情怀,

也让心灵来一次旅行,

品味初心。


    关注 球球家的小日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