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周末 微表情心理学——不会驾驭自己的表情,何以征服世界

 

1.快速眨眼透露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微妙心理据研究发现,眨眼的频率是由人体内的“眨眼中心”来决定的,...



1.快速眨眼透露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微妙心理

据研究发现,眨眼的频率是由人体内的“眨眼中心”来决定的,眨眼频率的变化不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是心理状态的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隔 2~10 秒眨眼一次,如果超出这个频率,出现快速眨眼的状况,在排除疾病的情况下,这个人的心理一定是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强烈刺激。

人在焦虑或精神压抑时,眨眼频率会显著增加。人在精神不振或疲倦时,眨眼的次数也会增加。由此可见,快速眨眼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表现。

一个人从平静的情绪状态进入到焦虑或者压抑的情绪状态时,身体上会出现很多变化,例如紧咬嘴唇、紧握拳头、紧锁双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候人们会刻意地回避和控制这些表情,因此他们的消极情绪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无论他们如何掩饰,快速眨动的眼睛却不会骗人。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出现消极情绪,最先触动的就是他的“眨眼中心”,在人的大脑还没能下达对眼睛的控制指令时,眼睛已经在眨动了。

在精神不振或疲倦时快速地眨动眼睛,往往是因为人们想让自己继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在快速眨动眼睛的时候,人们的大脑也因为眼睛的运动而变得更加清醒,以便能够继续从事正在进行的工作。

因此,在社交场合中,只要仔细观察和捕捉一个人眼睛眨动的细节,并对其加以分析,就能够迅速地掌握这个人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种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常常成为影响人们作出决定的关键因素。如古希腊著名的辩论家苏格拉底,在每一次辩论中,他都会以平静的眼神面对他的听众,这种平静中包含的是高度的自信。由此可以确定,此时苏格拉底眼睛眨动的频率应该是在每分钟 6~30 次的正常状态下,正是这种平静的眼神在心理上给了听众可靠的感觉,才使得他的辩论常常以胜利而告终。经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克林顿和戈尔竞选总统时,克林顿将眨眼次数控制在平均每分钟八次,看起来轻松自如、充满自信,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而戈尔眨眼的次数则每分钟高达50次,看起来局促不安、异常焦虑,无法带给人们信任感。

由此可见,在观察一个人的面部微表情时,只要仔细观察别人眼睛眨动的频率,就能发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为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帮助。同样,自己想给对方传达一个什么样的情绪信息,那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眼睛的状态,将其保持在与自己想表达的情绪相一致的状态下,这样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嘴巴不说话同样可以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心里出现某种压力时,他就会下意识地将嘴唇隐藏起来。在心理学家看来,这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因为紧张情绪的出现会让大脑发出指令“不要讲话,赶快将你的嘴唇藏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行为,如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那么一个人的嘴唇通常都会是十分圆满的。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当其出现这种紧缩嘴唇或是把自己的嘴唇完全隐藏起来的行为时,只要能够及时把握住对方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并调整和他谈话的方式,那么就会很快知道他的“心事”。



当一个人表现出挤压、收缩或嘴角向下拉动而将嘴唇完全隐藏起来的时候,说明他的心理此刻正在经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和恐惧。

在研究微表情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嘴部动作不容忽视,那就是突然将嘴唇缩拢或是嘟起嘴来。心理学家汤姆斯认为,一旦与人们谈话的人出现了上述这种行为或表情时,则说明他对这个人所讲话的内容在心理上出现了反对意见或是不完全认可的态度,他这样做正是在思考怎样转换这个人正在侃侃而谈的话题,或是准备就这个人的话题或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才能真正破解其心灵密码,了解到对方的真实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对方相处和交往。


    关注 中美华东网络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