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式文化 《关雎》:有礼有节的爱——林信洁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鱼鹰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历代为人们所重视,我们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而阅读,重视它的内容,注意它的技巧,也考虑它的社会效果。这样,阅读这首诗,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理解,从而欣赏它的美学趣味。下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蕴。

(一)语言艺术
《关雎》是《诗经》首篇,饱含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和不加掩饰的情思,它具有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特有的自然风流。正因为发乎自然,所以才贴近真实、直指人心,历经时代的变迁,它带给人的感动却不随时间改变。因为出于真情、关注真心的文字,所以无论我们什么时候读起来都是没有障碍的。虽然距离《诗经》诞生的周代虽已两千余年,可是读《关雎》时,却不曾产生历史隔阂:我们依然会随诗篇遥想那“窈窕淑女”的身姿,并被之吸引;我们也依然会毫不费力地理解对于意中人“求之不得”的辛苦,并为那份“辗转反侧”的无眠思念而叹息,甚至感同身受;我们至今还常常见到为了讨女孩子欢心,男孩在楼下弹着吉他,“琴瑟友之”一般的示好;我们也会强烈地向往着求得佳人、皆大欢喜时,“钟鼓乐之”鼓乐齐鸣的幸福画面,如同是盛大婚礼的场景。——因此,《诗经》虽然古老,古老到几乎是中国诗、乐、舞等多种艺术的源头,但却与今天的我们并无多少隔阂。(二)真善美
艺术追求真善美,而语言艺术、诗的艺术也是如此。现在我们都公认,《关雎》表达的,是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时,对梦中佳人的赞美、对求之不得的煎熬、对终成眷属的想象。但汉、宋以来的学者,却多把这样一首思恋的情歌解释为此诗歌颂的是“后妃之德”,是在写贤德后妃忧心如何为君主广进贤妃、求取淑女、繁衍子嗣。这种解释在今日看来自然是牵强附会、毫无诗情,但这种思想却在礼教时代被认为是值得推崇的道德典范。无论什么时代,当我们读起《关雎》,所有人都会为那女子的窈窕之姿所打动、所有人都会为那男子的爱慕之情所撼动,无关他们是君主后妃还是凡夫俗子、无关他们是环肥燕瘦还是剃发缠足。《关雎》震动我们的,是来自悠远水边的那份诗情、是爱情里永恒的惆怅、是生命中难舍的向往,换言之,是诗里那份悠悠然然的、浓郁真挚的深情,把我们的灵魂缠绕。“此中有真意”,真意,这才是一份感情、一篇诗作、一件艺术,真正不朽的魅力。在《关雎》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一份真诚的追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有一份真切的伤痛;“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有一份真实的体尝;“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有一份真心的祝愿。

(三)君子之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在说,那美好的女子,是好男儿的良配。“逑”,就是配偶。然而《关雎》通篇,虽然全是对梦中佳人的遐思、对窈窕淑女的追慕但其实, 《关雎》是虚写淑女、实写君子:“君子好逑”,是君子的求偶标准;
“寤寐求之”,是君子的情感愿望;“琴瑟友之”,是君子的示爱方法;“钟鼓乐之”,是君子的追求目标。
孔子评价《关雎》最难得在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解释这句话为:“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也就是 《关雎》中的君子,索求欢乐的心态不是过分的,浸于哀伤的情绪也不是无节制的:当君子想象求得淑女时,是“钟鼓乐之”的和美,喜悦但不过于狂烈,保持一份温情脉脉的隽永;而君子当下不得淑女时,倍感“寤寐思服”的刻骨铭心,然而表现出来的示爱方法,是“琴瑟友之”的彬彬有礼,情虽切,却不会因过度灼热而伤己、伤人。
何为君子?对爱有情有义,对人有礼有节,这就是君子的所为。能用理智克制情感,又用情感光华理智。因此,诗的本质,不是为了卖弄花哨,而且为了表达情感意志,表达内心情感需求,“诗言志”才是诗的根本意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欣赏信洁老师的关雎吟诵哦!





欲寻合作请先发短信至13868849977(电话无法接通)


    关注 汉式心理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